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 生 活 有 兰 有 景
如 诗 如 画


兰花在中国艺术史中的地位悠久而尊贵,早在公元前4世纪的诗赋文学就曾出现。
由书画鉴定家、中国艺术史学者 傅申、王妙莲合著的《书画鉴定研究》是中国书画研究领域的经典著作。序言中,美国收藏家赛克勒有一段话令人颇为动容,他说:“人们常常问收藏家,他最喜欢的藏品是什么。我在绘画中最偏爱册页,尤其是第二十五号作品,由 17世纪晚期最杰出的个人主义画家石涛所画的八开花卉册页。“
1961年,傅申与父亲傅瑞熙,母亲许平,妹妹傅台傅 申著名中国艺术史学者、鉴定家、书画家1937年生于上海,48年随父母迁居台湾,毕业于台湾师范大学美术系。1968年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师从权威艺术史学者方闻教授,获博士学位。历任台北故宫博物院研究员、美国耶鲁大学副教授、美国佛利尔暨赛克勒美术馆中国馆主任、台湾大学艺术史研究所教授等。
年轻时的傅申和张大千石涛,明末清初的“清初四僧”之一,中国清代画家、僧人。本姓朱,名若极,小字阿长,发为僧后,更名元济、超济、原济、道济,自称苦瓜和尚。
游南京时,得长竿一枝,因号枝下叟,别署阿长,钝根,山乘客、济山僧、石道人、一枝阁。他的别号很多,还有大涤子、清湘遗人、清湘陈人、靖江后人、清湘老人、晚号瞎尊者、零丁老人等。
石涛像幽 / 兰清 石涛 花卉册 中国的兰花亚种花朵很小,不引人注目。它们的芳香常常与杰出的君子联系在一起。
石涛“钝根”印与此想法相关的,是“断枝”的主题——这在他晚期的画作和诗作中表现得更为明显。
清 石涛 梅花诗册 第一开此开的构图在自由随性方面有些不寻常,但与石涛1701年的《墨竹花卉》册中的一开相似,而这一开是他在喝醉后画成的(根据画页上的画家题款)。尽管表达的观念有所不同,但从书法中可以看出它们最基本的风格元素:那些深色的、微微浸染的字,以及那圆润、丰满的线条。

石涛“我何济之有”印这是石涛最大的印章之一,而且到目前为止仅见于此开;它没有被收录到孔达和王季迁,或是佐佐木刚三所编的印谱中。其布局和刻工都显示出此印出自石涛之手,其刀法之自然、直率与其笔法同出一辙。
清 石涛 花卉册 第二开此开三丛兰花以不同角度分散在画面之中,让人感觉它们仿佛在一片自由的空间中漂浮。墨色与设色的强烈对比突出了空间的深度。右上方的墨兰画得很随意,在花叶相叠的地方墨色自然浸润。
下面的两丛仅用设色,叶子是透明的花青,花是淡绿色,花心和根部为赭石。这里的湿润气息又一次让人感到有香气。


王小厨 | 陕西 西安
(未完待续)
参考:书画鉴定研究王妙莲 傅申 著;赵硕 译、上海书画出版社《书画鉴定研究》以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一批赛克勒藏中国书画为研究对象。既有整体目光下的中国书画史呈现,又有对鉴赏问题的剖析探讨。四十余篇针对藏品的个案研究,更向我们展示了如何观看一幅作品并鉴定其真伪,是一本从理论到实践的实用鉴定著作。


美编:坐忘听云 文字策划: 陈默
相关知识
晚清画僧莲溪
石涛艺术简历
清·石涛 细笔花卉册
石涛笔下的兰花
【书画收藏】画可从心 禅心旷达——石涛美学思想的现实意义
石涛 花卉册
画兰传说.doc
卧游:赏大画家石涛传世之作,在家里“游山玩水”
历代名家画兰花
拍卖前瞻:花之狂徒——石涛《花卉》
网址: 【画事】明末四僧“石涛”写兰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475744.html
| 上一篇: 蝴蝶兰是木本还是草本(详解) |
下一篇: 亚洲花兰,拉丁名Cymbidi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