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廬山植物景观的形成与提升.doc

廬山植物景观的形成与提升.doc

廬山植物景观的形成与提升

 庐山位于江西北部,北濒长江,南襟鄱阳湖,大江、大湖、名山浑然一体,水气丰茂,险峻与秀丽刚柔相济,是我国著名的避暑胜地,先后以世界文化景观、世界地质公园晋升为世界级风景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15°50′--116°10′,北纬29°28′--29°45′,属亚热带北缘,其植物区系以热带性和温带性科属成分为主,显示出古热带和泛北极两大地带相互交融、彼此渗透的一种过度景观。   1.庐山自然环境特征   庐山山体呈长椭圆形,孤立于长江与鄱阳湖交汇处,地质上属地垒式断块山,东南、西北方位的山体陡峻,东北、西南方位平缓,整个山体由西南向东北方向倾斜、延伸,长约29km,宽约16km,总面积约302平方公里,最高峰大汉阳峰,海拔1474m。   庐山气候属亚热带东部季风气候区,具有鲜明的季风和山地气候特点,春晚秋早,冬季长寒,夏季短凉,雨水丰沛,风速较大,多云雾。据资料统计,庐山年平均气温为11.6℃;每年7月~9月平均温度20.5℃;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为22.6℃;极端最高温度32℃,极端最低气温-16.8℃。年平均降雨量为2068mm,多雨年份降雨量可达3000㎜以上,相对湿度为78%,大风日数达100余天,有雾日近200天。夏日年平均为1.5—2个月;冬日年平均长达5个多月;春季年平均3个月左右;秋季年平均近1.5—2个月。   庐山以红壤、棕壤、灰棕壤、黄壤、淡灰壤为主要土壤,生物多样性非常丰富,有以热带性和温带性科属为主要成分的各种植物3400多种;昆虫2000余种;鸟类171种以及其它各类动物。   2.庐山植物景观的形成   庐山植物景观的形成源于二方面成果:一方面是承载于特定的地理位置、气候、土壤条件,在不断地自我繁衍和演替中自然形成的植物景观;另一方面是得益于人类有意识的活动,融入人的理念,按照人们需求,营造出的植物景观,庐山的这类植物景观是在二大群体共同努力下完成的。这二大类群体中的一大群体为外籍人士---以英国传教士李德立为代表,建设范围集中在庐山牯岭的东谷及西谷部分地带,时间集中在1895年至1935年之间。另一大群体是国人---古代以董奉、昙诜、朱熹为代表,以个人小范围零星种植为主,范围局限在庭园及周边地域;近现代以植物学家胡先啸为代表,政府介入,成立了专门的林业机构,兴办专业学校、开设苗圃,开始了针对庐山荒山、道路的绿化行动,同时为个人的庭园美化提供植物,范围遍及庐山的各个角落。   2.1 1895年牯岭植被状况   据李德立(Edward Selby Little)1895年成立的信托部留下的照片可以看出当年的牯岭东谷是一处荒凉的山谷,山谷中以草本植物和灌木为主,乔木极少。另据其编写的出版于1899年的《牯岭开辟记》中所述:“数年之后,上海某著名新闻记者,不至再批评牯岭为无林木的牯岭了。”可以知道当年之牯岭的植物现状。1921年牯岭委员会编著的《庐山历史》一书提到:“山上被厚厚的灌木层所覆盖,……很不幸的是,中国人砍掉了高层区的矮林,因此树木不能长得很大,只有著名的‘三棵树’例外”。1928年胡适在其《庐山游记》中亦写道:“经女儿城,大月山,恩德岭等处,山路极崎岖,山上新经野烧,无一草一木,使人厌倦”。可见在当时直至到了1928年时牯岭周边的植被状况依然不好。   2.2 外籍人士---英国传教士李德立的建设   考察与获地 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后,1858年清政府被迫签订了《天津条约》,九江被开放为通商口岸,外国人可以自由居住、租赁房屋、购置土地,并可进入内地传教、经商和游览。旅居中国的外国人,因苦于夏季的酷热,便四处寻找可建屋避暑之地。光绪十一二年间(光绪十一年为公历1885年),英传教士李德立同国人戴古臣登庐山发现长冲地块,见长冲地势平坦,水流环绕,地势极佳,极合建屋避暑之用,想获此地,虽经周折未能如愿。1894年李德立组织五人团队再探庐山,共同决定要在这山巅得一块地皮。经苦心经营十年,李德立终于在1895年11月29日通过九江英国领事馆在九江与九江地方行政长官道台成顺签定了《牯牛岭案解决协议条款》,获得了牯岭的正式开发权。   调查与决心 关于当时的牯岭植物,在《庐山历史》一书中设有专门的章节进行记载。记载显示,当年的牯岭委员会对牯岭及周边乃至山下的植物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调查,书中所述牯岭及周边植物是按植物开花月份排列,所涉植物几乎为草本和灌木,仅保存有以“三棵树”为代表的少数乔木,而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中国人砍掉矮林的习惯。同时,李德立在《牯岭开辟记》中写道:“试看黄龙寺前,苍郁的古柏,便知此山产林的能力,不过我们要给它以机会罢了。”为此,不难看出当年的《牯牛岭案解决协议条款》在总计十二条中就有专门的第六条专述植物的条款:“不许乡民刈草或砍伐灌木,无论如何,长冲办内的树木归

相关知识

南宁市城市广场绿化景观提升必要性.doc
植物考古什么造就了景观改造自然的植物世界——生产食物.doc
绿化提升景观设计方案
深圳园林设计作品 | 东滨路景观提升完成,形成紫花风铃木景观林
浅析植物景观与建筑的协调配置
兰山打造3000亩“南山花海” 将形成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生态景观
浅论生物多样性与泰安绿化植物的选择.doc
商业空间室内景观小品设计.doc
济南天桥区对29条重点道路及区域进行生态绿化提升 “百里花廊”景观初步形成
城市园林设计植物景观布局遵循的原则

网址: 廬山植物景观的形成与提升.doc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349698.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离体植物微景观微型月季产品的研发
下一篇: 规划升级:花卉苗木园如“转型”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