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2023年武汉市生态环境状况公报

2023年武汉市生态环境状况公报

图 1 2023年武汉市环境空气质量各级别天数比例图

图2 武汉市环境空气质量国控监测点位分布图

图3 2015—2023年二氧化硫年平均浓度变化趋势图

图4 2015—2023年二氧化氮年平均浓度变化趋势图

图5 2015—2023年一氧化碳24小时平均浓度   第95百分位数变化趋势图

图6 2015—2023年臭氧日最大8小时滑动平均值的   第90百分位数变化趋势图

图7 2015—2023年可吸入颗粒物年平均浓度变化趋势图

图8 2015—2023年细颗粒物年平均浓度变化趋势图

图9 2019—2023年酸雨污染变化趋势图

表1  2023年武汉市主要河流断面水质状况一览表

图10 2019—2023年主要河流断面水质类别比例变化图

图11 2019—2023年湖泊水质类别比例变化图

表2  2023年武汉市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状况一览表

表3  2023年武汉市声环境功能区监测达标率一览表

图12 2023年武汉市昼间区域环境噪声总体水平等级分布图

图13 2023年武汉市夜间区域环境噪声总体水平等级分布图

图14 2023年武汉市昼间道路交通噪声总体水平   等级分布图

图15 2023年武汉市夜间道路交通噪声总体水平   等级分布图

一、环境空气质量

2023年全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289天(优82天,良207天),轻度污染61天,中度污染9天,重度污染6天,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79.2%(未扣除沙尘异常影响)。2023年首要污染物有140天为臭氧,占49.0%;75天为细颗粒物,占26.2%;36天为可吸入颗粒物,占12.6%;35天为二氧化氮,占12.2%。

(一)二氧化硫(SO2)

2023年二氧化硫年平均浓度为8微克/立方米,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较2022年下降11.1%。2015—2023年二氧化硫年平均浓度变化趋势见图3。

(二)二氧化氮(NO2)

2023年二氧化氮年平均浓度为35微克/立方米,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较2022年上升2.9%。2015—2023年二氧化氮年平均浓度变化趋势见图4。

(三)一氧化碳(CO)

2023年一氧化碳24小时平均浓度第95百分位数为1.3毫克/立方米,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较2022年上升8.3%。2015—2023年一氧化碳24小时平均浓度第95百分位数变化趋势见图5。

(四)臭氧(O3)

2023年臭氧日最大8小时滑动平均值的第90百分位数为161微克/立方米,超过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0.01倍,较2022年下降0.6%。2015—2023年臭氧日最大8小时滑动平均值的第90百分位数变化趋势见图6。

(五)可吸入颗粒物(PM10)

2023年可吸入颗粒物年平均浓度为58微克/立方米,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较2022年上升5.5%。2015—2023年可吸入颗粒物年平均浓度变化趋势见图7。

(六)细颗粒物(PM2.5)

2023年细颗粒物年平均浓度为38微克/立方米,超过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0.09倍,较2022年上升8.6%。2015—2023年细颗粒物年平均浓度变化趋势见图8。

(七)降水

2023年武汉市降水pH年均值为6.37,较2022年下降0.35;酸雨频率为0.4%,比2022年上升0.4个百分点。2019—2023年武汉市酸雨污染总体呈下降趋势。2019—2023年酸雨污染变化趋势见图9。

二、地表水环境质量

(一)主要河流水质

2023年开展例行监测的24个河流断面中,7个断面为Ⅱ类水质,11个断面为Ⅲ类水质,6个断面为Ⅳ类水质。24个断面中,19个断面水质达标,达标率为79.2%。不达标断面水质主要超标污染物为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和高锰酸盐指数等。

与2022年相比,长江纱帽等16个断面水质保持稳定;金水河金水闸等8个断面水质变差。2019—2023年主要河流断面水质类别比例变化见图10。

(二)湖泊水质

2023年全市开展水质监测的166个湖泊中,2个湖泊为Ⅱ类水质,占1.2%;42个湖泊为Ⅲ类水质,占25.3%;95个湖泊为Ⅳ类水质,占57.2%;27个湖泊为Ⅴ类水质,占16.3%,无劣Ⅴ类水质湖泊。按照湖泊水环境功能区类别标准评价,全市湖泊水质达标率为65.1%。湖泊营养状态评价结果显示,36个湖泊为中营养,占21.7%;109个湖泊为轻度富营养,占65.7%;21个湖泊为中度富营养,占12.6%。

与2022年相比,南湖等12个湖泊水质好转;斧头湖等19个湖泊水质变差;梁子湖、后官湖等135个湖泊水质保持稳定。

与2022年相比,全市湖泊水质优良率下降2.4%,湖泊水质达标率上升1.6%。2019—2023年湖泊水质类别比例变化见图11。

(三)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水质

2023年全市共监测9个地级、9个县级、23个乡镇级,共41个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其中,河流型水源地27个,湖库型水源地14个。41个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全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中Ⅲ类及以上水质标准,达标率100%。

三、声环境质量

(一)功能区声环境

2023年,武汉市功能区声环境昼间和夜间监测点次达标率分别为93.3%和79.2%,与2022年相比,昼间监测点次达标率上升0.8个百分点,夜间监测点次达标率不变。

(二)区域声环境

武汉市区域声环境质量昼间平均等效声级为57.1dB(A),比2022年下降1.1dB(A)。区域声环境质量昼间总体水平等级为三级。武汉市区域声环境质量夜间平均等效声级为51.1dB(A),区域声环境质量夜间总体水平等级为四级。

(三)道路交通声环境

武汉市道路交通昼间平均等效声级为69.7dB(A),比2022年上升0.4dB(A)。道路交通昼间噪声强度等级为二级。武汉市道路交通夜间平均等效声级为64.6dB(A),道路交通夜间噪声强度等级为五级。

四、地下水环境质量

2023年,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对我市纳入“十四五”国家地下水环境质量考核的8个监测点开展了监测,依据《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2017)对监测数据进行评价,结果显示:水质为Ⅱ类、Ⅲ类、Ⅳ类、Ⅴ类的地下水监测点数分别为2个、2个、3个和1个,分别占25%、25%、37.5%和12.5%。

五、土壤环境质量

2023年,全市土壤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100%。

六、辐射环境质量

2023年,全市辐射环境质量总体良好。全市主要核技术应用场所周围环境辐射水平满足国家规定的限值要求。

七、生态环境状况

根据《区域生态质量评价办法(试行)》(环监测〔2021〕99号),2023年武汉市生态质量分类为三类,生态环境状况基本稳定。

相关知识

2021年襄阳市生态环境状况公报
上海市水务局发布《上海市水土保持公报(2023年)》
2023年北海区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公报发布
2001年厦门市环境状况公报
2017年贵阳市环境状况公报
“造血”使“荒山”变成“金山”——武汉市灵山矿区生态修复
全国空气质量状况
湿地渔业生态环境监测与保护
2016年上半年武汉市环境质量状况
武汉市环保局

网址: 2023年武汉市生态环境状况公报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331485.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花卉种植的生态环境保护与规划考核
下一篇: 植物的生理生化指标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