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我们应该如何应对气候变化

我们应该如何应对气候变化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北京 100029)

摘要 气候安全已不仅是一个科学命题,而应站在国家利益的高度,站在全球化的高度对待。2004年,美国国防部曾组织撰写一份关于气候突变情形下各国国情分析及相应对策的秘密报告,引起了广泛关注,这仅是泄漏出来的报告,未被泄漏的应该还有。这说明气候变化已成为一些政府发展其国家规划和全球战略的重要依据。然而,目前关于气候变化的预测还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更重要的是,人类活动与气候环境是相互作用的。因而,当前及未来的气候变化不完全是个自然过程。本文就如何应对气候变化,说明其中产生的新的科研需求,提出若干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 气候变化,不确定性,对策

1 气候正在发生变化

毋庸置疑,气候总在变化。这里要说的是与当前全球变暖相联系的气候变化问题。当前的全球变暖速率之快,以及人类活动在其中所起作用之强,都是史无前例的。

如图1a所示,近百年全球表面平均温度增高约0.6℃;1850年以来11个最高年平均温度有10个出现在1995年后(http://www.cru.uea.ac.uk/cru/info/warming/);对比图1b过去2000年来的气候变动幅度,近百年全球变暖之剧烈,的确异乎寻常。

根据最近发表的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在所能预计到的人类活动所导致的各种温室气体排放情景下,几乎所有模式都预测2010—2030年的全球温度将再上升0.64—0.70℃。显然,我们正面临一个超乎自然的变暖过程。

黄刚等人的研究(见图2)表明,与全球平均相比,我国区域气候变化往往更为剧烈,特别是北方区域的增温幅度远甚于全球平均变化。很多地区从上世纪50年代到21世纪初的年代际气温差异达3—4℃。严中伟、杨赤[7]指出,近几十年我国区域一些极端温度变化幅度可以达到平均气候变化的5—10倍。降水变化则较为复杂,近几十年来的重大变化包括:华北区域呈现阶段性(跃变性)的干旱化[5];长江中下游则洪涝增多[6]。随着全球进一步变暖,这些与国计民生密切关联的区域气候变化趋势是进一步发展还是逆转,目前的研究还不足以解答。

2 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相关

自19世纪后期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排放CO2等大气温室气体,造成大气温室气体浓度增长。这是导致当前异常全球变暖的最确凿无疑的一个因素。1970年以来的观测研究表明,当前大气CO2的增长主要来自人类活动的排放[2]。

IPCC报告认为,当前的大气温室气体浓度水平及其致暖效应已超出过去65万年来的自然变化范围,其10年尺度平均增长率则大于有记录的近2万年来任何时期的水平。因此,空前的人类活动排放应是导致近百年大气温室气体急剧增长的主导因素。

人口增长导致对土地资源需求,如农业和林业的发展,由此造成的陆地生态系统改变也导致气候变化。Fu and Yuan[4]通过区域气候模拟发现,陆面植被变化足以引起东亚季风发展过程和强度变化。严中伟、魏和林[8]通过历史和现代气候对比模拟研究,发现农业发展在不同气候背景下造成的区域气候变化不尽相同,体现了人类活动和自然气候相互作用的复杂性。这说明,要获得准确的区域气候变化预测,必须充分考虑变化着的人类活动本身。

3 气候变化已经并正在加剧

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其受天气气候变化的影响也日益增长。全球保险业的统计表明,灾害性损失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持续增长(图3),其中,平均70%以上的损失是天气气候事件造成的[10]。

根据一些公开报道,中国1991、1994—1995年的洪水所导致的损失在200—350亿美元之间。北方地区干旱化则促进了荒漠化过程,目前实际发生荒漠化的土地面积达到26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27.3%,每年因荒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540亿元。1989—1996年期间,中国每年因自然灾害所造成的损失占GDP的比重平均约占3.9%。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受气候变化影响的程度显然更甚于发达国家[10](部分信息见政府网站http://www.sasac.gov.cn/xxfw/fxgl/qmfxgl/200607170015.htm)。

4 如何应对气候变化

正是由于气候变化严重影响国民经济和国家发展规划,它才得到各国政府重视,并共同支持了IPCC开展适时的气候变化及其影响评估。联系最近发表的第4次IPCC报告,我们再次深切感到,气候变化及其影响和适应问题应引起我国政府和学术界的足够重视。它已不完全是科学问题,还涉及经济和政治。国家决策部门应该进一步加强投入,支持有关的科学研究,以保障我们对未来气候变化有一定的预测分析能力,为在经济、政治和外交等层面上的对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为更好地理解下面提出的一些具体建议,需要强调一个事实,即由于气候系统的复杂性,目前人们关于气候变化的预测还存在不确定性[9]。因而现有理论推测的最可能情境不绝对会发生,而理论上的小概率事件也有可能发生,由于一些小概率事件的影响可能很大,对之应有预案的准备。另外,不同行业受气候变化的影响各有不同,其决策过程和应对行动也各有不同。因而,针对具有不确定性的未来气候变化,需要根据各行业需求制定各种相应对策,但要服从整体最优的原则而非个别最优,也就是有序的原则。更重要的是,人类活动对气候的适应过程本身也在影响气候,气候变化的预测因而需要不断修正。为此,我们提出如下几条科研政策层面上的对策。

(1)加强未来最可能发生的气候变化研究。在全球进一步变暖情境下研究我国未来最可能的区域气候变化趋势,为国家的中长期发展规划提供前瞻性基础研究。

(2)还应研究各种可能发生的其它气候变化;制定各种可能发生的气候情景的应对措施。特别是不能忽视那些发生几率较小但对人类社会、生态、经济影响巨大的现象及其发生概率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3)鉴于人类活动本身的适应变化及其与气候变化的不断相互作用,每隔3—5年重新开展上述预测研究。可借鉴IPCC评估过程。但IPCC报告更多地是强调(1),而忽视了(2)。

(4)应特别注重关于区域异常或极端天气现象的气候变化(气候极值)研究,因为气候变化的影响更直接而强烈地通过局部发生的极端天气现象来实现。

(5)要与多阶层的决策者密切联系来开展有关研究,强调相关领域的协作研究,以更直接地服务于国家和行业的发展决策。这也是保障气候变化科学得以真正服务于社会和获得持久支持的必由之路。

主要参考文献

1 Brohan P, Kennedy JJ, Haris I et al. Uncertainty

estimates in regional and global observed

temperature changes: a new dataset from 1850.

J. Geophysical Research, 2006, 111, D12106.

2 IPCC. 4th Assessment Report of global climate

change,2006.

3 Mann ME, Jones PD. Global surface temperatures

over the past two millennia. 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 2003, 30(15): 1820.

4 Fu C, Yuan H. A virtual numerical experiment to

understand the impacts of recovering natural

vegetation on the summer climate and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in East Asia.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2001, 46: 691-695.

5 Tu K, Yan Z. Climatic jumps in precipitation

extremes in association with recent drying process

in North China. Poster at the 10th International

Meeting of Statistical Climatology, 20-24 Aug.

2007, Beijing.

6 李红梅等. 近四十年我国东部盛夏日降水特性变

化分析. 大气科学, 2007(已接受).

7 严中伟, 杨赤. 近几十年我国极端气候变化格局.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0, 5 (3): 267-372.

8 严中伟, 魏和林. 小冰期和现代农业对我国七月

气候影响的模拟比较. 自然资源学报, 1999, 14

(4):323-328.

9 叶笃正,严中伟,戴新刚等. 未来的天气气候预测

体系. 气象, 2006, 32(4): 3-8.

10 叶谦等.中国保险与再保险行业在减缓与适应气

候变化中的作用预研究.中国科协咨询报告,2007.

相关知识

我们应该如何应对气候变化
农业生产如何更好应对气候变化风险?
应对气候变化的坚实支撑——气象部门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和成就专访
刘振民:实现可持续发展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密不可分
全球气候变化的多样性与应对
林草应对气候变化基本概念
携手保护湿地,应对气候变化
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促进新阶段农业可持续发展
气候变化下珠三角社区观赏植物测评 | 社区应对气候变化
城市空间形态应对气候变化研究进展及展望

网址: 我们应该如何应对气候变化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48396.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关于印发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的通
下一篇: 【视频丨《国家适应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