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这个春天,从农民到农业专家,以及三农政策制定者,每个人都在关注一个问题——种什么?
“种什么”决定了“用什么种”。种植结构调整,品种当先行。今年5月5日,农业部新闻办公室举办“农业结构调整”专题新闻发布会,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高度评价品种创新:“今年新品种是提供最及时、最好的年份之一。”
可以说,调结构的关键档口,品种顶了上去。但是,我国农业的结构性矛盾才刚刚开始破局,接下来一段时期,新形势将对品种提出一个又一个新挑战。
“新时期种植业结构调整,品种是主要内容,品种不仅要满足农业生产者的需求,还要满足农产品消费者的需求,也要满足制种生产的需求。”农业部种子管理局副局长马淑萍说,“选育的品种不光要高产、优质、抗逆,还要应对市场需求具备适宜机械化轻简化栽培以及多元化等特性。市场需求什么品种,我们就应该培育什么品种,这是一个巨大的转变。”
选择只要品种好,种啥都有信心
抚远市、同江市乃至大部分黑龙江北部的冷凉区,作为“镰刀弯”的非优势区,正经受着种植结构调整带来的挑战。农民本已早早准备好春播的玉米种子,现在要跟着“调整”了。
“这些年来,我一直都在种黄豆,前几年看到别的农户种玉米效益好,今年也想跟着种,结果一下子赶上了‘镰刀弯’调减玉米面积。”抚远市创业村的种粮大户王龙林说,“玉米种子早就定好了,货款也付了,你说这玉米我种还是不种?”
王龙林举棋不定,但同属东北地区的吉林梨树农民孙少康却很坚决地播下了玉米种子。“政策调整了,种玉米的收入肯定不如从前了,但咱这是‘黄金玉米带’,祖上传下来,就是种玉米!”孙少康说。
吉林辽宁两省大部位于玉米黄金带上,最适合种玉米,且农民形成了多年的玉米种植习惯,似乎并不担心种植结构调整带来的影响。而且,“合作社上千万的机械设备也都是给玉米准备的。”在辽宁省某合作社理事长刘柏顺看来,玉米“不种是不行的”。
让农民下定决心继续种玉米,还有另一个因素——“今年新品种是提供最及时、最好的年份之一。”
从一季度上市种子企业发布的报告可以看到,种企业绩普遍逆势增长,登海种业和隆平高科2015年销售收入增速分别为2.68%和35.7%。
分析其原因,品种实力仍是决定性因素。仔细研究种企年报,可以发现玉米优势品种如“登海605”、“先玉335”的推广面积继续增长,“隆平206”销售维持稳定,“隆平208”在营销创新带动下推广超预期,未来新品种也将逐步推向市场。
显然,调结构不是不需要玉米种子,而是淘汰掉那些低效的品种,这恰恰是最需要玉米品种创新的时期。按照“镰刀弯”地区到2020年调减籽粒玉米5000万亩的计划,届时我国的玉米种植面积仍将保持在4.5亿亩~5亿亩,玉米品种的需求量依然很大。可以预见,有竞争力的优势品种,将会进一步提高市场占有率。
育种既要顺市而为,也要顺势而为
品种的研发,从来都是既要顺“市”,也要顺“势”。
作为一种商品,种子要在市场上体现价值,而把握市场需求并非易事。
“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大背景下,劳动力价格和土地集约化规模与日俱增,农业的机械化成为迫切需求。玉米从收获果穗到机械化籽粒直收是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中国种子集团副总经理田冰川看来,籽粒直收是玉米品种研发的一大趋势,只有通过不断提升育种效率、通量、规模,实现精准育种,推出高产稳产、适合籽粒直收种植玉米品种,才能顺应玉米种植结构调整的趋势。
和玉米一样,小麦、水稻的品种创新也需要紧跟国家粮食战略的大趋势。
“紧跟趋势做出市场定位和科研方向的调整至关重要。”江苏某公司董事长江玉明说,“对小麦种企而言,在品种的研发上要做到适应生产需求,加强优质弱筋、优质强筋、优质中筋等专用小麦的研发。”
无论如何,过去那种只追求高产为目标的粮食生产模式,必须要转到以追求经济效益为目标的模式上来了。“必须更加关注国外优秀玉米种质资源的引进和利用,必须更加关注新的育种技术和育种方法的应用。”某生物科技公司CEO卢洪用“两个必须”表达了他对品种创新的渴望。
调整优质、专用、特色是创新着力点
调减下的原本用于种植籽粒玉米的土地,又会被什么农作物所覆盖呢?答案将决定品种创新的着力点。
《全国种植业结构调整规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指出,适应市场需求的品种结构是,适应消费结构升级,不仅要数量充足,还要品质优良,发展优质农产品、专用农产品、特色农产品。
优质品种包括优质稻米、强筋弱筋小麦、“双低”油菜、高蛋白大豆、高油菜花生、高产高糖甘蔗等; 专用品种有甜糯玉米、加工型早籼稻、高赖氨酸玉米、高油玉米、高淀粉马铃薯等加工型专用品种,生物产量高、蛋白质含量高、粗纤维含量低的苜蓿和青贮玉米等; 特色品种方面,《规划》提出要因地制宜发展传承农耕文明,保护特色种质资源的水稻,有区域特色的杂粮杂豆,风味独特的小宗油料,有地理标识的农产品等。“要加大杂粮杂豆和马铃薯育种研发上的投入,过去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相对薄弱,种质资源收集、育种手段、科研力量都需要加强。”在中国种子协会副会长邓光联看来,要补齐这些短板,需要政府的支持和行业的持续关注引导。
【来源:农民日报现代种业】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精选 | 我县加大种植业结构调整力度 不断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
种植业社会实践通用12篇
园林花卉苗木的品种结构调整
今日头条:苏州农职院:百子莲品种创新研发成果丰硕
土”品种打败“洋”品种——记三瑞农科向日葵品种研发创新人才团队
面向三农 务实创新—潍坊科技学院农学与环境学院助力乡村振兴
梨自花结实性种质创新与应用
广西宇花灵“三减”生态文明农业创新科技“百千万”工程启动
金融助三农 核心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
源城区坪围村:农旅融合的“花”样创新
网址: 【三农观察】种植业结构调整 品种创新该调向何方?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345225.html
上一篇: 农业结构调整 |
下一篇: 关于我市种植业结构调整优化情况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