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的没落 原文摘录
豆瓣 读书 电影 音乐 同城 小组 阅读 FM 时间 豆品 购书单 电子图书 2023年度榜单 2023年度报告
《西方的没落》的原文摘录
按热度排序 按页码排序 在整个世界中,我们可以区分出两种人:一种是宿命的人,如政治家与军事家,放 眼世界的人与专一于事务的人,渴望发迹、掌权、战斗、渴望冒险,铤而走险;另一 种则是因果的人,由于心理的能力或则由于血气的缺陷而注定要成为“才智之士”,如 圣徒、僧侣、学者、思想家或哲学家。 存在与觉醒的存在、节奏与张力、动机与观念、循环器官与触觉器官——在但凡重 要的人物身上,要不就是这一方面,要不就是那一方面,居有明显的支配地位。” (查看原文) 到底是命运使一个人成为这个样子或者那个样子——或是成为敏感的、逃避事实 的、或是成为行动的、轻视思考的。 不过从世界文化史或者世界历史来看,所有世界的改良者和哲学家都一致认为,生 命是最精巧的沉思的恰当对象,但他们忽略了现实,即人世的生活依然自己走自己的路 丝毫不关心别人说什么。甚至当一个共同体成功的“按章”生活时,其全部的成就就在 某一未来的世界史中充其量也不过是有关其自身的一个附注而已。 如是说来,行动型的人是至少完整的人,而沉思型的人则是有一个器官能够不依靠 (甚至违背)身体而进行工作的人。两种人在文化的“晚期”——即写的不多、读的不 多的时代更加明显。 因为归根结底,只有行动的人,宿命的人,才生活在现实世界中,生活在政治的、 军事的、经济的世界中,在那里,概念和体现根本不重要,或不算数。在那里,一次机 敏的打击比一个机敏的结论更重要,所有时代的政治家和军人都看不起那些“卖稿为 生”的书呆子,这是有道理的,因为后者总以为世界历史是为才智、科学甚至艺术而存 在的。 其实换一句话说,从感觉当中分离出来的知性,仅仅是生命的一个方面,而且还不 是决定性的一个方面。一部西方思想史可以不不含拿破仑的名字,但在一部有关现实性 的历史中阿基米德纵有很多科学发明,却可能不如进攻叙拉谷时杀死他的那个士兵影响 大。 (查看原文) 一个政治家对于自己正在做什么往往并不明白,但这并不妨碍他自信地沿着导向成 功的唯一道路前进;反之,政治空论家永远知道应当做什么,但是他的活动一旦超出了 理论的范围,就是最不成功的,因而也是历史上最没有价值的。 一个柏拉图或者卢梭,更别说比他们更差的思想者,能够建立抽象的政治结构,但 对于亚历山大、西庇阿、凯撒、拿破仑以及他们的计划、战争和决策来说,这类抽象的 结构毫不重要。思想家如果愿意也可能讨论命运,但有了这类人物代表,人类历史就已 经决定方向了。 但是有一种情况需要特别注意,就是一群乌合之众偶然聚集在街头,具有同一的意 识、同一的感觉、同一的语言——直到那短暂的心灵一闪而灭,各人又分道扬镳了。这 类心灵有其特殊的心理,了解这种心理对于一个从事公共事业的人来说至关重要。 历史上,所有重大事件都是由宇宙秩序中的存在,由民族、党派、军队和阶级来进 行的,而思想的历史则是在松散的团体和圈子、学派、教育、思潮以及主义中进行。 在此,又一次的牵涉到“命运”的问题,即究竟这类集体在具有最大效益的决定时 刻有没有一个领袖,或只是盲目的随波逐流;究竟偶然的领头人是第一流的人物,或只 是一些被事件的洪流推到前台的无关重要的人物, (查看原文) 政治家的标记在于,他对于这些在时代的潮流中形成起来又消散无形的群众心灵, 以及他们的力量和持久力、它们的方向和目标,具有一种准确而透彻的洞察力。 可即便如此,究竟他是一个能够控制它们的人还是一个被它们席卷而去的人, 却是一个偶然之事。 (查看原文) 我们知道,每一有机体的生命的节奏、形式和绵延性,以及那一生命的所有表现细节,确实是由它的种类特征所决定的。一个人看见一棵有着千年树龄的橡树,决不敢说它是在此时此刻才开始其真正的和固有的历程。一个人看见一条毛虫一天天长大,他决不会指望它继续像这样长两三年。在这些情形中,我们绝对确定地感到了一种限度,这种限度感和我们的内在形式感是同一的。 每一种文化都把它的材料、它的人类印在自身的意象内;每一种文化都有自己的观念,自己的激情,自己的生命、意志和情感,乃至自己的死亡。这里确实充满着色彩、光和运动,但理智的眼睛至今仍是视而不见。在这里,文化、民族、语言、真理、神灵、景观等等,一如橡树和石松,一如花朵、枝条和树叶,从盛开又到衰老---但是,“人类”决不会有衰老。每一文化自身的自我表现都有各种新的可能性,从发生到成熟,再到衰落,永不复返。世上不只有一种雕刻、一种绘画、一种数学、一种物理学,而是有多种,每一种在其最深的本质上决不同于别种,每一种都有生之限期,且自足独立,一如每一种植物各有不同的花与果,不同的生长于衰落方式。这些文化乃是被提炼的生命精华,它们和田野的花儿一样无终极目的地生长着。它们和动植物一样,都属于歌德所言的活生生的自然,而非牛顿意义上的死气沉沉的自然。我把世界历史看作一幅漫无止境的形式与转变的图象,一幅有机形式的奇妙的盈亏的图象。 同情、观察、比较、直接的和内在的确信、理智的慧眼----这些都是他借以接近运动中的现象世界之秘密的手段。这些正是历史研究的手段----恰恰是它们而不是别的。 正如歌德---从枝叶开始---穷究植物形式的发展,穷究脊椎动物的出生,穷究地层的进程一样---他穷究的是自然的命运,而不是自然的因果---我们在此也要从全部值得注意的细节中去探究人类历史的形式语言、它的周期结构、它的有机逻辑。 如果把文明理解为一种文化的有机逻辑的结果、完成和终局,那文明... (查看原文) 当城市和乡村之间的根本性的差距已经让“家族和行会”不顾及相互间在其他方面难分难解的仇恨,因为面对旧贵族、面对封建制度(这里说的是普遍意义上的)、面对教会的封建地位而产生一致感的时候,真正的市民便由此出现了。“第三等级”(这里用的是那时的口头语)这个概念事实上只是一个无法用积极的内容来进行定义的矛盾的单位,而且它不但没有自己的习俗伦理——因为上层资产阶级社会如同贵族,而都市中的虔诚信徒则像早先的僧侣,也不具有它自己的象征性——因为认为生活的目的不是给实际的目标服务,向来都是为了体现时间和空间的象征性并只可以在配作时间和空间容器的限定范围内才真正有尊严的那种想法,必定是和这种都市理性格格不入的。 ……这时与贵族和僧侣站在对立面的是城市中最重要的智性力量,也就是经济和科学,它们与技工、职员和劳动群众结合起来,把自己当做一个党派,它的成分很复杂,但是在为自由战斗——亦即在城市脱离伟大的古老象征、脱离来源于这些象征的权力而战的召唤之下,它们是团结在一起的。……第三等级缺乏真正的内在统一,不是等级者——它是以等级形式对等级进行反对的;它要反对的不是这个或者那个等级,而是在普遍意义上反对对生活的象征性看法。它否认未经理性证实或者在现实中无用的差别。即使是这样,它本身还是有所指的,并且指向非常清楚——作为等级的城市生活与乡村生活之间的比较,作为一种状态的自由与依附之间的比较。然而,从它本身的范围进行观察,它绝对不输于原始等级心目中的没有进行分类的渣滓。资产阶级拥有明显的界限;它归属于文化;从最完美的意义上来说,它对所有依附于它的人都包容了下来,而且以各种形式的人民的名义来使贵族和僧侣、金钱和心智、手工业者和工资劳动者团结起来,把这个当做它自身的组成部分。 这就是文明登上历史舞台之时所盛行的观念,这就是文明通过它的第四等级、群众的观念来摧毁的东西,它对所有的文化和它们成熟的形式都进行反对。这... (查看原文) 尽管有小宇宙在空间中的自由运动,可宇宙循环的这种节奏仍在持续进行,并时时打破醒觉的个体存在的张力,使之成为一种伟大的、被感觉到的和谐。 历史就是那来回的环视本身,不论它瞄准的是什么方向。那具有这种眼力的人,就能“历史地”理解每个事实和每种形势。 居所,以及像它一样完全未被研究过的陶罐、武器、衣服和器具的基本的形式,都属于图腾的方面。它们表征的不是一种趣味,而是一种战斗,居住和工作的方式。每一把原始的椅子就是身体姿势的种族方式的一个分支,每个器皿的把手就是灵巧的手臂的一种延伸。 我们区分了具有一种风格的建筑和住着具有一种风格的人们的建筑。在修道院和教堂中,是石头具有了形式,并把这形式传达给为它服务的人们;而在田庄和采邑要塞中,是乡民和骑士的生活的充沛精力从自身中孕育了建筑。 醒觉意识在宇宙的事物中形成了一个裂隙,它在单个事物之间投射出了一个空间,以离间它们。觉得自己形单影只,此乃是人们在日常的觉醒状态的第一印象,由此也就有了一种原始的冲动,想在这个疏离的世界中结伙合群,想使自己在感觉上确信是和他人相接近的,想同别人取得一种有意识的联系。“你”是从惧怕孤独的恐惧中派生出来的。“你”的发现,乃是从疏离的世界中有机地和精神性地分解出来的另一个自我的感觉,这一发现无疑是动物早期历史中的伟大时刻。 表现性的言语把他者看作是见证,目的存在对他产生影响,而交往性的言语则把他者当作是一个对话者,期望从他那里得到回答。所谓理解,就意味着按自己所感觉的意义去接受印象,人类的表现性言语的最高级形式即艺术的影响就仰赖于此。要想得到了解,要想进行对话,就得他人所体会到的意义与自己所说的意义时一样的。在见证面前,一个表现性言语的基本单位可称之为是动机。对动机的控制是所有表现技术的基础。另一方面,为了理解的目的而产生的印象可称之为是符号,它是一切交往技术--因此包括最高层次上的人类言语---的基本单位。 ... (查看原文) 不过, 存在本身即是源头, 只有它能赋予僵死的因果原则以机会, 去在后来的文化戏剧的鲜活的和历史的场景中把它当作某一独断的思维的具体化加以描绘. (查看原文) 用一个名称去命名任何东西, 就是用力量去制服它. (查看原文) 真正的信仰是彻底的沉默无言的。自语言之外获得的了解在农民老夫妻中有最纯粹的象征,他们在傍晚的时候坐在自己的茅舍前,不说一句话却心心相印,任何一方都清楚对方在想什么及感到什么。言语只会破坏那种和谐。 (查看原文) 只是对其作诗意或巧妙地表达 (查看原文) 日记和自传对于个人有什么作用, 最广义和包罗万象的意义上的历史研究 亦即包括有关异民族、异时代和异风俗的一切心理比较和分析一一对于某一文化的 心灵的整体就有什么作用。但是. 古典文化并没有记亿, 没有这一特殊意义上的历 史器官。……只有“纯粹的现在” (查看原文) 没有时间性的、没有运动的、神话式的 (查看原文) 印度人把一切事情都忘记了,而埃及人则是什么都不忘记……埃及人的心灵,其在结构上明显地是历史的,并对无限(infinite)具有一种原始的热情……它彻底地是非古典的 (查看原文) 实际上, 这是用某个公式-一例如, "理性的时代" 、人性、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启蒙、经济进步、民族自由、征服自然和世界和平等一一当作评判全部干百年历史的标准。并且, 当事实不过是这些人的愿望和目标不同于我们的愿望和目标而己的时候, 我们就据此认定, 他们忽视了"真正的道路" , 或认为他们背离了这一道路。歌德有一句格言: " 生命中重要的是生命本身,而非生命之结果。" 此言真是对一切想用一个纲要去解决历史形式之谜这种无意义的尝试的当头棒喝。 (查看原文) " 人类" 本来就既无目标, 又无观念, 亦无计划, 与蝴蝶或兰草等没什么两样。" 人类" 只是一动物学的名称, 是一空洞的字眼……我所看到的, 不是那一直线型的历史的空壳……而是众多伟大文化的戏剧, 其中每一种文化都以原始的力量从其母土中勃兴起来, 并在其整个的生命周期中和那母土紧密联系在一起 每一种文化都把它的材料、它的人类印在自身的意象内; 每一种文化都有 自己的观念,自己的激情激情, 自己的生命、意志和情感, 乃至自己的死亡。……但是,“人类”绝不会有衰老 (查看原文) 西方思想家所缺少的, 亦是我们期望能从他身上找到的, 那就是: 洞察其资料一一它们乃是某一特定生存且仅限于这一特定生存的表现一一的历史相对性特征;了解这些资料的有效性的必然限度E;相信他的“ 不可动摇的” 真理和“恒久的”观点只对他是真的, 只对他的世界观是永恒的;他有责任超出这以外去发现别种文化的人同样确切地从他们自身的资料中得出的真理和观点。 (查看原文) 所有这一切都只具有局部的暂时价值一一其中绝大多数实际上局限于西欧型城市中临时性的"知识阶层" 。它们决然不具有世界历史的或"永恒的" 价值。不论易卜生和尼采这一代人有何等实质的重要性, 他们把不符合" 近代" 旨趣的因素看成从属的, 估计过低, 或者加以漠视, 这些做法都违背了" 世界历史" 这个词一一它意指着总体性, 而非某一选定的部分一一的本然意义。 (查看原文) 什么是真理呢?对于群众来说,经常读到和听到的就是真理。一滴孤独的水珠可能滴落在某个地方,在那里收集可以判定“真理”的依据,但它所得到的就是它的真理。另一种真理,只关心事实世界的效果和成就的当前的公众真理,今天是报纸的一种产物。报纸所希望的就是真的。报纸的指挥者唤来真理、改变真理、更迭真理。报纸只做三星期的工作,真理就会被每一个人所承认,报纸的根据只在有钱使之不可动摇时才是无法驳倒的。 (查看原文) 俄罗斯文化的原始象征是“没有边界的平面”。斯宾格勒指出,虽然俄罗斯地处欧洲,但其文化精神与浮士德精神完全不同。虽则他多处对陀思妥耶夫斯基和托尔斯泰的精神有精彩的分析和论述,但他对俄罗斯文化的原始象征所论并不充分,只是在一处脚注中,他比较西方心灵与俄罗斯心灵说:“对于广阔的原野,西方人是仰视,俄罗斯人是平视。两种心灵的死亡冲动也是有区别的,对于西方人来说,它是想方设法向无限空间突进的热情,而对俄罗斯人来说,它则是自我的一种表达和扩张,直到‘彼物’在人身上变成与无边的原野本身相同一的东西。正因如此,俄罗斯人对‘人’和‘兄弟’这些字义了然于心。他甚至把人类看成一个平面。俄罗斯人的天文学家的观念是多么奇怪啊!他根本不观察星空,他只看地平线。他不看苍穹,只看下悬的天幕——在某个地方与原野相接而形成地平线的东西。在他看来,哥白尼体系——尽管根本不是数学的——在精神上是毫不足道的。……在这个几乎是平顶的天空下面,直立的‘我’是没有容身之地的。‘一切人对一切人负责’——在这个无限延展的原野上,‘彼物’对‘彼物’负责——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全部创作的形而上基础。这就是何以伊凡·卡拉玛佐夫必须自称是杀人凶手的缘故,尽管是别人行了凶。罪犯就是‘不幸者’、‘可怜虫’——它是对浮士德式的个人责任的全然否定。俄罗斯的神秘主义缺乏那种哥特式的、伦勃朗式的、贝多芬式的奋发向上的灵性,这种灵性能够扩大成为一种强烈的喜悦——它的神并不是那高居上空的深浓蔚蓝。神秘的俄罗斯式的爱是对原野的爱,是对沿着地面全都处于同等压力之下且生死与共的兄弟的爱;是对流浪于大地之上的备受考验的可怜的动物的爱,是对植物的爱——但从来不是对鸟儿、云彩和星辰的爱。” (查看原文)
相关知识
物种起源 原文摘录
英国皇家园艺学会植物分类指南 原文摘录
物种起源(经典插图版)/世界科普百年经典 原文摘录
巴赫花精与自我疗愈 原文摘录
帝国崛起与没落1:花开花落阿拉伯
摘录“花草茶”
花店常用鲜花大全(摘录)
有关花朵优美句子摘录39句
西方装饰花纹
《秒懂西方艺术 秒懂西方艺术史》
网址: 西方的没落 原文摘录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3467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