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水体“新生”!揭秘水体生态修复“五花八门”的技术

水体“新生”!揭秘水体生态修复“五花八门”的技术

在当今社会,水资源的保护与生态修复已成为至关重要的议题。从城市中的景观湖泊到自然形成的河道水系,水体生态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南京月牙湖曾因棚屋林立沦为排污沟,水质恶化、生态功能退化。此外,景观水体自净能力弱,容易富营养化,引发藻华、赤潮等恶性生态事件。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生态环境的平衡,也对周边居民的生活产生了干扰。水体生态修复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不仅关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也蕴含着巨大的商业潜力,成为了各界关注的焦点。

一、常见的水环境修复技术

(一)植物修复

植物修复是利用水生植物对水体污染物进行吸收、转化和降解的技术。通过选择适宜的水生植物种植在受污染水域,利用其生物吸附、降解和转化等作用去除有害物质。这一技术在水环境修复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不同的植物对不同污染物具有特定的去除能力,可根据水体污染状况进行针对性选择。

水体“新生”!揭秘水体生态修复“五花八门”的技术

(二)生物修复

生物修复利用微生物、沉水型水生植物等生物体的代谢能力来分解和降解水体中的有害物质。微生物可以加速有机物的分解,沉水型水生植物则能吸收河底的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从而净化水底生态环境。在实际应用中,加入适量的微生物或水生植物到污染水体,可有效启动生物修复过程。

(三)物理修复

物理修复主要通过物理手段对水体进行污染治理。其中物理吸附利用吸附剂(如活性炭、硅藻土等)吸附水中有害物质;生态调水通过调整水流方向、速度和流量促进水体自然循环,稀释污染物;人工曝气则是向水体中通入空气,增加溶解氧含量,促进好氧微生物生长和活动,加速有机物分解转化。

(四)化学修复

化学修复是利用化学方法对水体进行污染治理,主要方法包括氧化还原、沉淀、吸附等。这些方法能有效去除水体中的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不同的化学试剂和反应机制可针对不同类型的污染物进行处理,但在应用过程中需要注意化学试剂的使用量和可能产生的二次污染问题。

(五)工程修复

1. 湿地修复

湿地修复通过修建湿地,利用湿地植物和微生物的作用去除水体污染物,恢复水生态系统功能。包括建设人工湿地(如人工流水湿地、人工湿地池、人工湿地滤池等)、选择适宜湿地植物(如芦苇、香蒲、菖蒲等)、加强管理(定期清理、去除杂草、植物补植等)以及注重恢复湿地生态系统功能(实现水质净化、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等目的)。

2. 池塘修复

池塘修复通过建设养殖池塘等工程设施,利用塘泥、水生植物等生态系统自净能力去除污染物。具体措施包括清淤(减少有机物和营养物质)、增加水生植物、改善水质(加强管理和控制污染源)、改善饲养管理(选择适宜饲料和饲养密度)以及建设生物滤池(增加微生物数量和种类)。

3. 河道修复

河道修复通过疏浚、清淤、岸线整治等手段恢复河道自然状态和功能。河道整治可调整河床、河岸和河道形态,增强稳定性和自净能力;河堤加固可提高承载能力和稳定性。此外,河道管理和监测(包括巡查、监测和信息管理)是保障修复效果的重要环节。

4. 其他工程修复

除了上述工程修复措施,喷氧增氧、水流人工曝气、生态滩涂等修复措施也在水体生态修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些措施可以增加水体氧气含量和生物多样性,促进水生态系统恢复和发展。在一些小型湖泊的生态修复项目中,通过安装喷氧增氧设备,有效地提高了水体的溶解氧含量,改善了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

水体“新生”!揭秘水体生态修复“五花八门”的技术

二、消除水体富营养化的关键

水体富营养化是由于水体中 N、P 等营养盐含量过多导致的水质污染现象,其实质是营养盐输入输出失衡,引起水生态系统物种分布失衡和退化。

消除水体富营养化的关键在于削减水体的氮、磷以及底泥有机碳和氮、磷的负荷,消除藻类生产力,降低藻类生物量,提高水体透明度。从控制水体污染物的角度看,水体净化过程包括有机物的去除、营养盐类的去除、透光控制和浮游植物的去除。

在富营养化水体生物修复中,微生物、水生植物和水生动物分别充当分解者、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角色,它们对污染物的分解、转化、吸收、富集、迁移等作用是水体污染物质输出的主要途径。微生物修复技术是以生物学和生态学理论为基础,通过向自然菌群中投加具有特殊作用的微生物来增强生物量,提高富营养化水体的系统处理能力。

三、景观水体生态修复

景观水体作为城市人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自净能力较弱,容易受到污染,因此水体生物修复是针对景观水体污染的环保方法,包括化学、物理和生物方法。

(一)生物处理技术

1. 好氧处理

在充足氧气条件下,利用微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将其转化为无害物质如二氧化碳和水,适用于快速降解有机物的场合。在某公园景观水体的修复项目中,通过安装好氧处理设备,使水体中的有机物含量在短时间内大幅降低,水质得到了明显改善。

2. 厌氧处理

在缺氧或无氧条件下,通过微生物作用将有机污染物转化为甲烷和二氧化碳等,常用于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在一些工业废水处理厂中,厌氧处理工艺被广泛应用于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不仅降低了废水的污染程度,还回收了甲烷等能源物质。

水体“新生”!揭秘水体生态修复“五花八门”的技术

3. 厌氧与好氧组合处理

结合厌氧和好氧处理的优点,通过阶段性处理提高污染物整体降解效率,如序批式反应器(SBR)、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氧化沟等工艺。在某大型城市污水处理厂中,采用厌氧与好氧组合处理工艺,对城市污水进行高效处理,使出水水质达到了国家排放标准。

(二)生态塘处理法

生态塘或构建湿地通过模拟自然湿地功能,创建包含多种植物、微生物和动物的水生生态系统,这些生物共同作用,通过吸收、沉积和转化污染物来净化水质。在一些农村地区的生态塘建设项目中,生态塘不仅有效地处理了生活污水,还成为了当地生态景观的一部分,吸引了众多鸟类和其他野生动物栖息。

(三)人工湿地处理技术

人工湿地是人为构建的类似自然湿地的系统,用于处理城市、农业或工业废水。废水流经植被密集区域时,水中污染物被植物吸收和微生物分解。在某农业园区的废水处理项目中,利用人工湿地对农业废水进行处理,不仅降低了废水的污染程度,还为园区内的农作物提供了灌溉用水。

(四)土地处理技术

将废水施用于土地表面或土壤之中,利用土壤的过滤、吸附和生物降解能力清除水中污染物。在一些污水处理厂的尾水深度处理项目中,采用土地处理技术,使尾水水质得到了进一步提升,满足了更高的环保要求。

(五)新兴水体处理技术

1. 纳米修复技术

利用纳米材料如纳米零价铁、碳纳米管等进行土壤和地下水修复,因其高效吸附和反应特性而受到重视。在一些地下水污染治理项目中,纳米修复技术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能够快速有效地去除地下水中的污染物。

2. 数据辅助的酶工程技术

利用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优化酶的设计,提高生物修复效率。在实验室研究中,通过数据辅助的酶工程技术对酶进行重新设计后,酶在生物修复中的效率得到了显著提高。

3. 生物模拟膜技术

一些企业开发生物模拟膜,模仿水分子通过细胞膜的运输过程,提高水处理效率和选择性。在一些高端水处理设备中,已经开始应用生物模拟膜技术,取得了良好的水处理效果。

水体“新生”!揭秘水体生态修复“五花八门”的技术

(六)自然水景系统(nars)

自然水景系统(nars)是一种生物综合处理技术。在河道断面上或湖面一侧设置菌床,菌床由多道堤坝围合,内部由不同厚度、粒径的卵石堆集而成,顶部种植挺水植物。菌床通过水流缓慢通过进行污染水体净化,菌床中施放人工培养的微生物且每年补放。菌床外河道还种植沉水植物,水中可养殖鱼虾等,形成一个生态系统。在某小区景观水体的治理项目中,采用自然水景系统(nars)后,水体的水质得到了持续改善,同时也为小区居民营造了一个优美的生态环境。

四、尾声

水体生态修复是一项复杂而又意义深远的工作。从常见的水环境修复技术到消除水体富营养化的关键措施,再到景观水体的生态修复方法,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我们深入研究和精心规划。随着社会对生态环境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以及相关技术的不断发展,水体生态修复领域将迎来更多的机遇与挑战。相关企业和科研机构应紧密合作,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推动水体生态修复技术的创新与应用,为构建美丽的水域生态环境贡献力量。

相关知识

水体“新生”!揭秘水体生态修复“五花八门”的技术
浅谈水体生态修复技术的应用
ESB——生态演替式水体修复技术
水体生态修复方法
几种常见的水体生态修复方法
城市河道水体生态修复实践的现状及进展.doc
水体修复技术讲解 包含黑臭水体、水华、菁苔问题治理等
沉水植物在富营养化水体原位生态修复中的功能
水体修复技术讲解,包含黑臭水体、水华、菁苔问题治理等
生态组合技术净化城市景观水体的现场试验研究

网址: 水体“新生”!揭秘水体生态修复“五花八门”的技术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77438.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河南日报:半城山水满城林——焦作
下一篇: 环钱江源国家公园“生态司法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