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决不用玫瑰色描绘资本家和地主的面貌。”
这句话是革命导师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版序言中说的。
“你们赞美大自然悦人心目的千变万化和无穷无尽的丰富宝藏,你们并不要求玫瑰花和紫罗兰散发出同样的芬香,但你们为什么却要求世界上最丰富的东西——精神只能有一种存在形式呢?”
“报刊是公众的捍卫者,是无处不在的眼睛,报刊有权冒犯从事社会活动的人。必须记住,不带刺的玫瑰是没有的。”
这两句话是革命导师马克思在《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一文中说的。
马克思是举世公认的思想大巨人,也是语言料峭的大文人。玫瑰进入马克思的视野,走进马克思的笔下,是“月季仙子”的骄傲,也是花木界的自豪,还是花木文化研究者的光荣。
马克思笔下的月季,原产地在2000多年前的中国。18世纪中期,中国古老月季传入文艺复兴后的欧洲,走入圈地运动即将进入全面资本主义的欧洲,与当地原产的蔷薇品种反复杂交和回交,才诞生了花朵芳香、色彩艳丽、风姿绰约的现代月季品种。经过2000多年的传承、演变、交流和发展,月季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月季的文化解读也不尽相同。在欧洲,月季代表圣洁、和平与爱情。在国人眼里,月季更是生命长春和顽强奋斗的精神象征。总而言之,月季承载着人们对生活的良好祝愿,对世界和平的强烈愿望,是表达友谊、欢庆与祝贺的首选。生活于19世纪的革命导师马克思,在他所处的年代里,玫瑰已经被赋予一定的文化内涵、文化寓意。“带刺的玫瑰”同样作为一种文化符号,意蕴颇为深刻。
美丽且芬芳的月季被革命导师马克思提起,充分说明内涵丰富、多姿多彩的月季文化,彰显了生态文化和文明的自然属性与无穷魅力。我们要进一步加强月季文化研究,立足月季起源、传播发展的大视野,从各个方面立体展现花卉文化的绚丽多彩,为美丽江苏、美丽中国、美丽世界和人类生态文明做出花木人应有的贡献。(梁根华供稿/吴国平 董杰供图)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花木文化琐谈之55:导师笔下玫瑰红——月季文化面面观
花木文化琐谈之二十二:带刺的玫瑰月月红——月季文化解读
花木文化琐谈之十四:“十大名花”的寓意您知道吗
花木文化琐谈之43:创新与发展 盆景艺术发扬光大的必由之路
花木文化琐谈之26:“四季名花”与“十二月之花”
花木文化琐谈之42:随心随性随意——话说盆景文化
花木文化琐谈之十一:园林是花木的庇护所——从花木说到园林
花木文化琐谈之41:韶韶历史悠久的中国花艺
花木文化琐谈之七:由花说画——若无寓意难入画
花木文化琐谈之30:爱花养花是社会文明与进步的标志
网址: 花木文化琐谈之55:导师笔下玫瑰红——月季文化面面观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81232.html
上一篇: 花卉、花文化,花地寓意(3页) |
下一篇: 花文化论文通用12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