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中国牡丹花都”洛阳:擦亮“花名片” 催生“花经济”

“中国牡丹花都”洛阳:擦亮“花名片” 催生“花经济”

  牡丹+经贸:打通开放窗口

第37届牡丹文化节的前3周,已有282个客商团赴洛阳参加经贸活动,洛阳已签订亿元以上招商项目102个,投资总额800余亿元。牡丹文化节已经成为洛阳对外交流合作的重要窗口。

“最初从港澳台的一个小服务店开始招引,一次只签订几万美元的协议。”洛阳市商务局副调研员白宏涛说。

1983年8月,第1届洛阳牡丹花会结束后不久,洛阳第1家中外合资的企业洛艺彩色摄影扩印服务中心成立,投资总额为12万美元,揭开了洛阳利用外资的序幕。

“从市级节会到省级节会,再到国家级节会,经贸始终是其中的重要元素。”洛阳市商务局副调研员康云说,从第3届到第36届,洛阳相继举办了8届中外经济技术洽谈会,26届投资贸易洽谈会。

从第1届签订5800余万元招商引资合同,到第10届超过10亿元,第21届跨上100亿元台阶,第29届突破1000亿元大关,牡丹文化节成为洛阳承接产业转移、吸引境内外资本投资融资的重要平台。

如今,洛阳的贸易伙伴扩大到170余个国家和地区,460余种“洛阳制造”产品走向世界,洛阳正与越来越多的海内外客商在更加广阔的领域里开展交流合作。

牡丹+产业:探寻发展路径

近年来,9大色系、10种花型、1200余个品种的牡丹在每年的牡丹文化节期间为洛阳引来约2000万人次游客,旅游总收入稳定在200亿元左右。

当洛阳“赏花经济”发展得如火如荼时,从事牡丹花茶产业的杨晓红却将目光投向食用牡丹。“牡丹文化节期间,‘门票经济’很红火,但‘产业经济’没有做起来。”杨晓红说,“游客来了啥也带不走,本地人也很难从中获取经济收益。”流转3000亩土地,研发牡丹花茶,8年时间,杨晓红从一朵牡丹里挖出了年产值上千万元的大生意。

 

“中国牡丹花都”洛阳:擦亮“花名片” 催生“花经济”(3)

2019-05-04 20:36:00 新华网

与杨晓红不同,牡丹瓷的创始人李学武专注于研发牡丹瓷。“花开花落二十日”,错过牡丹花期是众多游人心中的遗憾,李学武希望家乡的牡丹能够“千年不落”。以唐白瓷技艺为基础,将牡丹文化与白瓷文化结合,创造出独具特色的牡丹瓷,李学武开发了一种爆款文创产品。“每年销售5万余件,销售额稳定在6000万元左右。”李学武说,“做强做精,不求做大,为洛阳牡丹打造一张‘瓷名片’。”

“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如今,已有1500余年牡丹栽培史的洛阳,形成了集培育种植、加工销售、观赏旅游等为一体的牡丹特色产业。

2018年,洛阳牡丹种植面积达33万亩,年产盆花50万盆,鲜切花350万枝,全市牡丹种植企业220余家,牡丹深加工企业40余家,牡丹瓷生产企业14家,从业人员约5万人,产品已形成4大类、12小类、300多个品种,牡丹产业总产值约240亿元。

关键词:

相关新闻

2019-01-25 11:03:25 洛阳男子盗窃暖气

相关知识

以“花文化”带动“花经济”,中国(洛阳)牡丹产业高峰论坛顺利举办
洛阳“牡丹真花”:可以带走的洛阳名片
洛阳牡丹开出产业之花
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
河南省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
第34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花海人潮两相映
第33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正式开幕
千年牡丹正青春——洛阳牡丹文化节采风走笔
第37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4月5日至5月5日举办
洛阳牡丹(中国名花)

网址: “中国牡丹花都”洛阳:擦亮“花名片” 催生“花经济”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296893.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荷气微风香暗通
下一篇: 第九集花卉文化与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