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子叶植物纲—百合目
真核生物域
植物界
被子植物门
单子叶植物纲
百合目
百合目(学名:Liliales)是被子植物单子叶植物的一目,包含了约11科,分布于北温带。
1.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具根茎、鳞茎或块茎。茎直立或少数攀援状。
单叶互生(稀对生或轮生),或常基生。花多两性,辐射对称,多虫媒;花序总状、穗状、圆锥或伞形花序;花被花瓣状,2轮6枚;雄蕊多为6枚,分离或生于花被上;雌蕊3心皮合生,子房上位,少半下位,3室,中轴胎座,稀1室侧膜胎座;胚珠多数。
蒴果或浆果。染色体:X=5~16,23。花粉单沟、3沟或3孔或无孔沟。
2.下属科
六出花科(Alstroemeriaceae)
金梅草科(Campynemataceae)
秋水仙科(Colchicaceae)
白玉簪科(Corsiaceae)
百合科(Liliaceae)
蝴蝶百合亚科(Calochortoideae)
百合亚科(Lilioideae
巫女花亚科(Medeoloideae)
菝葜木科(Luzuriagaceae)
黑药花科(Melanthiaceae)
刺藤科(Petermanniaceae)
垂花科(Philesiaceae)
菝葜藤科(Ripogonaceae)
菝葜科(Smilacaceae)
3.六出花科
六出花科(学名:Alstroemeriaceae)有3-4属约200种,原生于中、南美洲,1981年的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将这些属放入百合科,1998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 分类法将这些属单独分为一个科, 2003年经过修订的APG II 分类法维持上述的分类。
(1)特性
本科植物为草本球根花卉,其中百合水仙属为藤本植物,本科植物花色美丽,被广泛用于栽培观赏。
(2)六出花
六出花(学名:Alstroemeria aurea)是六出花科六出花属植物。原产于南美智利、巴西和秘鲁等国。中国广州、北京、上海、昆明等地已有一定规模的生产。
①形态特征
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高约1米,根肥厚肉质,平卧土中延长,须根多;茎自根茎上不定芽萌发,直立而细长,叶片多数,互生状散生,披针形,光滑,长7.5-10厘米,叶柄短而狭,叶片常自叶柄处外倾,叶面有数条平行脉。花序下为一轮生叶,总花梗5,各具花2-3朵,极少超过3朵或仅1朵者。伞形花序,单花直径8-10厘米,花瓣2轮,无花被管,花被片不整齐,内轮花被片具深褐色斑点,上2片不同于下1片,雄6,插生于花被片基部;子房下位,3室,具种子多数。
②生长环境
野生种在自然条件下多生长于山地森林覆盖率较高、排水良好、多砾石的砂质壤土中,沿海丘陵及沙滩上也有分布。故忌积水,并有一定的耐旱能力。经长期榖培,性喜肥沃湿润而排水良好的土壤。在寒冷季节也能忍受短时的-15至-12℃低温,根部不致冻死。
③主要价值
花色绮丽,花形优美,其低矮品种是优良的盆栽材料。用它点缀窗台、客厅、橱窗、宾馆等地方。
4.金梅草科
金梅草科(学名:Campynemataceae)也叫一叶草科,只有2属3种,仅长在澳大利亚的塔斯马尼亚岛和新喀里多尼亚。
本科植物都是多年生草本,花瓣6;果实为蒴果,每个包含约20-50个种子。
5.白玉簪科(美丽腐草科)
白玉簪科(学名:Corsiaceae)也叫美丽腐草科,包括3属约20余种,分布在中南美洲和东南亚,其中2属是单种属,其一白玉簪(Corsiopsis chinensis)是中国的特有种,生长在广东。有许多种是新几内亚的特有种。
本科植物为腐生植物,吸收腐烂生物的营养,已经不能再进行光合作用,叶退化成鳞片状,无叶绿素。
(1)植物学史
白玉簪科Corsiaceae最早由Beccari(1878)建立,而在恩格勒系统中属于水玉簪科Burmanniaceae的一个族(Engler, 1889),但是,在较近的分类系统中,皆为独立的科(Takhtajan, 1997, 1980; Cronquist, 1988, 1981; Dahlgren et al., 1985; Hutchinson, 1959, 1934)。该科原有的2个属分别分布于南美洲(Arachnitis Philippi)和新几内亚及其邻近岛屿(CorsiaBecc.),未见于中国,因而《中国植物志》未收录。
1981年的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将其列入兰目,1998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 分类法认为无法将本科分入任何一目,直接列在单子叶植物分支之下,2003年经过修订的APG II 分类法将其列在百合目。
(2)形态特征
多年生腐生草本,无叶绿素,具根状茎或块茎。茎不分枝。叶互生,抱茎,小。花单生茎顶,两性或单性,两侧对称;花被片6,外轮2片和内轮3片细丝状,剩余1片宽大。雄蕊6,排成2轮;子房上位,3心皮;胚珠多数,倒生,有两层珠被;花柱无或短;柱头3。蒴果3爿裂。种子多数,非常小,有翅。
(3)白玉簪
白玉簪(学名:Corsiopsis chinensis)是白玉簪科白玉簪属多年生全腐生植物,全株白色。根状茎椭圆-倒卵状;茎单生,直立,长5~6cm。叶膜质,卵状三角形,鞘状,抱茎,多脉,先端尖。
①形态特征
多年生全腐生植物,全株白色。根状茎椭圆-倒卵状,长1.2~1.5cm,宽0.5cm;茎单生,直立,长5~6cm。叶膜质,卵状三角形,鞘状,抱茎,多脉,先端尖,长0.4~0.7cm。花单生;苞片对生,卵状三角形,形状大小与叶略似;花单性,花被白色,两轮,外轮具一中萼片及2枚侧萼片;中萼片椭圆形,囊状,直立,长1.2~1.4cm,宽约1.0cm,基部不具胼胝质;2枚侧萼片及3枚内轮花被片(花瓣)线形,下垂,长4.5~6cm;雄花具2轮6枚雄蕊,花丝短,丝状,长约50mm,花药外向,纵裂,药隔具一顶生钝圆状附属体;雌花具3个愈合的柱头,无花柱,子房长约0.5cm,一室,侧膜胎座3;胚珠多数。果实、种子未见。
②产地生境
仅见于中国广东省封开县。生于密林中腐殖土上。
③保护现状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绝灭(EX)。
6.菝葜木科
菝葜木科(学名:Luzuriagaceae)也叫萎瓣花科,共有4属7种,分布在南美洲、南非和东南亚的太平洋岛屿上。
本科植物为灌木或藤本,单叶互生;小花,花瓣3;果实为蒴果或浆果。
7.刺藤科(花须藤科)
刺藤科(学名:Petermanniaceae)也叫花须藤科,是被子植物的一个科,有1属,1种。
1981年的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将其列在百合目中,1998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 分类法和2003年经过修订的APG II 分类法将其放入秋水仙科中,但2006年5月7日新修订的结果是又单独列出一个科,仍然放到百合目中。
本科植物是木质藤本,有刺,单叶对生;花小,一些花序转变成卷须;果实为浆果。
刺藤(学名:Petermannia cirrosa)又名花须藤,是刺藤科(Petermanniaceae)及刺藤属(Petermannia)的唯一物种,是一种属于百合目的单子叶植物,只生长在澳大利亚东部沿海,是当地的特有种。
8.菝葜藤科
菝葜藤科(学名: Ripogonaceae),也叫无须藤科,只有1属—菝葜藤属(Rhipogonum或Ripogonum),共6种,全部生长在澳大利亚和新几内亚东部以及新西兰。
1981年的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将本属分入菝葜科,1998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 分类法认为应该单独分出一个科,仍然列入百合目。
本科植物皆为藤本,但无卷须,花两性,花瓣5,雄蕊的花药比蕊丝要长;果实为浆果,种子含淀粉。
本科有的品种被当地土著用来编制筐、绳、甚至渔网,有的品种果实、嫩芽、甚至树汁可以食用,R. scandens的根富含淀粉,可以作为酿造啤酒的添加剂。
【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地球生物与人类文明”】
相关知识
【植物界全系列】单子叶植物纲—百合目
【植物界全系列】单子叶植物纲—姜目
【植物界全系列】双子叶植物纲—杜鹃花目
【植物界全系列】双子叶植物纲—葫芦目
【植物界全系列】百合目—百合科:贝母
【植物界全系列】双子叶植物纲—腺椒树目
【植物界全系列】双子叶植物纲—黄杨目
【植物界全系列】双子叶植物纲—南鼠刺目
【地球生物全系列——植物篇】植物界—被子植物门(上)
【植物界全系列】双子叶植物纲—杜鹃花目(下)
网址: 【植物界全系列】单子叶植物纲—百合目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63153.html
上一篇: 5种高颜值常见的百合花,送朋友送 |
下一篇: 林业生态文化 | 福建花文化: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