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同翅亚目昆虫包括蝉、沫蝉、叶蝉、角蝉、蜡蝉、蚜虫、粉虱、木虱、介壳虫,是昆虫纲中较大的类群,广布于世界各地。本目昆虫与半翅亚目一样具刺吸式口器,但其前翅质地均一,故称同翅。均以植物汁液为食,一些种类可以分泌腊质、蜜露、介壳状覆盖物或形成虫瘿。刺吸植物汁液造成生理损伤,并可传播病毒。同翅亚目昆虫对人类也有有益的方面。紫胶、白蜡、五倍子都是同翅亚目昆虫的产物。 同翅亚目同翅亚目Homoptera形态构造刺吸式口器从头部腹面后方生出,喙14节,多为3节触角短,鬃状、线状或念珠状前翅质地均一,膜质或革质有些蚜虫和雌性介壳虫无翅根瘤蚜科根瘤蚜科Phylloxeridae生物学和生态学 大多数为渐变态,经
2、过卵、若虫、成虫三个阶段。 少数为过渐变态,如雄性介壳虫及粉虱有类似蛹的虫态。 多聚集生活。 繁殖方式多为两性卵生,有些为孤雌胎生或孤雌卵生。一些介壳虫和多数蚜虫具有世代交替现象。分类概括和系统发育 同翅亚目昆虫已知约45000多种,我国已知3000多种。现在我们一般采用5次目13总科62科的系统。木虱木虱次目次目粉虱粉虱次目次目蜡蝉总科蝉总科沫蝉总科叶蝉总科角蝉总科木虱总科球蚜总科蚜总科粉虱总科旌蚧总科粉蚧总科蚧总科盾蚧总科跗节1节跗节2节出现拟蛹渐变态产卵器发达产卵器萎缩前胸背板短前胸背板长触角着生在复眼间下方触角着生在复眼间蝉蝉次次目目蚜蚜次次目目蚧蚧次次目目同翅亚目一、蝉次目 Cica
3、domorpha 多中到大型,也有小型;飞翔能力强,善跳跃;触角短,刚毛状或锥状;具23革单眼,跗节3节;翅脉发达,前翅至少有4条从翅基部发出。 本亚目许多雄虫有发音能力,鸣声有很大的专化性,可以用来识别种类。触角生于两眼之下触角生于两眼之间单眼三个单眼两个后足胫节纵向有一排刺无纵向刺蜡蝉总科蝉总科叶蝉总科沫蝉总科蝉次目前胸背板平或明显隆起,前翅常加厚呈皮革质,后翅大前胸背板发达,常向前延伸盖住头部,向后延伸至少达小盾片缝;前翅为复翅角蝉总科I、蜡蝉总科、蜡蝉总科 Fulgoroidea 体小到大型;触角着生在头两侧复眼下方,梗节膨大成球形或卵形;多具两对翅,少数短翅或无翅,前翅前缘基部有肩板
4、,翅膜质或皮革质;后足胫节有27个大的侧刺和一列端刺。 卵产在植物组织内或表面,常有蜡保护。有的种类分泌蜜露。全世界已知1500属9000多种,分1821科。中国记录有16科。1、蜡蝉科、蜡蝉科 Fulgoridae 中到大型,头有些具有大型头突,前胸背板横形,前缘极度突出,达到或超过复眼后缘;前后翅膜质,翅脉到端部多分叉和横脉,呈网状。 世界已知120属700多种,中国记载20多种。我国常见班衣蜡蝉Lycorma delicatula和龙眼鸡Fulgora candelaria。2、飞虱科、飞虱科 Delphacidae 体小型,29mm;多灰白或褐色;头小、短,触角锥形,少数第1、2节长而
5、扁平;前胸常呈衣领状;翅膜质,静止时呈屋脊状,有长翅型和短翅型;后足胫节有2个大刺,端部有1个可活动的距。 已知约150属1500种,中国已知100多种,有许多经济植物的重要害虫,如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3、象蜡蝉科、象蜡蝉科 Dictyopharidae 头多明显延长呈锥状或圆柱状,触角梗节圆球形或卵形;前翅狭长,有明显翅痣;前足腿节胫节扁宽,后足胫节具35根强刺。 已知130属700多种,我国34种。4、蛾蜡蝉科、蛾蜡蝉科 Flatidae 蛾形,多褐色或淡绿色;头比胸部狭;翅静止时常呈屋脊状,前翅宽大,近三角形,爪片有颗粒,后翅宽大且翅脉不呈网状。 已知212属100
6、0多种,我国记载40种,如碧蛾蜡蝉Geosha distinctissima5、广翅蜡蝉科、广翅蜡蝉科 Ricaniidae 前翅宽大呈广三角形,翅静止时常呈屋脊状,爪脉无颗粒,后翅小;头宽大。 已知41属400种,我国30多种。、蝉总科、蝉总科 Cicadoidea 大中型;前后翅均为膜质,常透明,翅脉发达;前足腿节发达,常具齿或刺;雄蝉一般在腹部腹面基部有发达的发音器官;雌蝉产卵器发达。 蝉生活史417年。仅包括1科,已知约2000种。6、蝉科、蝉科 Cicadidae 成虫生活在树上,幼期生活在土壤中;若虫的蜕称蝉蜕,若虫背真菌寄生形成蝉花,均可入药。 我国已知近200种,如蚱蝉Cryp
7、totympana atrata、沫蝉总科、沫蝉总科 Cercopoidea 小到中型;前胸背板大,平或明显隆起,小盾片长于或等于前胸背板;前翅常加厚呈皮革质;后足胫节有12侧刺褐12横列端刺。 若虫一般隐蔽在自身分泌的泡沫中,最后一次蜕皮后离开泡沫。 已知330属2300多种,分4科。7、沫蝉科、沫蝉科 Cercopidae颜色艳丽;前胸背板大,常呈六边形,前缘平直。已知1000多种,中国已知100多种,如稻赤斑黑沫蝉Callitettix versicolo。.8、尖胸沫蝉科、尖胸沫蝉科 Aphrophoridae 小到中型,灰色或褐色;前胸背板向前突出;后足胫节有2粗刺。 已知800多种
8、,中国100多种,如白带尖胸沫蝉Aphrophora intermedia、叶蝉总科、叶蝉总科 Cicadelloidea 体长315mm,形态变化大;颊宽大,前翅革质,后翅膜质;后足胫节有棱脊,棱脊上生有34节棘状毛。 善飞善跳;仅1科,已知1500属近20000种,为同翅目中最大一科。9、叶蝉科、叶蝉科 Cicadellidae、角蝉总科、角蝉总科 Membracoidea 多小到中型,颜色多样,形状奇异;头顶发达,前胸背板发达,其上常有前突、背突、侧突、后突,形状多样而奇特;翅部分或全部倍前胸背板覆盖,前翅为复翅。 已知300多属约3000种,分3科。10、角蝉科、角蝉科 Membrac
9、idae 一般黑色或褐色,少数艳丽;头顶有或无向上的突起;前胸背板特发达,小盾片通常被遮盖或退化,胫节端部有一横列端距。 已知近3000种,中国已知近300种。二、木虱次目 Psyllomorpha 小型;活泼能跳;触角10节;前翅皮革质或膜质,R脉、M脉和Cu1脉基本愈合,形成主干,到近中部分成3支,到近端每支再分成2支;后足基节有疣状突起,胫节端部有刺。、木虱总科、木虱总科 Psylloidea11、木虱科、木虱科 Psyllidae形态特征同亚目。如中国梨木虱Psylla chinensisAntenna with 10 segmentsTarsus 2-segmented2 tarsa
10、l claws三、蚜次目 Aphidomorpha 小型多态昆虫,同种有无翅和有翅型;触角3-6节,上有原生和次生感觉器;如有翅,前翅有翅痣,Sc脉、R脉、M脉及Cu1脉基部愈合,M脉1支,2叉或3叉;腹部9节,第5或第6,或第5、6节间有1对腹管(corniculus),腹部末节背板和腹板分别形成尾片和尾板。 繁殖方式有两性生殖和孤雌生殖,卵生或卵胎生。生活周期复杂,分为不全周期和全周期两类。全年孤雌生殖,不发生性蚜世代的为不全周期。世代交替复杂,多型现象普遍。有寄主专化性。 已知500多属4000多种,归为2总科13科。前翅有4条斜脉,触角46节,有腹管前翅有3条斜脉,触角3节或退化,无腹
11、管蚜总科球蚜总科蚜次目球蚜总科蚜总科、球蚜总科、球蚜总科 Adelgoidea 孤雌蚜与性蚜均卵生;前翅只有3个斜脉,无翅蚜及若蚜复眼仅3个小眼面,触角3节或退化;头部与胸部之和大于腹部;尾片半月形,缺腹管。2科。12、球蚜科、球蚜科 Adelgidae 中胸盾片分为左右两片;无翅蚜和幼蚜触角上有2个感觉圈,有翅型后翅有1条斜脉,静止时翅呈屋脊状;性蚜有喙,活泼;多营异寄主全周期;为松、杉类重要害虫,如红松球蚜Pineus cembrae pinikoreanus13、根瘤蚜科、根瘤蚜科 Phylloxeridae 中胸盾片不分为左右两片;无翅蚜和幼蚜触角上幼1个感觉圈,有翅型后翅无斜脉,静止
12、时翅平叠于背面;性蚜有无,不活泼;多营同寄主全周期;寄主为阔叶植物,如葡萄根瘤蚜Viteus vitifolii、蚜总科、蚜总科 Aphidoidea 孤雌蚜胎生,性蚜卵生;前翅有4斜脉;触角46节,如为3节,则尾片烧瓶状;头胸部之和大于腹部;尾片形状多样,腹管有或无。14、瘿绵蚜科、瘿绵蚜科 Pemphigidae 蜡线发达;性蚜喙退化;尾片半月形,末端圆;头与前胸大部分离,复眼位于头的后部;有翅蚜中胸前盾片三角形,盾片被“V”形缝分为两片;静止时翅呈屋脊状。 世界记载26属120多种,如五倍子蚜、苹果绵蚜、秋四脉绵蚜15、毛管蚜科、毛管蚜科 Greenideidae 次生感觉孔卵圆形或圆形
13、;喙末节分2节;腹管密被长毛,长管状,稍膨大,不短于体长之半;尾片半月形或三角形。 已知7属100多种,如台湾毛管蚜Greenidea formosana16、大蚜科、大蚜科 Lachnidae 蚜总科中体型最大者,体与附肢多毛,体表常有蜡粉;触角6节,次生感觉孔圆至卵圆形;翅痣长为宽的420倍;腹管极短,孔状,位于多毛隆起的圆锥体上。 已知12属,约160种,如柏大蚜Cinara tujafilina17、毛蚜科、毛蚜科 Chaitophoridae 触角56节,次生感觉孔圆形;腹管短截状,亦有杯状或环状,大都有网纹,光滑或有小刺;尾片瘤状或半月形,尾板末端圆,有的微凹。 已知13属110多
14、种,全为柳、杨或槭科重要害虫,如白杨毛蚜Chaitophorus populeti18、蚜科、蚜科 Aphididae 触角多为6节,感觉孔圆形;复眼多小眼面;前胸及腹部常有缘瘤;腹管长管状,有的膨大;尾片不呈瘤状,尾板末端圆。 分为3个亚科。如棉蚜Aphis gossypii,甘蓝蚜Brevicoryne brassicae四、粉虱次目 Aleyrodomorpha 小型,两性均有翅,表面被白色蜡粉;触角7节,喙3节;前翅脉序简单,R、M和Cu1合并在1条短的主干上,后翅只有1条纵脉;腹部第9背板有一凹入,称皿状孔,中间有小的第10背板(盖片),及一管状舌状突。 仅包括1总科。、粉虱总科、粉
15、虱总科 Aleyrodoidea19、粉虱科、粉虱科 Aleyrodidae 两性生殖或孤雌生殖;卵有短柄,若虫有4个龄期,1龄可自由活动,蜕皮后足和触角退化;4龄后半期不再活动,称为“蛹”壳,蛹壳是粉虱分类的主要依据。 是柑桔和其他木本植物、温室植物的主要害虫,如黑刺粉虱Aleurocanthus spiniferus,烟粉虱Bemisia tabaci五、蚧次目 Coccomorpha 介壳虫,形态奇特,雌雄异型。 雌虫无翅,体圆形、椭圆形或圆球状;触角、复眼和足除少数保留外,大多消失;3个体段常愈合;体壁坚韧,有的柔软,常被蜡粉、蜡块,或有特殊的介壳保护。 雄虫出现时间很短。 孤雌生殖或
16、两性生殖。是重要的害虫,有的种类分泌蜡、胶、色素,为重要的工业资源昆虫和药用昆虫,如胭脂虫、紫胶虫。 世界已知5000多种。雌成虫腹部有气门,雄虫有复眼(较原始)无上述特征腹末裂很深,肛门上盖有三角形肛板无深肛裂,或形状微凹雌成虫不形成盾形介壳,腹部末端不形成臀板雌成虫形成盾形介壳,腹部末端数节愈合成臀板旌蚧总科蚧总科粉蚧总科盾蚧总科蚧次目、旌蚧总科、旌蚧总科 Ortheziodea 介壳虫中最原生类群;胸部和腹部分节明显,有发达的触角和足;雄虫头部两侧有1对桑椹状复眼和1对单眼;雌蝉体壁柔软,个别坚硬;体被蜡粉。包括3科。20、旌蚧科、旌蚧科 Ortheziidae 雌成虫及若虫肛门上有一骨
17、质肛环,上有6根刺毛;雄虫触角9节。 常见种类如荨麻旌蚧Orthezia urticae21、绵蚧科、绵蚧科 Monophlebidae 多大型;雄虫触角10节;雌蝉体壁柔软,无肛环;蜡丝特别发达,形状颜色多变化。 重要害虫如吹绵蚧Icerya purchasi,草履蚧Drosicha corpulenta22、珠蚧科、珠蚧科 Margarodidae 雄虫触角78节,雌虫第9腹节瘦小,短而近方形;前足开掘式。 重要害虫如日本松干蚧Matsucoccus matsumurae、粉蚧总科、粉蚧总科 Pseudococcoidea 雄虫无复眼,腹部第8节有1对长的蜡质丝;雌蝉体壁柔软或有弹性,分节
18、明显,腹部末端完整,没有深裂,有两臀瓣突出;肛门有肛环;触角和足通常发达。23、胶蚧科、胶蚧科 Kerridae 雌成虫体略呈卵形,极隆起;头很小,触角极退化,瘤状;胸部很发达,后侧各有一管状突出;无足;腹部极退化,短管状;能分泌大量虫胶包被身体。 我国报道的胶蚧科昆虫有10种,分泌的紫胶是重要的工业原料。24、红蚧科、红蚧科 Kermidae 雌蚧多固定在植物上,无蜡质覆盖物;雌成虫圆球形,背面雌蚧多固定在植物上,无蜡质覆盖物;雌成虫圆球形,背面表皮极坚硬,完全不分节;多寄生在栎树上。表皮极坚硬,完全不分节;多寄生在栎树上。 从红蚧从红蚧Kermococcus vermilio上可提取胭脂色
19、素。上可提取胭脂色素。25、粉蚧科、粉蚧科 Pseudococcidae 雌蝉通常卵圆形,体壁柔软,有明显分节;自由活动,身体表面有蜡粉,有时体侧的蜡突出呈刺状。 常见害虫有桔臀纹粉蚧Planococcus citri、蚧总科、蚧总科 Coccoidea 雌虫半球形或圆球形,少数扁平;体分节不明显,体壁富弹性或坚硬,裸露或被有虫胶或蜡质附属物;腹部末端深裂成臀裂;雄虫2龄若虫被有龟甲状介壳。 分2科。26、蚧科、蚧科 Coccidae 雌虫长卵形、卵形,扁平或隆起呈半球形或圆球形;肛门上有1对三角形肛板。 我国常见种类如红蜡蚧Ceroplastes rubens,龟蜡蚧C. floridens
20、is,白蜡虫Ericerus pela等。XIII、盾蚧总科、盾蚧总科 Diaspidoidea 雌虫体扁,头和前胸愈合;无肛板、肛环极肛环刺毛,肛门位于背面,生殖孔位于腹面;腹部末端数节愈合成臀板;触角和足极退化或消失;身体被有盾状介壳。 分为2科。27、盾蚧科、盾蚧科 Diaspididae 蚧亚目中种类最多的一科,若虫和雌成虫都被有盾状介壳;雄虫2龄若虫和蛹也有介壳。雌成虫大小和形状变化很大,通常圆形或长形。 全世界已知2000多种,如矢尖盾蚧Unaspis yanonensis,梨圆蚧Diaspidiotus perniciosus等。梨圆蚧是重要害虫半翅亚目半翅亚目Hemiptera
21、半翅亚目昆虫一般称为“蝽”或“椿象”。全世界已知38000多种,我国记录52科3100多种。形态构造口器(喙)基部从头的前端发出触角一般45节前翅在大部分类群中基半部骨化,形成半鞘翅,后翅翅脉强烈变形有臭腺。但在若干较低等的类群中前翅为半鞘翅的特征并不明显或不存在(奇蝽次目、鞭蝽次目、黾蝽次目、部分蝎蝽次目),这一特征并非半翅目的共有新征。生物学和生态学栖居习性 陆生生活(土下、植物表面、树洞树皮缝、动物巢穴) 水面生活(黾蝽次目) 水生生活(蝎蝽次目) 潮间带生活(细蝽次目部分类群) 食性和取食机制 捕食性:奇蝽、鞭蝽、黾蝽、蝎蝽、细蝽5个次目全为捕食或食尸型,臭虫和蝽次目中也有捕食类群 植
22、食性:集中于臭虫和蝽次目,植食的科数少于捕食性科,但种、属数量占很大优势。亚社会性 负子蝽。分类概括和系统发育 异翅类和同翅类不论在基本体制、头部、口器、翅、两性外生殖器和内部器官等方面均体现明显的共同性,应为一单系群。 对于异翅类的名称问题,目前国际上异翅类学界比较倾向于使用Heteroptera或Hemiptera- Heteroptera,原因在于在此名称系统中Hemiptera和Heteroptera所指的分类单元均为单系群。而对“异翅类”中的亚群称为“次目”。奇蝽次目鞭蝽次目黾蝽次目蝎蝽次目细蝽次目臭虫次目蝽次目鞘喙类头喙类胸喙类啮虫目PanheteropteraNeoheterop
23、teraEuheteropteraHeteropteraHeteropterodea半翅目(广义)高级阶元18S rDNA序列性状支序图奇蝽次目鞭蝽次目黾蝽次目蝎蝽次目细蝽次目臭虫次目蝽次目头部在复眼后缢缩成葫芦状头部在复眼后不隘缩成葫芦状腹部、足等部位有疏水毛腹部、足等部位无疏水毛触角短于头部触角长于头部触角上具长毛触角上不具长毛腹部37节,上有23个毛点;有爪垫,着生于爪基部不同时具有以上特征前翅膜区具35个翅室,无其他脉前翅膜区具12个翅室,若多于2个,则有翅脉伸出一、奇蝽次目 Enicocephalomorpha 一般称为“长头蝽”或“奇蝽”。 多数25mm,腹部相对柔软,外观略似白蚁
24、、啮虫状。褐色、黑色,常具红色色泽。多雌雄异型,雌虫常短翅或无翅;头部伸长,平伸,眼后有缢束。 奇蝽生活隐蔽,多发现于地被物、石块、苔藓、腐木下或具大型叶片单子叶植物叶鞘基部和蚁穴中。1、奇蝽科、奇蝽科 Enicocephalidae我国已知4属7种,如瘤背奇蝽Hoplictocoris lewisi二、鞭蝽次目 Dipsocoromorpha 为微小昆虫,一般不超过4mm。身体除少数成甲虫状外,多数柔软脆弱。黄、褐或黑色,缺乏鲜艳颜色。 头部平伸或垂直;足胫节末端常具栉状粗刺列;跗节23节,在不同种类或同一种不同足中均可不同。 生活隐蔽,行动活泼。 鞭蝽科 Dipsocoridae三、黾蝽次
25、目 Gerromorpha 包括全部半水生异翅类昆虫,水面生活。 身体狭长至粗短不等,体壁相对坚硬,颜色多灰暗,少数红色;足有向体外平展倾向;体表被有疏水毛。头部狭长平伸,眼前部分显著;复眼大,颗粒状;触角4节;喙4节。 已知145属约1600种。2、膜蝽科、膜蝽科 Hebridae 体小型,紧凑而结实,颜色灰暗;头顶中线常呈沟状;触角较短,第4节中段在部分属中分割成一膜质短节,外观似呈5节或6节状;小盾片横截状,外露;前翅脉序简单,少数加粗翅脉围成1或2个狭长翅室。 已知7属,约150种。我国已知3属10种。如丽膜蝽属Timasius3、尺蝽科、尺蝽科 Hydrometridae 一般或极细
26、长的杆状;大小差异很大;头部强烈伸长,并平伸向前;复眼位于头的中段;喙十分细长;触角细长,第4节末端有一很深凹陷,护有特化毛丛。 生活在有植物的静水水体旁,卵以后端小柄垂直附于水面以上的垂直物体上,卵壳外有气盾。 已知7属约110种,我国已知1属(尺蝽属Hydrometra)8种。4、宽肩蝽科、宽肩蝽科 Veliidae 黾蝽次目中最大的科,110mm;体型相对粗短紧凑;身体全部被有浓密疏水毛;前胸背板、前翅和腹部背面常有白色斑;体表尚有香蕉状粗毛,着生于前胸背板;头较短宽,相对垂直;前翅大多有4个大型翅室;翅多型现象普遍。 常有群聚习性;世界已知43属约630种,我国已知9属13种,如宽肩蝽
27、属Velia5、黾蝽科、黾蝽科 Gerridae 通称水黾,以狭长种类居多。 头部有4对毛点毛;前胸背板无领无刻点;中胸相对延长,中胸腹板延长显著;前足有攫握作用,中后足极细长;前翅翅室24个。 已知63属约530种,我国18属75种,如圆臀大黾蝽Aquarius paludum四、蝎蝽次目 Nepomorpha 营水生生活和少数淡水岸边生活。 微小(1.5mm)至大型(110mm),色泽灰暗;头部短宽,与前胸结合紧密;头部无毛点,喙多粗短;触角短小,4节,少数3节,背面看不到;小盾片发达;前足常为捕捉式;前翅在多少科中分区明显,脉序多样。6、负子蝽科、负子蝽科 Belostomatidae
28、体长9110mm;卵圆形,较扁平;触角前3节一侧具叶状突起;前翅整个具不规则网状纹;胫节弯;中后足稍扁,具缘毛。 雌虫产卵于雄虫背上,成虫后胸臭腺发达。 已知9属143种,中国3属7种,如桂花蝉属Lethocerus7、蝎蝽科、蝎蝽科 Nepidae 长筒形,体长1545mm;头平伸,触角第2节或第2、3节具指状突起;前胸背板可强烈延长;前翅膜片具大量翅室,不甚规则;腹中线隆起呈船底状。 生活于静水中,卵前端具226枚呼吸角,成一丛细丝状。 已知14属231种,我国5属16种,如蝎蝽属Nepa8、蟾蝽科、蟾蝽科 Gelastocoridae 为短宽扁平而表面凹凸不平的中小型,多灰黄色,因形似蟾
29、蜍得名。 头部极短宽,强烈垂直;头部嵌入前胸;前胸背板极宽大;前翅膜片具大量不甚规则翅室;腹部短而宽圆;前足腿节极粗短,内缘具槽以容纳胫节。 陆栖。已知3属103种,我国已知1属(蟾蝽属Nerthra)2种。9、蜍蝽科、蜍蝽科 Octhteridae 中小型,黑色;体表绒状;体貌似跳蝽;头部不嵌入前胸;前翅膜片具数个大室,但不成网状;前翅中裂和缘裂显著,二者相连成完整弧形。 陆栖;已知3属55种,我国已知1属(蜍蝽属Ochterus)10、划蝽科、划蝽科 Corixidae 体多狭长,成两侧平行的流线型;在较淡的底色上具有典型的斑马式黑色横向条纹;头垂直;触角短小,3或4节;前足粗短,跗节加粗
30、特化成“匙状”;后足游泳足。 已知37属550余种,我国已知9属51种,如小划蝽属Micronecta11、仰蝽科、仰蝽科 Notonectidae 体长515mm,身体向后渐尖;白色,灰白色,或具蓝色斑;终生以腹面向上姿势在水中生活;前翅膜片无脉;后足游泳足。 已知11属340余种,我国已知4属21种,如小仰蝽属Anisops五、细蝽次目 Leptopodomorpha 小型,在水体岸边潮湿环境中生活。触角4节,喙4节;头上具三对以上毛点毛;前胸背板具胝;后足基节大,横列;前翅分为界限明显的革区和膜区,膜片有35个排列整齐的平行大翅室。12、跳蝽科、跳蝽科 Saldidae 体长2.37.4
31、mm,卵圆形,较扁平;灰色、灰黑或黑色,常有一些淡色或深色碎斑;眼大,内缘常凹弯成肾形,后缘多与前胸背板相接触;前翅膜片具4或5个翅室。 已知26属260余种,我国8属39种,如毛跳蝽属Chiloxanthus13、细蝽科、细蝽科 Leptopodidae 体长1.87mm;头大而横宽,基部较狭,形成颈状;复眼极大,略向外突出;触角极细长;前胸背板前缘明显狭于头部;前翅常有深大刻点。 已知10属37种,我国已知3属3种,如细蝽属Leptopus六、臭虫次目 Cimicomorpha 陆生;头常平伸;触角4节;前翅典型半鞘翅,常具前缘裂和中裂,膜片可有13个翅室或无;跗节多3节,少数2节;前跗节
32、无中垫;卵具圆形卵盖。 多数科捕食性,或捕食和植食兼有,部分科、属为专业的植食类群。 共包括16科,我国已知11科14、猎蝽科、猎蝽科 Reduviidae 小至大型;黄、褐或黑色,一些种类有鲜红色斑;头部常在眼后变细,伸长;喙多为3节,粗短,弯曲或直;膜片常有两大翅室。 几乎全为捕食性(天敌);约930属6800种,我国已知118属400种。如环斑猛猎蝽Sphedanolestes impressicollis15、盲蝽科、盲蝽科 Miridae 小至中型,相对柔软;足易断落;头部多少下倾或垂直;除树盲蝽亚科外均无单眼;前翅具中裂,有楔片;前翅翅面常依前缘裂下折;膜片基部有12封闭翅室。 已
33、知1200余属约10000种,我国已知约150属560余种,如中黑盲蝽是害虫,黑肩绿盲蝽是天敌16、网蝽科、网蝽科 Tingidae 小至中小型,体多扁平;前翅相对平宽;体色不鲜艳;前胸背板极前翅遍布网格状棱起所组成的花纹。 已知约270属2000种以上,我国已知约50属170余种,如茶脊网蝽Stephanitis chinensis、悬铃木方翅网蝽是入侵害虫17、姬蝽科、姬蝽科 Nabidae 多为中小型,体色灰黄,常椭圆形;或黑色有鲜明红色或黄色斑,体较粗短厚实;头平伸,头背面有2或3对左右大型刚毛;喙常弯曲,但细长。捕食性;已知20属约500种,我国已知14属76种。如暗色姬蝽Nabis
34、 stenoferus18、花蝽科、花蝽科 Anthocoridae 小型,椭圆形,背面扁平;头平伸,向前伸出于眼前,末端多数平截;喙4节,但第1节不显著;前翅具明显的前缘裂和楔片,膜片基部沿基缘有1横脉,末端形成桩状,另有可见痕迹的纵脉24条。 已知约90属500余种,我国已知18属90种,如小花蝽属Orius捕食性,重要天敌19、臭虫科、臭虫科 Cimicidae 通称臭虫或床虱;小至中小型,卵圆形,扁平,红褐色;外观几乎无翅,前翅极退化,成短小的三角形片状;后翅全无。 以鸟兽血液为食,少数种类吸食人血;已知25属约900种,我国仅知2属3种,如温带臭虫Cimex lectularis七、
35、蝽次目 Pentatomomorpha 体壁较为坚实;触角4或5节,极少3节;喙4节;前翅典型半鞘翅,无前缘裂,无楔片,膜片多具5根以上的脉(简单、分支或成网状);爪下有爪垫。 绝大部分植食性;共29科,我国已知20科。20、跷蝽科、跷蝽科 Berytidae 小至中小型;体、足及触角极细长,灰黄至红褐色;身体常具刻点、棘刺和粉被;触角第1节末端较突然加粗;各足腿节末端加粗。 已知39属约140种,我国已知8属20种。如娇驼跷蝽Gampsocoris pulchellus21、束蝽科、束蝽科 Colobathristidae 中小型,身体狭长,足与触角细长,但较跷蝽短;头横宽;眼较大,向两侧突
36、出;触角第4节也细长;前翅前缘明显凹弯,成束腰状;腹部基部明显缢束。 已知23属83种,我国已知2属7种,如绿翅突束蝽Phenacantha viridipennis22、长蝽科、长蝽科 Lygaeidae 多椭圆形,色晦暗,少数鲜红有大黑斑。头平伸,触角着生于头侧面中线之上;前翅膜片有4或5条纵脉,不分支;前足腿节在若干类群中加粗。 已知500余属约4000种,我国已知105属约320种,如高梁长蝽Dimorphopterus japonicus,竹后刺长蝽是害虫23、红蝽科、红蝽科 Pyrrhocoridae 中至大型,椭圆形,多鲜红而又黑斑;头平伸,无单眼;触角4节,着生于头侧面中线之上
37、;前胸背板具薄而上卷的侧边;前翅膜片具多条纵脉,可分支或成不规则网状,基部形成23翅室。 已知约30属300种,我国已知12属36种,如棉红蝽属Dysdercus24、大红蝽科、大红蝽科 Largidae 小至大型,鲜红色或略带红色,与红蝽科接近,区别在于:前胸背板无扁薄而上卷的侧边,产卵器发达,雌虫第7腹板纵裂两半。 已知15属100余种,我国已知4属8种,如巨红蝽Macroceroea grandis25、缘蝽科、缘蝽科 Coreidae 中到大型,体型多样,黄、褐、黑褐或鲜绿色;头常短小,唇基下倾或与头部背面垂直。触角节与足可有扩展的叶状突起,前胸背板侧方可有格式叶状突起;后足腿节有时膨
38、大,或具齿列;后胸侧板臭腺沟缘显著;产卵器片状。 已知250属约1800种,我国已知63属近200种,如稻棘缘蝽Cletus punctiger26、姬缘蝽科、姬缘蝽科 Rhopalidae 小到中型,体色多灰暗;单眼着生处隆起;触角较短,第1节粗短,短于头长;无明显臭腺沟缘。 已知18属209种,我国已知14属39种,如伊缘蝽属Rhopalus27、狭蝽科、狭蝽科 Stenocephalidae 体较狭长,灰色至黑色。头较狭长,两侧平行;触角及足常具黑白环纹。 已知2属30余种,我国已知1属(狭蝽属Dicranocephalus)28、同蝽科、同蝽科 Acanthosomatidae 椭圆形
39、,绿色或褐色,常有鲜艳花斑;头平伸,向前渐狭,略呈三角形;触角5节;前胸背板常强烈伸长成尖刺状;小盾片三角形,不长于前翅长度之半。 已知约45属180种,我国已知7属90种,如匙同蝽属Elasmucha29、土蝽科、土蝽科 Cydnidae 小到中大型;褐、黑褐或黑色,个别有白色或蓝白斑,常具光泽;头短宽,常前缘成圆弧形;上颚片极阔;头前缘常有粗短栉状刚毛列;触角多5节,较粗短;前胸背板侧缘可有刚毛列;小盾片长约前翅之半或更长。 已知110属约600种,我国已知20属50余种。如小弗土蝽Fromundus pygmaeus30、龟蝽科、龟蝽科 Plataspidae 小至中小型;体短宽,后缘多少平截;梯形或倒卵形,腹面平而背面圆隆,略呈龟状或豆粒状;黑色有光泽,常具黄色斑纹;触角5节,第2节甚短,前胸背板侧缘前部成叶状向两侧扩展;小盾片极度发达,遮盖整个腹部及前翅的大部,成梯形而后缘平截,与腹平齐。 旧大陆分布,已知70属500种以上,我国已知7属90余种,如圆龟蝽属Coptosoma;筛豆龟蝽是豆类害虫31、盾蝽科、盾蝽科 Scutelleridae 小到
相关知识
常见昆虫的识别与鉴定
昆虫分类学 缨翅目.ppt
农业昆虫(膜翅目、鳞翅目、双翅目、脉翅目)分类及螨类简介演.pptx
园艺昆虫识别—园艺昆虫的分类识别(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
园艺昆虫识别—园艺昆虫的分类识别(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pptx
园林植物昆虫主要11目识别口诀
第二章园艺昆虫识别与分类.
江苏桑园叶蝉种类及一新种记述(同翅目:叶蝉科)
第二章第三节园艺昆虫分类课件
第二章园艺昆虫识别与分类.pdf
网址: 昆虫识别与鉴定同翅目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54896.html
上一篇: 第三节 |
下一篇: 蓝妖:花卉盆栽越长越弱,枝条莫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