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向外来入侵物种说不!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互花米草清除99%以上

向外来入侵物种说不!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互花米草清除99%以上

站在东营市黄河入海口处,一望无际的黄河滩涂无比壮阔。也许大家不会想到,这里也是治理互花米草的“战场”。

近日,新黄河记者跟随“世界遗产保护山东记者行”宣传活动走进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下称“保护区”),作为侵略性、繁殖力、生命力强的外来入侵物种,互花米草在该区域已经被清除殆尽。4年的时间内,保护区采用翻耕的方式治理互花米草13.1万亩,清除率达99%。

图片

车辆行驶在保护区内,窗外片片蓬勃生长的芦苇随风摇曳,道路尽头,一块刻有“胜利油田垦东12”的巨石映入眼帘。昔日胜利油田的开采区,如今已成为治理互花米草的主阵地。距离巨石不远处,一排展示栏内的照片,“诉说”着这片区域曾经的样子——绿油油的互花米草将大片区域“占领”,仿佛大草原一般。“互花米草可以固滩促淤,保护堤坝,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蔓延开来后,会挤压本土生物的生存空间,导致鸟类无法觅食,危害巨大。” 保护区规划建设科负责人周立城介绍。互花米草生长到两米,根系深度将近一米,每平方米植株大约200—500株,而且其产生的种子数量也多,每株最多可产生600多粒种子,繁殖能力极强。

图片

根系深加之繁殖能力强,这给互花米草的治理带来不小困难。2020年起,东营市投资超过5亿元开展互花米草治理工程。根据环境的不同变化,采取了不同的治理方式。在低潮滩,采取刈割治理技术;在中潮滩,采取“刈割+围淹”治理技术;在高潮滩,采取“刈割+翻耕”治理技术。“因为整个区域面积特别大,大家为了尽快清理, 往往要在渔船上待10多天时间,要是遇到天气不好,则会更加困难。”提起互花米草的治理过程,周立城感慨道,一开始治理的时候,没有专门的设备,他们就用旋耕机,但作业区域坑洼不平,还有沟,一不注意就会连人带车翻倒在地。

“为了提高清理效率,我们白天作业,晚上就讨论如何改进设备。经过反复研究,把旋耕机的履带加宽了20厘米,刀片也做了相应减少。”周立城告诉新黄河记者,随着设备的不断改进,清理效率也大幅提升。根据监测评估结果显示:在互花米草治理区植被清除比例达99%以上,底栖生物种类增加了27%,平均密度增长80%,平均生物量增长50%。今年春季,在项目区发现丹顶鹤137只,黑嘴鸥等鸥类8000余只,鸻鹬类约2万只。鸟儿越来越多,生境越来越好,生物多样性越来越丰富,保护区已然成为名副其实的候鸟栖息地世界自然遗产。

记者:王铮 摄影:王铮 编辑:孙菲菲 校对:杨荷放

相关知识

互花米草治理攻关 推进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保护
黄河口“治草”记:互花米草治理专家眼中的“大决战”
中华环保世纪行2024丨黄河口“治草”记:互花米草治理专家眼中的“大决战”
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管委会:高效除治互花米草守护湿地生态安全
向外来物种入侵说“不”
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完成互花米草治理面积3.84万亩
山东东营:摸清互花米草家底 科学防治“入侵者”
东营市人民政府 聚力推动生态保护治理取得新突破 加强互花米草治理 守护大河之洲生态底色
治理外来入侵物种互花米草,他们这样做!
黄河三角洲入侵植物互花米草物理、化学防治研究

网址: 向外来入侵物种说不!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互花米草清除99%以上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331452.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警惕入侵物种“美丽的威胁”
下一篇: 刘宣团队揭示外来动物和本土动物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