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28日,由国家畜牧科技创新联盟主办,华信共享智库、蛋白饲料生物制造创新联合体、中关村量子生物农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承办的“第二届饲料资源开发利用技术大会”在姹紫嫣红的南京圆满结束。
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饲料加工创新团队首席专家薛敏研究员受邀在会上做了《新型蛋白原料制造及精准饲料加工参数数据库 》主题报告。
华信共享智库听取报告并对报告内容进行简单总结 。
编辑
搜图
2021年,国内首次实现了一碳化合物合成乙醇梭菌蛋白引起了行业内的轰动,此项目的意义是一方面可以减缓蛋白原料短缺问题,第二可以解决一系列环保问题,同时也可以解决“碳达峰”问题,可以说是“一石三鸟”!薛敏研究员是这个项目的首席科学家,报告围绕新型蛋白原料制造及精准饲料加工参数数据库展开,基于团队的大量创新工作及数据库建设,为大家。详情如下:
薛敏研究员介绍了不同来源的大豆膨化影响很大(北美豆热损伤相对严重,膨化效果不好)。
大豆质量显著影响豆粕质量,营养成分和NSI对豆粕质量评价不敏感,PDI和UA经PCA分析对豆粕质量判定更为有效,PDI易于检测,建议值>15%; PDI(蛋白分散指数)对低淀粉膨化饲料加工质量影响显著01
一碳原料
气体发酵产一碳菌体蛋白及应用技术:将工业尾气,CO,CO2以及一些混合的气体经过一系列加工过程产生有机质。可以做到变废为宝,提质增效;从零到壹,绿色制造;生物固碳,循环经济;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
1.可以固定一碳气体的细菌和藻类: 微藻(固定CO2的传统藻类)、荚膜甲基球菌(固定CH4)等;
2.乙醇梭菌蛋白---低成本连续气体发酵生产高蛋白生物质。一碳气体生物固碳技术生产的新型饲料蛋白,突破了传统蛋白的生产模式,为解决进口大豆“卡脖子”问题提供新途径,成为“国之利器”。
发展生物科技、生物产业,向植物动物微生物要热量、要蛋白
3.一碳菌蛋白细胞结构及功能性物质
编辑
搜图
乙醇梭菌蛋白是全球首创的产品,蛋白含量达到83%左右,且富硒,与大豆相比,产生的时间周期仅需22秒,效率奇高。50万吨乙醇梭菌蛋白(联产500万吨乙醇)产量相当于138万吨大豆,1500万吨玉米,减排1250万吨CO2
一碳原料单细胞蛋白是负碳原料
与燃烧相比可降低CO2排放33%以上,每生产1吨乙醇可实现CO2直接减排2.5吨; 斐康®单细胞蛋白与大豆蛋白或小麦的生产相比,降低90%以上水的使用。02
原料加工特性及
饲料加工技术参数软件系统
针对水产饲料中较难加工的低淀粉浮性膨化饲料、低鱼粉沉性/缓沉性膨化饲料加工工艺,通过单一和混合特性运用“三步法”的技术路线,得到膨化水产饲料原料功能性数据库及数字化生产管理与精细加工技术平台,数据库包含54种原料,基本可以满足国内饲料生产的需求。
编辑
搜图
薛敏研究员对“三步法”过程中的一些技术参数做了详细介绍。
03
棉籽浓缩蛋白引领非粮蛋白资源开发
编辑
搜图
报告中介绍了全球首创一步法拖链式喷淋脱油脱酚脱糖技术,依托先进的技术拓展合作,延伸棉籽蛋白资源-动物营养评价-产业养殖产业链。并对替代鱼粉的效果做了详细对比分析。
棉籽浓缩蛋白可提高水产饲料膨化率,形成致密、均匀的孔隙结构,提高油脂保持能力; 棉籽蛋白与小麦面筋蛋白和淀粉之间形成了相对均匀且稳定的空间网络结构; 工艺参数模型优先选择棉籽浓缩蛋白,而非大豆浓缩蛋白。报告的最后,薛敏研究员围绕团队所做的工作,针对养殖模式创新对饲料物理质量提出新要求做出了详细分析。
总结:
薛敏研究员的报告信息量非常的巨大:
首先,提出了影响豆粕质量的因素,尤其是之前没有被广泛关注的PDI(蛋白分散指数);
第二,介绍了国内外利用一碳的进展;
第三,回归到国内,对乙醇梭菌蛋白和斐康蛋白的在营养学及加工工艺上的工作具体且系统,也做了详细的介绍。
来源:华信共享智库
作者:王阳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中国饲料工业协会
构树: 一种新型木本模式植物
蜂花粉过敏及致敏原研究进展
焦点访谈:发展新质生产力 生物制造 制造万物
新原料资讯
国外干花及其加工工艺
2024天然健康原料展/中国健康产品原料大会
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北省农产品加工产业化推进计划》的通知
普绿通植物免疫增产蛋白介绍
分子蒸馏用于精油精制及在芳香疗法中的应用
网址: 【听课笔记】薛敏《新型蛋白原料制造及精准饲料加工参数数据库》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79035.html
上一篇: 【中国科学报】固碳新技术支撑有机 |
下一篇: 生物固碳是什么意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