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案例:药用植物景观设计及康养疗法

案例:药用植物景观设计及康养疗法

太极罗万象

图片

   和气纳吉祥 

随着环境与保健意识的不断增强,人们对园林绿地功能的认识已经由单一的绿化美化、休息娱乐作用深化为多种功能,期望园林植物在达到园林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作用的基础上,更能为提高人们生活质量服务,满足人们对健康生活、保养生命的需求。因此,如何充分发掘具有保健功能的植物资源,将其运用到景观营造建设中,显得十分迫切。
本文意在探究药用植物在景观规划设计中的运用,为景观规划设计的整体布局以及景观要素的组合,提供新的思路与发展方向。图片01药用植物的概念、作用与分类1.1药用植物概念界定药用植物指医学上用于防病、治病的植物,其植株的全部或一部分供药用或作为制药工业的原料[1]。药用植物的全株或部分, 以及它们的生理病理产物, 含有能防治疾病的物质[2]。1.2药用植物的作用1.2.1  观赏价值药用植物除了可以当作中药使用外,其花、枝、叶、果等还有非常高的观赏性,最为常见的有菊花、曼陀罗、金银花等,在园林绿化中种植药用植物可提升绿化效果。选择园林绿化植被时,应根据实际情况,使其能够在起到观赏作用的基础上,有益于人们的身体健康。1.2.2  生态作用净化空气。有些药用植物除给人们提供氧气外, 还能吸收某些对人体有害的气体,如银杏、女贞、石榴等树种, 能吸收二氧化硫、氟化氢、氯气等。防风沙、降噪音等。利用药用植物建立林带, 可起到防风沙、降噪音等效果。固土护坡。有些药用植物根系发达, 攀援性强, 适应性广,在河岸、路坡、池塘等处栽植可较好地发挥出固土护坡的作用;如金鸡菊、黑心菊等, 若栽植于高速公路等边坡或城市的高架桥下,可降低养护成本。1.2.3  保健作用由于药用植物在生长过程中逐步释放除具有一定医药作用的化学物质,对人体有一定的保健作用,可作为自然疗法中的一种[3]。药用植物的保健作用主要包括:芳香疗愈作用、外疗作用、内疗作用以及多功能保健作用。芳香疗愈作用,具有该作用的药用植物主要通过散发花香或特殊气味,给人们的嗅觉造成不同的感受,从而产生其不同的功效。外疗作用,主要是指木本植物通过其树干、茎、叶等能产生、分泌多种不同的挥发物质, 从而杀灭多种细菌、增强人体器官的生化功能。内疗作用,内疗作用主要是指利用该类药用植物的根、茎、叶、花或果等按不同药效采取内服或用, 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效果;如曼陀罗、夹竹桃、射干、桔梗、野菊花、萱草、虎耳草等。多功能保健作用。多功能保健作用是指该类药用植物不仅具有嗅觉感受、外疗型特性, 其花、叶、根等还可入药内疗, 如桂花、银杏、山楂、猕猴桃、无花果、枇杷等1.3植物的分类药用植物根据生物学特性可以分为乔木类、灌木类、藤本类、地被类,按生态习性可分为喜阳类、喜阴类及水生类,按观赏部位可分为观叶类、观花类、观果类、观皮类等[4]。1.3.1  依据生物学特性分类乔木类药用植物,主要包括高大类型的木本乔木及小乔木类, 其在园林绿地建设中主要用作骨干树、行道树等,具有高大挺拔、遮荫效果好、观赏价值高的特点。如银杏、黄檗、喜树、杜仲、七叶树、榆树等。灌木类药用植物,其是指枝叶密集丛生, 具有一定高度的大灌木及小灌木。如观赏桃、山楂、李子、枇杷、木槿、木芙蓉、南天竹、阔叶十大功劳、狭叶十大功劳、梅、蜡梅、金丝桃、牡丹、郁李、栀子花、连翘、金钟、玫瑰、棣棠、月季、小叶女贞等。藤本类药用植物,作垂直绿化或作地被栽植,效果甚佳。主要种类有南蛇藤、紫藤、凌霄、爬山虎、木香、鸡血藤、何首乌、栝楼、乌蔹莓、绞股蓝、金银花、五味子、常春藤、木鳖子等。地被类药用植物,主要指多年生及部分一年生覆盖地面生长的植物。主要种类有萱草、虎耳草、白芨、金娃娃萱草、石竹、大花萱草、薄荷、阔叶麦冬、沿阶草、细叶麦冬、花叶薄荷、麦冬、百合、桔梗、吉祥草、夏枯草、紫萼、贯众、玉簪、黄精、桔梗、玉竹、长筒白花石蒜、忽地笑石蒜、百子莲、马蔺等。1.3.2  依据生态习性分类阳性药用植物,该类植物喜阳光充足。主要有银杏、松果菊、杜仲、金钟、芍药、连翘等。阴性药用植物,适合生在在林缘、林下以及有一定遮荫条件的地方。主要种类有棣棠、麦冬、玉竹等。水生药用植物,适宜生长在沼泽、湿地、水塘,覆盖能力和观赏特性均较高。主要种类有千屈草、芦苇、灯心草、鱼腥草、花叶芦竹等。02药用植物的选用与应用2.1药用植物的选用依据药用植物可按照药效、形态、颜色、观赏期等进行选用;也可以通过植物的配置激发人类的五感;同时也可以结合相应的中医理论,例如中医五行理论进行药用植物的选用。2.1.1  按药效进行植物选用可结合植物的药效进行植物选择,例如解表、清热解毒、化痰止咳等。图片

2.1.2  按形态进行植物选用

可结合植物的形态进行植物选择,例如乔木类药用植物、灌木类药用植物、地被类药用植物等。图片

2.1.3  按观赏特性进行植物选用

可结合植物的观赏特性进行植物选择,例如植物的不同观赏部位与颜色。图片图片2.1.4  与五感理论结合进行植物选用基于园艺疗法中的五感刺激理论,即通过对人的五感,即视觉、嗅觉、味觉、听觉和触觉的刺激而感知事物及其他物质的特征或性质,从而促进身心健康的一种科学的环境治疗方法。药用植物可与之结合促进康养保健的效果(表4)[5]。图片2.1.5  与中医五行理论结合进行植物选用在中医理论中根据“天人相应”的观点,运用事物其属性的五行归类方法,将自然界的有关事物或现象也进行了归属,并与人体脏腑中组织结构的五行属性联系起来。而药用植物,也有拥有五行属性。图片2.2药用植物的应用要点在应用药用植物时,需要注意以下应用要点:突出地方特色,通过选用地方药用植物,使当地人比较容易接受和合理运用。注重科学性,做到师法自然。从丰富多彩的自然植物群落及其表现的形象汲取创作源泉、遵循自然植物群落的发展规律,并且做到疏密有致、障透有序、高低错落的景观效果。遵循美学原理,重视园林景观功能,强调人性化设计。合理配置好乔木、灌木、草本、地被、水生植物等,形成色彩斑斓、有季相变化又有保健功能的人间仙境。注重景观的可持续性设计。传统药用植物景观可持续性差,维护管理难度大。应尝试通过本土化、生态化、节约化的园林设计手段,在突出药用植物艺术性的同时,降低药用植物景观建设成本,减少管理维护难度。基于药用植物的特色进行参与性设计。药用植物实用性强,与我们的生活联系紧密,容易让游人联想到中国璀璨的中医养生文化,故药用植物景观可以开展很多能吸引人的特色项目,例如药材的辨别、植物药理科普、药膳餐饮、养生讲坛、香薰SPA、香薰蜡烛制作、本草护肤课堂、药皂制作、凉茶品尝、中药售卖、健康疗养等,一些以药田景观为主体的药用植物园可以结合其生产性开展药材的耕种、扦插、除草、施肥、采摘、晾晒等园艺活动。03药用植物应用案例3.1  新加坡植物园康复花园3.1.1  新加坡植物园康复花园概况新加坡植物园(Healing garden, Singapore botanic garden)占地 54 公顷,以研究和收集热带植物、园艺花卉而著称,其中康复花园已于 2010 年建成,占地2.5 公顷,主要展示超过 500 种东南亚地区的植物,成为植物园的另一个极具特色的园中园。其内部植物的组织是围绕疾病和治疗的关系这一主题展开,通过对医疗技术创新解释的方法将这些植物的观赏路线设计成—个人形,用人体的各个部位作为路标,不仅对游人有医学普及的作用,同时也具有趣味性,康复花园将亚洲的各种药用植物文化得到多样的展示,以植物与相关疾病的治疗为主题来分区,通过创造性的景观营造,将教育与娱乐相结合,并给予人们在康复和保健等方面的帮助。3.1.2  新加坡植物园康复花园分区这座靠近植物园那森路(Nassim Road)入口的康复花园“五脏俱全”,观赏区共分六大部分包括耳鼻喉头颈部区、呼吸和循环系统区、消化系统区、肌肉、骨骼、皮肤和神经系统区、生殖系统区以及有毒植物区,栽种在每个区域的药性植物都具有针对人体该部位或系统的功效。1)有毒植物区,世界上大多数的植物都具有一定的毒性而不能被直接食用,在有毒植物区,展示了将近200 种植物,它们在帮助治疗疾病方面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这些植物的特定部位具有毒性,但经过提取可研制医药。有毒植物区位于康复花园的西北部,种植有见血封喉、海檬树、花叶万年青、夹竹桃、相思子、垂枝榕、狭叶龙舌兰等。2)呼吸和循环系统区,呼吸和循环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提供氧气到血液和促进新含氧血液循环到身体的各组织。这一区域的植物用来治疗心脏,胸,肺和血液疾病。如长春花、海滨木巴戟、桑树(Morus alba、昂天莲、月桂、过江藤、葡萄 、蒜等。3)消化及相关系统区,这一区域的药用植物除了提供营养,也有助于加快食品消化的速度和促进营养物质在消化系统中的吸收,被用来作为对胃,肠,膀胱,肝脏,肾脏和胆囊疾病的治疗。如肉豆蔻、大高良姜、木橘、白落葵、五桠果、水同木、胡椒等。4)耳喉鼻头颈部区,此区域的特色植物可用于治疗鼻窦、流感和眼睛等疾病,如积雪草、槟榔、菱叶铁苋菜、、葫芦树、黄槿、铁力木、美丽球花豆等。5)生殖系统区,在该区域的植物可用于生育系统的治疗以及促进生殖系统的健康。如沉香、东革阿里、米兰、山菅、火筒树、黄花稔、乌墨等。6)肌肉、骨骼、皮肤和神经系统区,位于此区域中的植物被用于肌肉、肌腱、韧带及关节疾病,也被用来治疗骨、脊柱和神经系统的问题。散沫花、芦荟、花叶假杜鹃、红厚壳、鸭嘴花、丁香苞等。3.2  瑞士诺华药用植物园3.2.1  诺华药用植物园概况诺华药用植物园(图1)位于瑞士巴塞尔诺华校园内,设计初衷是希望建立一个高品质的药用植物园来喜阴一个团队在这样一个高水平研究环境里工作。图片图1  诺华药用植物园(引自https:///the-physic-garden-by-thorbjorn-andersson-with-sweco-architects.html)

3.2.2  诺华药用植物园规划设计

药草园由花园和树林组成:树林主要是对该地原有树木的收集和再利用;花园结合了中世纪高僧开发药物植物种植的修道院的花园。两排银杏树(图2),为诺华制药的员工的工作环境带来了了阴影和绿量。对齐的两列树木之间是凹水细流,结合休息座位带来舒适的感官享受。图片图2  诺华药用植物园平面图(引自https:///the-physic-garden-by-thorbjorn-andersson-with-sweco-architects.html)图片图3  下沉式种植凹床(引自https:///the-physic-garden-by-thorbjorn-andersson-with-sweco-architects.html)图片图4  标记植物名称的青铜棒(引自https:///the-physic-garden-by-thorbjorn-andersson-with-sweco-architects.html)

花园为下沉式植物种植凹床(图3),以条纹形式种植了32种药用植物,人从高起的轻型钢结构桥梁往下看,如同欣赏一幅丰富多彩的纹理绘画。每个植物的标记安装在种植床的边缘,名字雕刻于地面的青铜棒(图4)上。

在下沉种植池的两侧有四个成堆堆积的“原木架”,其形式类似于图书馆书架(图5),与树篱屏障相得益彰,所用的木材都是已提取物质并应用于药理学的树种木材,也为使用者提供休憩的座椅。图片图5  书架式休憩座椅(引自https:///the-physic-garden-by-thorbjorn-andersson-with-sweco-architects.html)3.3  华东药用植物园3.3.1  华东药用植物园概况华东药用植物园以传统中医药五行理论为基础对植物的布局和结构进行整理,并在核心区范围内,形成五林、两环、三园的布局结构,形成对人体有益的“气场”,从而达到促进身心健康的目的。3.3.2  华东药用植物园规划设计为了增加植物园内植物组团群落的稳定性,提升植物园的观赏价值,对植物园范围内的林地进行林相改造,增加具有五行属性和不同季相特色的植被,使该区域的森林具有五行、五色特点,构成了五行方位上的“四时五行林”。园内设置了内外两条环路。外五行环路途经大部分的专类园和景点,是一条中医药学体验之路。内五行环路以登山步道为主,为健身养生之路。两条环线象征着五行的相生、相克之道。在核心区内,根据人体的五脏、五感和五味属性,建成了以药用植物为主体的五行疗效植物园(固肾园——泌尿系统疗效区、舒肝园——抗衰老疗效区、强心园——心血管疗效区、健脾园——血液系统疗效区、清肺园——呼吸系统疗效区);以观赏植物为主体的园艺五感园(观花园、听涛园——裸子植物园、感知园——观赏草园、闻香园——芳香植物园、品茗园——茶园);以药膳街为主体的疗效五味街。04展望综上,未来在景观规划设计中,运用药用观赏植物进行园林配置时,需要:从多层次的研究药用观赏植物,分别从当地乡土树种、野生植物资源、引种保护方面对植物进行筛选与分类;将多种学术科学融合一体进行学术研究,药用观赏植物的园林配置设计范围可以为植物学学、生态学、艺术美学、药学、环境心理学等多重学科的叠加运用;种植药用植物不仅需要达到观赏性,还要利用药用价值进行日常生活的必需品,满足人们对天然产品的追求。可以发挥药用植物的经济价值,将药用植物的根、茎、叶等不同部位产生的药用性分别用于保健食品、香薰精油、装饰物品等;创新药用观赏植物在园林绿化配置的思维和存在方式,综合国内外药用植物应用典范,加强药用观赏植物应用模型研究;加强药用植物资源管理,整理原有及现有药用植物资源的资料,加强药用植物资源应用的研究,合理利用有效资源,创造地域性特色,推广可普及的药用观赏植物的应用。探究药用植物在景观规划设计中的运用,将药用植物的功能与作用充分发挥在园林景观中,营造健康的生活环境,满足了人们对健康理念的追求,扩展了景观规划设计的方法与思路,可为景观使用者带来新的体验与价值。

相关知识

基于园艺疗法的广西天外天康养小镇益康花园设计研究
走近园艺疗法 感受康养花园
基于园艺疗法的康复景观设计探究
植物疗养 | 医疗康养空间中的植物景观设计
浅谈康养植物景观设计与配置
基于园艺疗法的城市青年亚健康康养花园设计研究与应用
【UAS】基于老龄化背景的康养植物应用研究
网红“园艺疗法”,带来美好康养生活
基于植物疗法的福州医院户外植物景观研究
休闲农业+园艺康养,健康的生活方式,才是正确的养生之道~

网址: 案例:药用植物景观设计及康养疗法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46709.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园林花卉学笔记复习北林学生.pd
下一篇: 园林花卉应用实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