摘要:隐喻研究的对象从语言变异形式变成了揭示人类思维规律的认知规律。在概念隐喻化的过程中,喻源概念的一些特定蕴涵在人类经验的基础上有选择地“投射”到目标概念上去,形成新的概念——概念隐喻。不同的民族从同一个概念中可以得到不同的甚至非常不同的蕴涵来。中国人喜欢把这一切归在“悟性”上,这种悟性也就是对诗歌中蕴涵的选择。诗歌的文字只是语言的表面现象,隐喻是诗歌文本机制中的神秘暗示,隐喻又是心智的一种模式,诗人在写诗选词时会有自己独特的意向性.读者在阅读时会受到知识水平、时代、文化背景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而导致对隐喻蕴涵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接受者会有不同的感受。通过概念隐喻可以分析语义、篇章,帮助接受者更好地理解与阐释诗歌。
关键词:概念隐喻 诗歌解读
单位: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 硕士 湖南长沙410083 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 清华大学博士生 湖南长沙410083
相关知识
李商隐《锦瑟》原文、赏析及翻译
艾米丽·狄金森死亡主题诗歌中的概念隐喻解读.docx
唐诗中花的概念隐喻研究
8 李商隐诗两首(通用6篇)
诗歌中意象的认知隐喻分析.PDF
帘幕意象与李商隐诗境诗风
认知诗学视域下艾米莉·狄金森诗歌中的“死亡”隐喻分析
概念隐喻视角下《菊花》的双性同体形象解读
《锦瑟流年最痴情—李商隐传》读后感
浅析唐诗中“花”的认知隐喻.pdf
网址: 概念隐喻观照下的诗歌解读——以李商隐的《锦瑟》为例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458880.html
| 上一篇: 浅议隐喻在语文教学中的多重价值 |
下一篇: 英国文学中的“花园”隐喻与共同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