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沉水植物在富营养化水体原位生态修复中的功能

沉水植物在富营养化水体原位生态修复中的功能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沉水植物在富营养化水体原位生态修复中的功能

张之浩   吴晓芙   李威   开通知网号

【摘要】:将沉水植物应用于富营养化水体的原位生态修复技术是一种低能耗、高效率、易管理、且具有良好景观价值的新方法,而基于工程应用的沉水植物功能研究却鲜见报道。为对比研究6种沉水植物的耐污与去污抑藻能力,本研究将苦草Vallisneria natans、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轮叶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狐尾藻Myriophyllum verticillatum、伊乐藻Elodea Canadensis和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种植于富营养化水体中。通过测定植物生物量、株高、根系长度与数量、耐性生理酶指标(脯氨酸、MDA)和检测种植水TN、TP、COD、SS、NH3-N和叶绿素a等污染指标,结果表明:苦草、黑藻、狐尾藻和金鱼藻在污水中生长状态良好,耐污与去污能力较强,抑制水体中浮游藻类效应最为明显且稳定,在富营养化水体原位生态修复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下载App查看全文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个人查重>>个人AIGC检测>>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AdobeReader仅支持PDF格式


1234187246572142592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晶莹;周炜杰;林果;吴祥庭;肖继波;褚淑祎;沉水态圆叶节节菜的化感抑藻作用[J];浙江农林大学学报;2023年04期 2 陈妍汐;查泽宇;毛鑫羽;王迪;李振轮;底泥-苦草系统对景观水体氮磷的去除效果及其中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变化[J];环境工程学报;2023年07期 3 韩冰;陈融旭;梁帅;田世民;3种沉水植物净化引黄灌区退水的应用潜力[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22年02期 4 史小丽;杨瑾晟;陈开宁;张民;阳振;于洋;湖泊蓝藻水华防控方法综述[J];湖泊科学;2022年02期 5 戴丹超;马旭洲;张文博;张勇;周桢;河蟹生态养殖池塘后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及水质生态学评价[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21年02期 6 李燕彬;城市小微湿地景观植物配置技术初探——以北京市北辰中心花园小微湿地为例[J];现代园艺;2021年15期 7 王盛勇;尹晓芳;杨巍;韩青青;护城河生态治理工程设计[J];工业安全与环保;2021年08期 8 张之浩;李威;吴晓芙;水体原位修复中沉水植物化感物质的分离与鉴定[J];环境工程技术学报;2021年06期 9 黎铭轩;张妍;江学顶;李富华;水体富营养化的生物修复研究进展[J];科技创新导报;2019年36期 10 祁君;武汉市林业园林绿化中植物栽培技术[J];绿色科技;2020年15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佳琳;乌梁素海多介质体系中磷的分配与平衡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23年 2 刘坤明;营养添加和螺类牧食对苦草、附植藻类及水体营养状态的影响[D];华中农业大学;2023年 3 白云浩;南方某水源水库藻类时空变化特征及原位控藻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23年 4 李露;植物对水流特性影响的试验与数值模拟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22年 5 张俊彪;影响水体叶绿素a水平的水质因素和减少养殖尾水排放的生产管理因素研究[D];苏州大学;2020年 6 王雪茹;不同淹水条件下鄱阳湖典型沉水植物的响应研究[D];南昌工程学院;2019年 7 马晓宽;光盐交互作用下小型人工湖藻类生长驱动机制研究[D];郑州大学;2020年 8 戴丹超;宜兴滆湖地区河蟹生态养殖池塘水体理化及浮游生物指标的水质评价应用[D];上海海洋大学;2020年 9 顾凡强;基于水体生态修复理念的滨河景观设计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2021年 10 仇倩雯;基于正向演替的河道水生生物链培育与恢复技术研究[D];辽宁大学;2021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米美多;慕宇;代晓华;赵晶晶;康建宏;花后高温胁迫下不同施氮量对春小麦抗氧化特性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17年01期 2 张之浩;李威;吴晓芙;6种沉水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化感抑藻效果研究[J];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17年02期 3 胡凯茜;郑元;黄新会;于福科;紫茎泽兰对桉树幼苗生长及生理生态指标的影响[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6年06期 4 鲁志营;高云霓;刘碧云;孙雪梅;张甬元;吴振斌;水生植物化感抑藻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3年07期 5 田琪;李利强;黄代中;洞庭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与富营养化特征分析[J];当代水产;2012年07期 6 李泽;高小辉;贺锋;胡胜华;夏世斌;吴振斌;苦草和黑藻对模拟西湖水体中COD_(Mn)及TN和NO_3-N的去除力分析[J];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2012年04期 7 程庆霖;何岩;黄民生;童敏;城市黑臭河道治理方法的研究进展[J];上海化工;2011年02期 8 胡芳;王德良;湘江长沙段水体藻类种群组成特征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1年05期 9 王红强;成水平;张胜花;王静;胡陈艳;葛芳杰;吴振斌;伊乐藻生物碱的GC-MS分析及其对铜绿微囊藻的化感作用[J];水生生物学报;2010年02期 10 汪丽;王国祥;唐晓燕;陈正勇;王文林;荇菜(Nymphoides peltatum)对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生长的抑制效应及其机制[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10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之浩;吴晓芙;李威;沉水植物在富营养化水体原位生态修复中的功能[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8年03期 2 夏雪;沉水植物生态修复富营养化水体的机理和应用[J];山西农经;2021年11期 3 沈应时;张云霄;张翠英;刘珍妮;张敏;5种植物沉床系统对富营养化水体修复效果研究[J];环境保护科学;2017年01期 4 孙志萍;秦琳;刘耀斌;李凤博;冯金飞;吴殿星;方福平;水稻对富营养化水体生态修复效应及其研究进展[J];中国水稻科学;2018年05期 5 熊竹楠;浅析富营养化水体的生物-生态修复方法[J];山西农经;2020年15期 6 陈晶晶;以“食藻虫”为引导生态修复富营养化水体技术介绍及工程应用[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5年06期 7 宁波大学产学研(社会服务)亮点:生物生态修复富营养化水体技术研究与示范[J];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2005年03期 8 李菲菲;褚淑祎;崔灵周;肖继波;沉水植物生长和腐解对富营养化水体氮磷的影响机制研究进展[J];生态科学;2018年04期 9 肖淑燕;沉水植物与富营养化水体恢复的关系研究[J];绿色科技;2014年09期 10 张立;沉水植物对人工湿地富营养化水体生态修复作用研究[J];资源节约与环保;2024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灏;张木兰;高爽;郅海威;富营养化水体生态修复中不同氮源对苦草初期生长的影响[A];中国生态学会2006学术年会论文荟萃[C];2006年 2 徐成;葛晓敏;唐罗忠;水生高等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净化作用的研究进展[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22年科学技术年会——环境工程技术创新与应用分会场论文集(一)[C];2022年 3 吕占傲;林莉;李青云;富营养化水体中微囊藻毒素的研究进展及其去除技术[A];中国水利学会2018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分册[C];2018年 4 晁雷;郎咸明;刘馨;赵艺;Zheng Hua;Zhang Wei;美人蕉和水葫芦对富营养化水体净化效果的研究[A];第二届全国流域生态保护与水污染控制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5 晁雷;曾华;张巍;刘馨;赵艺;美人蕉和水葫芦对富营养化水体净化效果的研究[A];2014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五章)[C];2014年 6 刘盼;宋超;朱华;张清靖;贾成霞;三种花卉对富营养化水体的水质净化作用研究[A];中国水产学会渔业资源与环境分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7 李晶晶;裘巧俊;邹朝望;富营养化水体水生植被恢复和重建研究[A];河湖水生态水环境专题论坛论文集[C];2011年 8 郝虎林;俞宁;丁盼;杨肖娥;修复植物的基因型差异对富营养化水体净化效果的影响[A];中国原水论坛专辑[C];2010年 9 和晓荣;孙珮石;王洁;邓辅唐;吴广;王奇;许晓毅;滇池富营养化水体除藻扩大试验研究[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卷)[C];2006年 10 王国祥;濮培民;成小英;张圣照;不同生态类型富营养化水体主要氮素循环特点及其环境意义[A];氮素循环与农业和环境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常会庆;水生植物和微生物联合修复富营养化水体试验效果及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2 张之浩;富营养化水体原位生态修复中沉水植物的功能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8年 3 吴湘;漂浮栽培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中磷的去除效应基因型差异及原因分析[D];浙江大学;2008年 4 刘德启;富营养化水体生态修复效果识别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邢鸣鸾;富营养化水体毒素对人羊膜细胞FL的毒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6 岑本强;生物质碳基电容去离子技术对富营养化水体的污染控制修复:功能调控机制及选择性机理研究[D];南开大学;2022年 7 胡朝华;以凤眼莲为主体的水生植物对铜污染与富营养化水体生物修复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7年 8 彭静;城市废弃地生态修复与景观再造模式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8年 9 赵风斌;异龙湖沉水植物群落恢复影响因子与恢复技术研究[D];上海海洋大学;2017年 10 王正芳;蓝藻生长的氮磷影响及控制机理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雄清;水生植物先锋种组合净化富营养化水体模拟试验研究[D];南昌大学;2012年 2 庞朵;固定化异养硝化菌与模块化沉水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的联合修复作用研究[D];上海海洋大学;2017年 3 王晓菲;水生动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的联合修复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4 李奕雯;沸石/水合金属氧化物用于控制富营养化水体中底泥磷释放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7年 5 曾琪;水溞和水生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生态修复研究[D];佛山科学技术学院;2018年 6 范艺;锆负载吸附材料在富营养化水体中的控磷性能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7年 7 贾锐珂;杭州西湖龙泓涧富营养化水体净化技术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8年 8 孙姚佳代;基于测水配方技术的以渔养水策略在三类富营养化水体治理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8年 9 董奕晗;水生植物对保定市府河水体水质净化效果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8年 10 张春雨;水葫芦对富营养化水体净化能力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特约记者 赵应繁;氮磷脱除剂净化富营养化水体[N];地质勘查导报;2006年 2 ;非金属矿物,能“解毒”富营养化水体[N];地质勘查导报;2006年 3 记者 徐瑞哲;京沪滇景观水域“以虫治水”[N];解放日报;2009年 4 本报全媒体记者 徐黎明;为野生动植物营造美好家园[N];江西日报;2024年 5 本报记者 吴君;推动生态修复 守护湖水清清[N];人民日报;2023年 6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记者 张艳丽;永宁县生态修复逐绿而行绘新景[N];宁夏日报;2024年 7 记者 关振瑛;《山西省矿山生态修复规范》通过审查[N];山西法治报;2022年 8 通讯员 杨城管 记者 姜传刚;扬州荣颁“全球城市生态修复模范市”[N];扬州日报;2023年 9 记者 生锋 传刚 姜涛;中国唯一!扬州喜获“全球城市生态修复模范市”[N];扬州日报;2023年 10 本报记者 柳娜;生态修复,抚平“大地疤痕”[N];平凉日报;2024年

相关知识

沉水植物在富营养化水体原位生态修复中的功能
沉水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作用及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三种沉水植物去除水体氮磷与化感抑藻效果比较研究
辰山植物园研究基于植物的水体和土壤生态修复解决方案
新书推荐:沉水植物附着生物膜体系特征与生态功能
ESB——生态演替式水体修复技术
河湖水生态修复专业交流论坛
沉水植物
六种花卉植物修复富营养化水体的效果研究
水生态修复技术在河道治理中的应用!

网址: 沉水植物在富营养化水体原位生态修复中的功能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30241.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超磁分离水体净化技术在深圳湾的应
下一篇: 改善水质的重要手段 水培花卉的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