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诞生“国花”的朝代,其“尚花”也可谓是中国历史上最为痴狂的。无庸置疑,唐代所尚之花——堪称“花中之王”的“牡丹”,在百花中的地位恰如唐代之于中国历史上的千秋百代,唐诗之于中国诗歌,尽显王者之风范,最能代表宏图伟貌、盛大开阔、雍容华贵、盖世无双的唐代特别是盛唐的气象。
其实,牡丹虽至唐代始名倾朝野,但却并非唐代始有。在南朝宋诗人谢灵运的笔下,已有“牡丹”一词出现,而在稍后的北齐人杨子华的画中,则出现了画得分毫毕现的牡丹图,这些记载可以证明,在南北朝时期,牡丹就已进入了人们的审美视域。
清代恽寿平《牡丹图》
隋炀帝时,牡丹开始受到关注,但其真正的大繁荣局面却到唐代方兴。唐代牡丹的大兴首先是受到了皇帝的青睐。高宗皇帝曾召群臣宴赏双头牡丹,武则天曾下令将西河精舍的牡丹佳品移植内廷,唐玄宗李隆基携杨贵妃于沉香亭赏牡丹,命李白赋诗,遂成《清平乐》三首之佳句,极其脍炙人口。
李白奉命作诗咏牡丹
文宗时,“太和、开成中,有程修己者以善画得进谒。暮春,内殿赏牡丹花,上颇好诗,因问修己曰:‘今京邑传唱牡丹诗谁为首出?’修己对曰:‘尝闻公卿间多吟赏中书舍人李正封诗,曰:‘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上闻之嗟赏移时,笑谓贤妃曰:‘汝妆镜台前饮一紫金盏酒,则正封之诗可见矣。’”牡丹“国色天香”的美誉从此而来。
帝王的知遇,朝野的推崇,著名文人的大书特书,使对牡丹的热爱发展成一场自上而下的全民审美运动。
葛禄生国画牡丹:花开富贵
因此,唐朝时牡丹在最高统治者的推崇下一步晋身“国花”,得到了上至王公贵族下至贩夫走卒一致的喜爱,“尚花”成为贯穿时代的风潮,成为唐人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尚花”盛况,历史和文学中均有记载、描绘,亦有咏牡丹诗的数量和质量为证。
胡铁梅(清代著名画家)国画花卉艺术作品:国色天香
据李肇《唐国史补》载:“京城贵游,尚牡丹三十馀年矣。每春暮,车马若狂,以不耽玩为耻。执金吾铺官围外寺观,种以求利,一本有直数万者。”
李白的《清平调》辞三章名满天下,以牡丹喻杨贵妃,将其彻底推上国色天香的“花王”地位,其影响勿庸置疑。在李白之外,极写牡丹在唐代的惊人魅力,就必然要说到刘禹锡那首流传千古的《赏牡丹》诗:“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蓉净少情。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刘禹锡诗传》
此诗将牡丹的形体之佳,色彩之美,芳香之浓,风韵之最,写得淋漓尽致。前两句写芍药的“妖无格”与芙蓉的“净少情”,用两种绝色花卉的美中不足借以烘托牡丹独具二者之长,以此为铺垫引出牡丹的国色天香之美。而“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两句喷薄而出,将牡丹艳压群芳的王者之美,以及牡丹花开时长安城中男女老少皆往观之,万人空巷的轰动盛况一下子呈现在了读者的眼前。
牡丹图(摄影作品)
这首牡丹诗,特别是它的后两句广为传诵,可谓是最具盛名的咏牡丹诗。唐代有不少文人以牡丹之美及牡丹花开的盛况为题材作诗,但都不及刘禹锡的这首《赏牡丹》有名。此诗流传至今,已然成为牡丹的广告标语,是各类“牡丹花会”、“牡丹花节”必高高悬挂之的“宣传广告”。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牡丹:花中的王者
中国花卉协会推荐牡丹为国花 网友评论亮了
关于牡丹的特性及花语
国花牡丹的前世今生
牡丹科普——怎样欣赏牡丹花的美?
国花评选结果通报
在中国文化中,牡丹是怎样成为“花中富贵者”的?
唐代牡丹装饰纹样的艺术应用研究
有个中式小院子,安排上4种“古典花卉”,尽显中国风范
帝王花,久开不败的花界王者,一粒种子在家轻松种植
网址: 牡丹——尽显王者风范的唐代“国花”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81077.html
上一篇: 唐朝时期,人们对于牡丹的喜爱有多 |
下一篇: 此花只应天上有!盛唐的吉祥之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