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喻是人类为了理解事物和认识周围世界而进行概念化的认知工具,是从一个概念域到另一个概念域的映射,其本质在于用一种事物来理解另一种事物,是将具体的、熟悉的概念域映射到陌生的、抽象的目标域来实现人类对新事物的概念化。隐喻是人类思维的一种基本方式,存在于我们日常的语言中。它不仅影响我们的说话方式还影响我们的思维方式与行为。人类大部分的概念系统在本质上是隐喻的,因此,隐喻是一种认知手段,并同人类的语言与文化紧密相关。隐喻与诗歌密切相关,可以说,诗歌是隐喻的重要载体。而唐诗作为诗词乃至中国文学的巅峰,其中不乏有隐喻的身影。由于当时朝廷的提倡和支持,赏花在唐代社会广泛流行。这一风俗不仅影响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且对于唐代诗人的生活与创作,也产生了不容忽视的作用。其中李白的《清平调》和白居易的《长恨歌》等名篇佳作更是家喻户晓。他们笔下有关花的唐诗具有丰富的隐喻式语言,为概念隐喻理论的应用分析提供了理想的语料,也对中国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具有较大的研究价值。本文试图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出发,在概念隐喻理论的关照下,对唐诗中的牡丹隐喻、梨花隐喻和菊花隐喻进行分类研究,从而证明隐喻是普遍存在于诗歌中的,并且这些隐喻反映出唐朝乃至中国的古典文化。本文首先回顾了之前关于唐诗中花的研究成果,从不同角度阐释了花在唐诗中的研究价值。然后详细介绍了概念隐喻理论,提出隐喻是一种认知工具,是从一个概念域到另一个概念域的映射。第四章是本文的主题部分,详细分析了牡丹隐喻、梨花隐喻和菊花隐喻,发现花隐喻大多以花作为始源域,人或其他事物作为目的域。花的外表,特性,生长环境等等映射到人或其他事物上,形成了花隐喻的映射机制,比如本文中所涉及的美女是牡丹,忧伤是梨花以及愿望是菊花。本文着眼于唐诗中花隐喻的理解和工作机制的同时,发现唐诗中的花隐喻不仅植根于诗人自身对周围世界的体验,也同样是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所以作者通过对唐诗中花隐喻的历史背景及其独特意蕴的进一步分析,更好地帮助人们认识、理解当时唐朝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从而揭示出唐诗中的花隐喻如何建构起丰盈的中国文化。
相关知识
唐诗中花的概念隐喻研究
认知视角下诗词中“菊花”隐喻新解
菊花的认知隐喻分析——基于李清照词的研究
唐朝时期,人们对于牡丹的喜爱有多么疯狂?从唐诗中解析历史
英汉花的隐喻认知比与翻译.PDF
英汉植物隐喻识解的文化机制对比研究
认知视角下一词多义中“花”的英译研究
《红楼梦》中花的隐喻及美学价值
汉语植物词语研究
唐爱牡丹,宋兴寒梅——从花卉文化看唐宋士人阶层的差异
网址: 唐诗中花的概念隐喻研究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88894.html
上一篇: 菊花,到底象征什么? |
下一篇: 王子成教授:从生物学角度科普菊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