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最有价值的建议便是让我们明白了,我们同任何一种可能的终极形态还有多远。我们对那么多的事物一无所知。最关键的是我们并不知道自己多么的无知。 达尔文先生理论中最杰出的核心思想——自然选择下的渐进改良。引自 全书
后人更愿意说这种“进化”为“演化”。进化意味着有方向,从低到高,而演化意味着更强调适应。有时候,更好的未必就能存活,或者换句话说,能存活的就是更好的,而不必非要在一些硬指标上一较高下。
先说通篇结论关键词:进化 —— 变异,适应,遗传。或者人们更熟悉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这是一篇严谨,琐碎的论文,读起来并不愉悦,甚至枯燥,因其理论早已深入人心而缺乏新鲜感。之所以硬着头皮啃下来,大概是坚信我们应该从大自然的观察中得到一些智慧,也就是还原事物本来面目的能力。
这篇论文的框架大致是这样:
- 通过对家养物种的变异观察,得出人工选择对于物种演化的作用。
- 通过对自然界物种的变异观察,得出自然选择对于物种演化的作用。
- 然后在这些思考和假设性结论的指引下,去探索证明这些作用的原因,逻辑上自洽。
- 自此,可以进入自然选择的作用机制和作用结果的抽象化的讨论,当然辅以大量的观察,实验事实。
其中性选择,性状分歧及性状趋同又格外引人注目。
- 之后达尔文对变异法则以及特殊的变异——本能,以及变异通过遗传作用于物种做出了专项阐述。
- 最后一大部分则是对当时已有的其他观点进行了辩论,主要是回答了为什么演化过程中的中间态无法 找到的问题,这部分包含了不少地质学的知识,一下子把物种起源的时间厚度提升了上去。
- 收尾的时候对物种分类做了阐述,这也是在物种起源和物种现状的关系阐述完后自然而然的部分,这也是一个普通人感知世界的自然反应:这个是什么?属于什么类别?从而更快的在脑中建立一个映射以期理解这个世界。
动物的颜色取决于食物的特殊性质和日光,而皮毛的厚度则可能取决于气候。引自 全书比如火烈鸟的红色是因为食物中的虾青素。
生活条件的变化是导致变异的最具重要性的因素,它既直接作用于物种的体制,又间接影响了物种的生殖系统。遗传和返祖的力量决定了物种的变异是否能一直发生下去。 变种是由于环境的挑战而产生的,然而内部模式的不变形不允许变异超越某种程度。 变异被多种法则控制,但只有少数几条可以被我们很模糊的领会。比如自然环境,物种习性等引自 全书也就是说,对于观察者而言,变异其实接近于“随机”,是一个多因一果的现象而并非是已经被抽象的若干原因。
本能是这样起源的:经常使用或某种习性引起肉体构造的变异,在这一过程中它们得以增强;反之它们就会变小或者消失。 只有在有利于物种繁殖的条件下,一种物种的大量个体才能在某个区域被保存病繁衍下来,不管物种的品质如何,如果其个体太过于稀少,而它们又被全部繁殖了下来,那么这就有效的妨碍了选择。引自 全书人工干预自然选择,本身也是物种无意识下借助于人类这个自然界的因素再保护自己。是谓【互训】,比如表面上看人类驯服了小麦,换个角度讲也可以理解成小麦通过人类使自己兴盛至极。
变异成功的关键就在于个体的数量必须庞大。稀有罕见就是种族灭亡的前兆。引自 全书自然界的马太效应:大属——多物种——多变种——更大属——更多物种
变异的发生存在于成长过程,物种的成长存在于个体的变异积累,就像社会个体的成长一样。
习性可以使得物种的一些器官发达,而其他一些却由于同样的作用或不使用的原因缩小了。即自然选择不断的试图来节约身体构造的每一部分。 一切生物都存在着高速增长的倾向引自 全书人类能控制生育,甚至拒绝生育为人类脱离“动物性”赢得了尊严 ||
物种之间一定会出现生存竞争,这些竞争中既有同种个体之间的,还有不同物种个体之间的,以及自然的生存条件的竞争。这些竞争因素包括天敌/食物/气候等。一般而言,同种个体之间的竞争是最激烈的。引自 全书同种竞争相当于品牌竞争,异种竞争相当于品类竞争,而大环境的变化会导致个体竞争焦点的转变。竞争即“让对方的最大值最小化,让己方的最小值最大化”
我把这种对有利的个体差异的保存,以及对有害的变异的毁灭,叫做“自然选择”或“最适者生存”。无用又无害的变异不受自然选择的作用。 自然选择不能做的是:改变一个物种的构造,使之为另一个物种带来利益。 自然选择通过竞争发生作用。 如果任何一种生物的竞争者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异和改进,而该生物却没有发生相应的变异和改进,那么,这种生物就会绝灭。 性选择并非为了物种生存而斗争,而是同性个体之间的斗争。失败的竞争者并不会就此死亡,但它的后代可能会很少,甚至没有后代。 如果任何动物的雌雄两性都具有相同的生活习性,但在构造、颜色或装饰上有所不同,那么,产生这些不同的主要因素已定就是性选择。 同一变种但不同品系的个体间存在杂交,这可以提高后代的体质和繁殖能力。与之相反,近亲交配则会使其体质和繁殖能力衰退。一个个体为了本族群的永存,不会让自己的卵细胞接受自己的镜子,这一法则是自然界的一般法则。 物种的发育成熟程度以器官功能是否专门化为依据,因为器官的专业化可以使各种机能发挥得更好。引自 全书文中提到的生物知识若干
鸭嘴兽,是唯一的卵生哺乳动物。 老虎可游泳长达几十公里,因为其汗腺不发达,常待在水中散热。 每一匹斑马都有其独特的黑白相间的条纹。 只有进化高级的植物,其花的颜色才不会是原始花的绿色形态,而可以发展出多种颜色 白睡莲的花朵会随着太阳的落下而关闭,所以晚上的莲花都是关闭的,睡莲也因此而得名。 会鸣的蝉是雄蝉,有发生器。它们会发出三类鸣声:集合声,求偶声,挣扎声 猫头鹰左右耳不对称,左耳道比右耳道宽阔。 雏菊在春天开花。 河狸又名海狸。 乌贼通过喷水的反作用力飞速前进,可跳出水面7~10米,最高时速可达150公里,而猎豹的最高时速也才100公里。 草莓每年6~7月成熟。 鳄鱼是现存生物与史前恐龙时代的爬虫类动物相联的最后纽带。 光合作用是叶绿素把叶子中的二氧化碳和根吸收的水合成葡萄糖,释放氧气的过程。 被子植物又称显花植物,有真正的花,裸子植物没有。 白鲸大致呈环北极区分布,在北纬50~80度。 金丝猴常年分布在海拔1500~3000米的森林中。 昆虫大概有20种主要族群,甲虫是自大的一支,有30多万种。 盘羊是最大的野生羊类(角盘起来的那种) 杜鹃把卵下在其他鸟的巢中。 工蚁都是雌性的,蚁后是指有繁殖能力的雌性蚁,体型是工蚁的3~4倍,主要职责是产卵和统管族群。 蜂王是蜜蜂群体中唯一能正常产卵的雌性。工蜂负责采蜜酿蜜照顾蜂王和幼虫。雄蜂专门负责与蜂王交配。 根分为:突起根,块根,空中根,攀援根 各生代以主要生物群为标志,例如古生代是三叶虫,中生代是恐龙。 几乎所有两栖类都有变态倾向。 史前时期分为不同的阶段,叫做代,每个代又分为若干纪。依次为前寒武纪(46亿)--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至此古生代5亿至2.5亿年前)--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中生代,2.5亿至6500万年前)--第三纪--第四纪(新生代,6500万至1万年前) 岩石的年龄可利用散布在岩石中的放射性元素测定。 岩浆在地底10~15万米 化石:动植物的遗骸如果被沉积物覆盖,将随着沉积物转化成岩石而形成化石 猴面包树树龄可达5000余年 水豚,是世界上最大的啮齿类动物,最长1.3米,最重50kg 种子是开花植物及结果果树的生殖器官。 北极熊身长约2.5米,体重400~800kg,嗅觉十分灵敏,是犬类7倍。 蝙蝠是哺乳动物,翅膀其实是手的演化,有骨骼,鸟类的翅膀则没有。引自 全书2017-03-10 16:22:50 回应
相关知识
物种起源小论文
《物种起源》是达尔文生物进化理论的一部重要着作.ppt
《物种起源》
科学家如何思考:达尔文与物种起源
物种起源
都听过《物种起源》,可你搞明白它讲的什么吗?
紫斑牡丹及延安牡丹起源研究
物种起源最新章节
咖喱娜对《世界名花赏析》的笔记(1)
方 & 河南农业大学花卉笔记——第一章之花卉的起源和分布
网址: 鲁不逊对《物种起源》的笔记(1)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314817.html
上一篇: 达尔文:物种起源2 |
下一篇: 在《物种起源》以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