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观赏植物观赏性状的遗传控制第三节花香遗传
四、 花香基因工程 多年来观赏植物的遗传育种主要集中在花型、花色、抗病、延长瓶插寿命等方面,这些方面的改良往往相互影响从而导致花的香味的丢失。 近年来随着花香分子生物学的研究不断深入,也逐渐发展出一些方法进行花香的遗传改良。 第三节 花香遗传 一、 花香挥发物的生物合成 花香挥发物主要3类物质,萜类化合物、苯丙酸类化合物/苯环型化合物、脂肪酸衍生物。 萜类化合物是花香挥发物中最大的一类,包括单萜(芳樟醇、柠檬烯、月桂烯)和倍半萜(法尼烯、石竹烯),它们起源于甲羟戊酸途径。 单烯的生物合成 倍半萜的生物合成 苯丙酸类化合物/苯环型化合物起源于莽草酸途径,以苯丙氨酸为起始。 脂肪酸衍生物起源于丙二酸途径。 二、 与花香相关的基因 1997年,Wang等从仙女扇的花中分离纯化出IEMT,该酶以腺苷甲硫氨酸为甲基供体,以丁子香酚和异丁子香酚为前体,将甲基转移至丁子香酚和异丁子香酚第4位羟基上,形成甲基丁子香酚和甲基异丁子香酚,二者是许多植物中重要的花香成份。 挥发性酯类对于吸引昆虫授粉具有重要作用。乙酸苄酯是吸引飞蛾授粉的最常见花香物质。 1998年,Dudareva等从仙女扇中分离出BEAT,该酶以乙酰CoA为乙酰基供体,以苯甲醇为前体,将乙酰基转移至苯甲醇上形成乙酸苄酯,该酶由433个氨基酸组成 。 水杨酸甲酯是广泛存在于植物中苯环型酯类化合物。不但是重要的花香成分,而且在植物的防御机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Ross 等从仙女扇的花中部分分离纯化出SAMT,该酶以腺苷甲硫氨酸为甲基供体,以水杨酸为前体,将甲基转移至水杨酸的羧基上,形成水杨酸甲酯。 Pott 等用同源序列法又从多花黑蔓藤克隆出SAMT 基因。该基因氨基酸序列与仙女扇中的SAMT 具有56%的同源性。 2002 年DAuria 等采用表达序列标签(EST)文库搜索结合cDNA 末端快速扩增(RACE)技术从仙女扇中获得了BEBT 基因cDNA 的全长。该基因编码区由456 个氨基酸组成,与植物酰基转移酶基因序列具有很大的同源性,属于酰基转移酶中的BAHD 家族。苯甲醇苯甲酰基转移酶以苯甲酰辅酶A 为苯甲酰基供体,以苯甲醇为前体,将苯甲酰基转移至苯甲醇上,形成苯甲酸苄酯。 苯甲酸甲酯是金鱼草花香成分的主要组分。 Murfitt 等从金鱼草的花中分离纯化出BAMT,该酶以腺苷甲硫氨酸为甲基供体,以苯甲酸为前体,将甲基转移至苯甲酸的羧基上,形成苯甲酸甲酯。 β 罗勒烯和月桂烯都是广泛存在于植物花香中的单萜类物质。β 罗勒烯合成酶和月桂烯合成酶都以GPP 为底物,分别控制β 罗勒烯和月桂烯的合成。 β 罗勒烯合成酶基因的氨基酸序列与月桂烯合成酶基因具有92%的同源性,共同属于萜烯合成酶家族的Tps-g 亚家族 4.3 花香产物的调控 花香物质的散发受到花发育过程的调控,一般都是在花开放后的一段时间内达到顶峰,然后逐渐下降。 LIS 和SAMT 属于第1 种模式,它们的活性在成熟的花芽和初开的花中逐渐增加,到花开败时开始逐渐下降。此时尽管各自的产物芳樟醇和水杨酸甲酯已经停止产生了,但它们依然有相当于最大活性时40%~50%的活性。 第2 种模式以IEMT 和BEAT 为代表,它们的活性在花的生长过程中逐渐增加,达到最高点后活性基本保持不变直到花凋谢,但它们各自的产物含量却随着花的凋谢逐渐下降。 另外月季中的AAT 和矮牵牛中的BPBT 也属于这种模式。
相关知识
《园艺植物育种》第三节
《园艺植物育种学》第4章引种.ppt
园艺植物育种学
园艺植物育种的主要目标性状。
园艺植物育种学 .ppt 全文免费
【2020年专业课】《园林园艺植物育种学》
中国农业大学园艺植物育种学名词解释集合
我院休闲农业所获批建设生态园艺植物育种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
思维导图在园艺植物育种学教学中的应用
植物育种学实验室
网址: 《园艺植物育种》第三节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681.html
上一篇: 园林植物育种学 |
下一篇: 2023上海(国际)花展今日开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