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Development Status and High

Development Status and High

摘要: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花卉产业历史悠久, 文化底蕴深厚, 在国际上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通过检索中国企业数据库和知识产权数据库, 查阅中国、广东省、广州市、佛山市、惠州市等花卉产业相关年鉴, 深入研究分析大湾区内地九市花卉产业发展情况。结果显示, 广东花卉种植面积呈上升趋势, 但相对于全国花卉种植面积增长速度, 广东花卉种植面积占比呈下降趋势; 大湾区内地九市花卉产业发展集中了广东大部分花卉产业经营主体; 花卉种植的发展瓶颈突显, 广州市、佛山市和惠州市花卉种植面积均呈现下降趋势; 花卉产业升级和产业转移趋势明显, 大湾区内地九市花卉种植企业数量占比出现下降趋势, 花卉批发和花卉零售企业数量占比出现上升趋势; 大湾区内地九市花卉产业平台丰富。现阶段主要问题是各市花卉产业发展不平衡、花卉产业规划缺位, 花卉种植用地属性问题突出, 产业科技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建议今后依托行业协会和产业联盟制定相关规划, 统筹兼顾坚守耕地红线和深挖土地资源, 做好花卉产业升级、拓展与转移, 建立参与国内市场大循环的花卉市场流通体系, 以科技体制改革创新提升花卉产业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积极酝酿筹备各类花文化活动。

Development Status and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of Flower Industry in 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

WU Zhi1 , ZHOU Canfang2 , LIANG Junfen2 , LIU Ping1 , HAN Qingbin1 , XU Yang1 , WANG Dairong1 , TAN Wenbiao3 , LIU Xiaorong1     

Abstract: The flower industry in nine mainland cities of 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GBA)has a long history and profound cultural heritage, with certain competitive advantages in the world. By retrieving the Chinese enterprise database and intellectual property database, and consulting the relevant yearbooks of flower industry in China, Guangdong Province, Guangzhou City, Foshan City, Huizhou City and other areas, the development of flower industry in the nine mainland cities of GBA were deeply studied and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flower planting area in Guangdong is on the rise, but the proportion of flower planting area in Guangdong is on the decline compared with the growth rate of flower planting area in the whole country. The development of flower industry in the nine mainland cities of GBA concentrated most of the flower industry operators in Guangdong Province. The development bottleneck of flower planting is prominent, and the flower planting area in Guangzhou, Foshan and Huizhou shows a downward trend. The trend of flower industry upgrading and industrial transfer is obvious, and the proportion of flower planting enterprises in the nine mainland cities of GBA is declining.The proportion of flower wholesale and flower retail enterprises shows an increasing trend. There are rich flower industry platforms in the nine mainland cities of GBA. Currently, the main problems are as follows: the development of flower industry in different cities is unbalanced, the planning of flower industry is absent, the attribute of flower planting land is prominent, and the industrial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capacity needs to be further strengthened.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future, it is suggested to rely on industry associations and industrial alliances to formulate relevant plans, take into account the adherence to the red line of cultivated land and the deep excavation of land resources, do a good job in the upgrading, expansion and transfer of the flower industry, establish a flower market circulation system that participates in the domestic market cycle, improve the technological content and added value of the flower industry through the reform and innov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systems, and actively prepare for various flower cultural activities.

Key words: nine mainland cities of 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    flower industry    entity of flower industry    industrial upgrading    industrial transfer    flower culture    

粤港澳大湾区(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 GBA)包括广东省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9市(以下称大湾区内地九市)以及澳门特别行政区和香港特别行政区,2021年粤港澳大湾区11个城市GDP达到12.63万亿元,是我国创新能力最强、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地区之一[1-3]。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花卉产业历史沉淀悠久,文化底蕴深厚[4-5],其中最负盛名的广州迎春花市可以追溯到五代十国时期[6-7],中山小榄菊花会也可追溯到南宋时期[8],而2019年首届深圳花展是粤港澳大湾区第一个由市级政府举办的国际花展[9]。经过数十年发展,大湾区内地九市花卉产业已成为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特色支柱产业[10-12];大湾区内地九市是我国盆栽花卉的主产区;香港是我国花卉进出口贸易的重要中转地。

大湾区内地九市中,广东花卉产业经济体量相对较小,产业链条还不是很完备,受市场波动和政策引导的影响较大。可食用农产品的传统农业产业往往经济体量比较大,单种类的广东地区产量就达到百亿元以上,如2021年广东芋头栽培面积达13 000 hm2[13],按每667 m2产量1 500kg、均价5元/kg计,产值达146亿元。2018年,广东生猪猪肉产量360万t[14],按均价15元/kg计,产值为540亿元;荔枝产量158万t[15],按均价10元/kg计,产值158亿元;花卉产业总产值为104.5亿元,由于受到花卉产业转型升级与消费需求转变的影响,广东花卉企业数量比2017年减少41.8%[5]。近年来广东花卉市场拆迁频繁,花卉市场数量由2014年的314个减少到2017年的154个,2018年继续减少到129个[5]。可见,深入研究大湾区花卉产业发展情况,了解其现状、存在问题和发展前景[12],将有利于壮大这个具有独特文化记忆与持续生活实践的区域特色产业[6]。本文通过查阅年鉴和检索政府数据库,多维度分析大湾区内地九市花卉产业数据,凝练大湾区内地九市花卉产业瓶颈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产业发展对策,助力大湾区内地九市花卉产业高质量发展。

1 广东花卉产业发展现状 1.1 广东花卉种植面积呈上升趋势

从表 1可以看出,2008—2020年,广东花卉种植面积呈上升趋势,但相对于全国花卉种植面积增长速度,广东花卉种植面积占比呈下降趋势。2008年,广东花卉种植面积4.95万hm2,在全国占比为9.23%;2020年,广东花卉种植面积增长到9万hm2,但在全国占比却下降到6.11%。同时,广东不同类型花卉产量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2008年,广东观赏苗木产量1.32万株,在全国占比为3.11%;2018年,广东观赏苗木产量增长到1.66万株,但在全国占比却下降到1.42%。2008年,广东切花切枝切叶产量14.31亿支,在全国占比为12.24%;2020年,广东切花切枝切叶产量增长到33.79亿支,在全国占比也上升到13.01%。

表 1 广东和全国花卉生产情况 Table 1 Flower production situation in Guangdong and China

1.2 广东已经形成观赏植物和盆花产业集聚区

由表 2可知,相对于我国其他花卉产业集聚区,广东花卉种植面积增长速度较慢,但盆栽植物产量的增长却十分显著。2008年广东、江苏、浙江和云南花卉种植面积分别为4.95万、7.87万、6.19万、1.57万hm2, 2020年分别增长到9万、15.19万、15.68万、13.62万hm2,分别增加0.82倍、0.93倍、1.53倍、7.68倍。2008年,广东盆栽植物产量1.79亿盆,在全国占比为8.98%;2020年,广东观赏苗木产量增长到32.79亿支,在全国占比也上升到11.06%。尤其是2019年,广东观赏苗木产量在全国占比为38.51%,超过1/3。相对于广东观赏植物和盆花,云南和江浙地区表现出不同的区域特色。江苏观赏苗木产量增长非常迅速,由2008年的4.38亿株增长到2018年的40.06亿株,增加了8.15倍;云南的切花切枝切叶产量增长十分迅速,由2008年的47.09亿支增长到2020年的145.76亿支,增加了2.06倍。可见,我国花卉产业格局初步形成地域特色鲜明的三大产业集聚区,即广东观赏植物和盆花、云南鲜切花、江浙园林观赏苗木。

表 2 广东、江苏、浙江和云南花卉生产情况 Table 2 Flower production situation in Guangdong, Jiangsu, Zhejiang and Yunnan

2 大湾区内地九市花卉产业发展现状 2.1 大湾区内地九市集中大部分广东花卉产业经营主体

花卉产业链主要包括花卉育种、花卉种植、花卉批发、花卉加工和花卉零售等产业分工。大湾区花卉产业企业经营范围主要集中在花卉种植、花卉批发和花卉零售,少数花卉种植企业开展了花卉育种工作,部分花卉批发和花卉零售企业的工作内容涵盖了花卉加工。因此,重点分析花卉种植、花卉批发和花卉零售等三类企业,可以充分了解大湾区花卉产业发展状态。根据广东省农业农村厅数据,截至2021年,广东省重点农业龙头企业有1 292家,其中涉及花卉企业29家,而注册地在大湾区内地九市的有20家。

根据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数据库,2000—2020年,大湾区内地九市花卉产业注册企业数量迅速增加(表 3)。从花卉产业链的角度分析,广东花卉产业注册企业大概可以分为花卉种植、花卉批发和花卉零售三类,经过20年的发展,大湾区内地九市这三类企业注册数均出现成倍增长,而且花卉批发注册企业数表现出更高的增长倍数。2000年大湾区内地九市花卉种植企业122家,2020年增加到5 945家,增长47.73倍;2000年大湾区内地九市花卉批发企业130家,2020年增加到13 283家,增长101.18倍;2000年大湾区内地九市花卉零售企业240家,2020年增加到13 163家,增长53.85倍。非大湾区这三类企业注册数也出现成倍增长,但花卉种植注册企业数却表现出更高的增长倍数。2000年非大湾区内地九市花卉种植企业25家,2020年增加到3 652家,增长145.08倍;2000年非大湾区内地九市花卉批发企业22家,2020年增加到1 233家,增长55.05倍;2000年非大湾区内地九市花卉零售企业73家,2020年增加到1 982家,增长26.15倍。

表 3 大湾区内地九市花卉产业注册企业数量变化 Table 3 Changes in the number of registered enterprises of flower industry in nine mainland cities of GBA

大湾区内地九市中,广州担当着引领大湾区花卉产业发展的领头地位,深圳表现出强劲的增长力。2000年广州和深圳花卉种植企业分别为66、7家,2020年分别增加到2 225、744家,分别增长32.71倍和105.28倍;2000年两市花卉批发企业分别为77、18家,2020年分别增加到9 159、1 934家,分别增长117.95倍和106.44倍;2000年两市花卉零售企业分别为124、21家,2020年分别增加到7 762、2 106家,分别增长61.60倍和99.29倍。值得注意的是,广州花卉种植企业数量的增长速度低于大湾区内地九市整体增长速度。

大湾区花卉产业升级和产业转移趋势明显。2000—2020年,大湾区内地九市花卉种植企业数量占比呈下降趋势,花卉批发和花卉零售企业数量占比出现上升趋势(表 3)。2000年,大湾区内地九市花卉种植、花卉批发和花卉零售企业数量占比分别是82.99%、85.53%和76.68%;2020年,大湾区内地九市花卉种植企业数量占比下降到61.95%,而花卉批发和花卉零售企业数量占比上升到90.86%和86.91%。

2.2 大湾区城市典型花卉产业表现出不同趋势

广州花卉种植面积和产值增长放缓,花卉种植的发展瓶颈突显。根据《广州市统计年鉴》,从2006年起,广州花卉种植面积、产值逐年增加(图 1)。其中,2006年广州花卉种植面积13 461 hm2, 2020年增长到24 488 hm2,增长81.92%;2006年广州花卉产业产值25.34亿元,2020年增长到57.08亿元,增长1.26倍。其中,2009年广州花卉种植面积和产值分别占广东的25.86%和66.59%;2020年广州花卉种植面积增长不大、占比提高到31.68%,产值虽然也在增长,但占比却下降到39.97%(图 2)。

数据来源于广州统计年鉴 Data source: Guangzhou Statistical Yearbook 图 1 2006—2020年广州市花卉种植面积和产值 Fig. 1 Flower planting area and production value in Guangzhou from 2006 to 2020
数据来源于广州统计年鉴和广东统计年鉴 Data source: Guangzhou Statistical Yearbook and Guangdong Statistical Yearbook 图 2 2006—2020年广州花卉种植面积和产值在广东的占比 Fig. 2 Proportion of flower planting area and production value of Guangzhou in Guangdong from 2006 to 2020

佛山市顺德区花卉种植面积呈明显下降趋势。根据《佛山市顺德区统计年鉴》,2006年佛山市顺德区花卉种植面积3 734.2 hm2,其中用于花卉种植的耕地面积2 848.37 hm2; 2007年有所上升,但整体呈下降趋势;2021年佛山市顺德区花卉种植面积2 308.75 hm2,较2006年下降38.17%,其中用于花卉种植的耕地面积1 402hm2,较2006年下降50.78%(图 3)。

数据来源于顺德统计年鉴 Data source: Shunde Statistical Yearbook 图 3 2006—2020年佛山市顺德区花卉种植面积 Fig. 3 Flower planting area in Shunde District of Foshan from 2006 to 2020

2006—2020年,惠州花卉种植面积出现一定波动,但变化幅度不大。根据《惠州市统计年鉴》,从2006年起,惠州市花卉种植面积呈下降趋势(图 4)。2006年惠州市花卉种植面积785.87hm2, 2016年减少到279.6 hm2; 2016年之后,惠州市花卉种植面积先逐年上升到2018年的702.87hm2,然后逐年下降到2020年的482.13 hm2。

数据来源于惠州统计年鉴 Data from Huizhou Statistical Yearbook 图 4 2006—2020年惠州花卉种植面积 Fig. 4 Flower planting area in Huizhou from 2006 to 2020

2.3 大湾区花卉产业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大湾区内地九市花卉产业专利申请数量呈显著增长。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数据库,2000年,大湾区内地九市花卉专利申请7项,2020年申请专利191件,较2000年增加26.29倍(表 4)。大湾区各市花卉产业专利申请数量增长速度不一,以广州和深圳花卉产业专利申请数量增长幅度最为显著。2000年广州、深圳市花卉产业专利申请数量分别为2、4件,2020年分别增长到102、48件,分别增长50倍、11倍,两市合计的专利申请数量高于非大湾区总数;佛山和东莞专利申请数量增长幅度较大,2000年佛山市和东莞市均无专利申请,2020年专利申请数量分别为15、16件;2000—2020年,珠海、惠州、中山、江门和肇庆花卉产业专利申请数量较少且变化不大。

表 4 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花卉专利申请数量变化 Table 4 Changes in number of patent applications of flower industry in nine mainland cities of 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

2.4 大湾区花卉产业平台建设类型丰富

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花卉产业平台建设涉及花卉产业协会、花卉产业联盟、省级现代花卉农业产业园、花卉产业重点县和省级花卉专业村镇。广东省花卉协会成立于1989年,是全国较早成立的省级花卉协会,现拥有企业、事业单位会员140个;广东花卉产业联盟成立于2019年,前身是2018年成立的广东花卉种业联盟,拥有企业、事业单位会员107个;广东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产业联盟成立于2019年,拥有企业、事业单位会员40个;广东省现代花卉产业园联盟成立于2020年,拥有企业、事业单位会员106个。广东省级现代农业花卉产业园有10个,其中6个位于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分别是广州市从化区花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广州空港花世界现代农业产业园、佛山市南海区花卉园艺产业园、佛山市顺德花卉产业园、佛山市高明区花卉产业园和中山横栏花卉产业园。2021年9月,《广东省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发布,规划涉及重点打造花卉产业重点县16个。自2019年起,广东开始发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富民兴村产业,截至2022年,拥有广东省级花卉专业镇13个、专业村111个,其中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有省级花卉专业镇9个、专业村60个(表 5)。

表 5 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省级花卉专业镇和专业村 Table 5 Flower specialized towns and villages in nine mainland cities of 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

3 大湾区内地九市花卉产业发展存在问题 3.1 大湾区内地九市花卉产业与省内非湾区花卉产业发展不平衡

大湾区花卉产业升级与向非湾区进行花卉产业转移,这两个产业发展趋势正在同时发生。大湾区花卉产业升级主要表现为,产业附加值较低的花卉种植比重正在降低,而产业附加值较高的花卉批发和花卉零售比重正在提高,尤其是花卉批发企业数量大幅增加。可见,大湾区花卉产业正在形成广东乃至华南地区的花卉贸易中心和消费中心。与此同时,非湾区花卉产业依托其良好的土地资源、气候条件和人力成本等地域优势,接收来自于大湾区的花卉产业转移;非湾区花卉种植企业数量大幅增加;花卉批发和花卉零售企业数量虽然在不断增加,但增长幅度显著低于花卉种植。在大湾区花卉产业转移的过程中,花卉生产模式简单复制、花卉品种单一和花卉生产资源消耗高等花卉产业转移问题已不断出现[16-18]。

3.2 大湾区内地九市花卉产业发展不平衡

大湾区内地九市花卉产业已发展形成3个梯队,广州是第一梯队,深圳和佛山是第二梯队,东莞、珠海、惠州、中山、江门和肇庆是第三梯队。不管是花卉种植企业数量,还是花卉批发和花卉零售企业数量,广州花卉产业发展明显处于大湾区乃至全省的龙头地位,花卉产业升级趋势明显,花卉种植企业数量占比正在不断下降,花卉批发和花卉零售企业数量占比正在不断上升。2015年前,深圳花卉种植、花卉批发和花卉零售企业数量均出现良好的增长势头,但2015—2020年期间花卉种植、花卉批发和花卉零售企业数量占比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佛山花卉种植企业数量变化与深圳类似,但花卉批发和花卉零售企业数量占比却逐渐下降,其花卉产业发展受阻明显。第三梯队的6个城市花卉产业发展差异较大,江门花卉种植企业数量占比不断上升,东莞花卉批发企业数量占比不断上升,其他城市的三类花卉产业企业数量占比均变化不大或呈下降趋势。大湾区各市花卉产业并没有形成有效的协同机制,广州、深圳和佛山并没有带动其他大湾区六市花卉产业协同发展。

3.3 大湾区内地九市花卉产业规划不足

《深化粤港澳合作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签订已5年,广东尚未制定省级花卉产业专项发展规划,大部分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城市也尚未开展地市级花卉产业专项发展规划。除广州、惠州和佛山顺德区外,其他大湾区内地城市尚未将花卉产业数据纳入本地区统计年鉴。以深圳为例,由于具有中国经济特区的先行先试优势,最早实行产业准入机制,而花卉产业未被纳入指导目录,产业发展未得到大力支持和重点发展[12]。过去5年,大湾区内地九市花卉产业政策不明朗,既没有长远发展规划,也没有近期发展指引,更缺乏明确的产业扶持政策。

3.4 大湾区内地九市花卉种植用地属性问题突出

随着大湾区城市化进程的急剧发展,各级政府重点项目建设用地的需求增加,农田保护措施的加强实施,大湾区内地九市花卉生产出现逐渐萎缩的趋势。类似广州、惠州和佛山顺德区,深圳花卉种植面积由2006年的946.7 hm2降至2019年的229 hm2,降幅达75.81%[12]; 2018年,莲花山花卉世界、香蜜湖花卉市场、深圳市福田花卉世界等几家规模较大的花卉市场,因城区规划、产业布局、租期到期等原因相继搬离或拆迁[12]。土地供应严重不足,不仅限制了大湾区内地九市花卉生产的发展,也严重影响花卉市场的发展,导致部分全国知名的花卉企业也不断由大变小,甚至消失。由于用地规模的限制,大湾区内地九市花卉企业以有限责任公司和个体种植户为主,股份有限公司较少;既没有花卉生产的龙头企业,也无花卉销售或流通的龙头企业,更无从提及无品牌效应和龙头企业引领示范作用。

3.5 大湾区内地九市花卉产业科技创新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

大湾区内地九市花卉产业专利申请数量偏少,各市花卉专利申请数量增长差异较大,大湾区花卉产业科技创新能力有待提升。近年来大湾区花卉研究机构和生产企业已开始运用芽变育种、胚细胞克隆、基因编辑等先进的育种技术,但花卉品种研发投入较少,育种创新能力总体水平较低,新育成品种总量较少,所以培育出的特色鲜明和市场接受度高的主流品种极少,一方面种质资源特性摸索有限,另一方面技术不够成熟,多数品种依赖进口才能满足国内花卉消费市场的需求[19-20]。同时,相对于大田作物,大湾区花卉品种长期处于种业监管盲区,市场上“一品多名”“同名异种”现象严重,品种权保护水平低,品种权保护意识低、缺乏公平竞争的营商环境,企业育种积极性低,育种创新主要来自于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等,品种权维权困难,维权成本较高[1]。

4 对策与建议 4.1 依托行业协会和产业联盟制定大湾区花卉产业规划

行业协会和产业联盟是连接政府、平台、会展和行业活动资源的重要纽带[19],为会员积极传达政府对行业的优惠和扶持政策[21],促进出口花卉产品质量标准与国际接轨[22],强化花卉产业内企业间的相互联系,加快花卉产业技术的创新水平和传播速度[23]。2021年9月《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发布,首次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作为国家战略写入广东五年规划,规划纲要中有两处提及花卉产业。广东及大湾区内地九市可以此为契机,抓紧制定大湾区和内地九市的花卉产业规划,建立以花卉行业协会或花卉产业联盟为主体,与政府公共服务相结合的省、市、县(区)花卉产业服务网络;进一步完善花卉产业数据统计调查制度和信息管理制度,建立覆盖大湾区花卉全产业链的信息收集、处理与发布平台;健全以质量控制为核心的花卉产品生产、加工、包装、储藏、运输等花卉标准化体系;协助各级政府部门制定适合本地区花卉产业发展的整体规划和扶持计划;配合广东花卉产业主管部门,优化广东花卉产业在不同区域的功能配置,助力大湾区花卉产业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4.2 做好坚守耕地红线和深挖土地资源

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充分利用各类型土地资源,是着力推进大湾区内地九市花卉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基本立足点。充分发挥大湾区内地九市人口密度大、交通便捷和配套设施齐备等特点,增加耕地中的彩色作物种类和品种,增加农业科学知识普及要素,在区位优势明显地区可以实施具有地方特色的彩色水稻田、彩色油菜花或种养复合型生态稻田等大田景观项目。充分利用符合设施农用地要求的花卉设施化生产用地,将传统花木生产场地转型为高品质花卉设施生产场地、新优花卉苗木扩繁场地或现代农业科普场地等土地单位产值更高的用地模式[12]。充分利用城乡结合区域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在符合国土空间规划、用途管制和依法取得前提下,以土地使用权租赁、入股、联营等多种方式,用于花卉产业涉及的餐饮、住宿、大型停车场等配套用地,不断培育花卉龙头企业,推动花卉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成长壮大[22]。

4.3 做好花卉产业升级、产业拓展与产业转移

要加快推进大湾区内地九市现代花卉产业体系建设,运用系统思维和科学方法,解决广州与大湾区其他内地城市,以及大湾区与粤东西北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使花卉种子种苗、花卉产品、生产设施、生产耗材、技术人员和生产资金等生产要素在大湾区内地九市间,或与粤东西北地区间自由流动、优化配置。引导大湾区内地九市花卉产业链向下游拓展,将花卉种植业与休闲旅游、观光融合发展[12],增强产业链韧性和对风险的应对能力;开发新产品,对食用、药用花卉以及相关产品进行研发,做精做强花卉服务业[25];利用花卉产品独立于食物链的先天优势,与环境修复产业融合,培育大湾区内地九市花卉产业新的利润增长点[26]。向粤东西北地区的产业转移时,着力发挥土壤、气候和人力等要素优势,与大湾区内地九市形成区域协调发展,着力解决广东花卉产业链供应链结构性矛盾和问题,畅通花卉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促进花卉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有效衔接和高效运转。

4.4 建立参与国内市场大循环的花卉市场流通体系

建立大湾区内地九市现代花卉产业线上线下市场流通体系,提高花卉交易流通效率,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大湾区内地九市花卉市场是我国盆栽花卉的重要集散地,已形成较为完整、高效的花卉市场体系,在继续优化市场主体功能、完善市场配套设施基础上,应用区块链、可视化等技术手段,建立从种植到采后处理再到销地配送的一体化、一条龙的盆花质量溯源体系[27]。在大数据的背景下,利用现有花卉交易市场体系优势,建立苗木交易信息平台,形成在花卉产品信息、库存数量、区域位置、价格以及采购效率上的显著优势,提高电子商务的销售量在湾区花卉产业中的比例。同时,大力完善盆花物流体系,支持建立专业花卉物流,加大对物流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突破创新花卉产业链全过程的关键技术。

4.5 以科技体制改革创新提高花卉产业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持续加大花卉科研投入,强化大湾区花卉产业战略科技力量,提升大湾区花卉产业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依托大湾区已初具规模的花卉科技创新平台,以热带、亚热带观赏植物为重点研究对象,特别针对盆花、观叶植物、切花、绿化苗木的规模化生产、经营等方面的关键性技术问题开展研究[28],重点研究花卉市场、物流、出口等环节的共性问题[29]。积极组织申报大湾区花卉产业标准项目[30],不断健全大湾区花卉产业标准体系建设,逐步形成科学合理、层次分明、重点突出的大湾区花卉产业标准体系。加大力度开展广东花卉种质资源普查,引导大湾区特色盆栽植物种质资源圃建设,挖掘驯化野生花卉资源[31],开展多种技术手段的育种工作[30],整合高校、科研院所与政府、企业间资源的优化组合,加大科研投入和产学研联合发展,力争推出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自主知识产权品种。

4.6 积极筹备酝酿有利于大湾区花文化建设的各类花事活动

以建设美丽湾区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点,以花卉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支持和鼓励大湾区内地九市举办各类花事活动,加强湾区花文化建设,提升花卉产品的内在价值,增强花卉产品的文化属性[25],培育大湾区花卉消费市场。利用大湾区各类花卉行业协会资源,积极支持发展一批高水平的插花花艺培训和盆景、造型植物生产企业,研究、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插花、盆景和植物造型等花卉艺术;组织开展境内外交流等活动,提高花文化艺术水平;定期举办花卉展览,例如兰花、菊花、茶花、苔藓等,在展览中讲述花故事,提升人们对花卉的认知与兴趣程度,探索建立盆栽植物通往家庭的快捷通道[33-34];定期举办各种花卉知识大赛,向大众宣传普及花卉知识,内容涵盖花卉种类识别与观赏、花卉日常栽培管理、花艺、花卉容器、工具使用、园艺修剪、病虫害预防等,以全方位提升市民的花卉素养,提高市民爱花、护花意识[12];鼓励中小学开展花卉实践课程,利用校园空间和社区空间开展花卉种植和管理,通过探究性的学习、实践和体验让学生认识各种花卉、了解部分花卉的种植技术,培养学生热爱花卉、热爱科学、亲近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12]。

相关知识

Development status and suggestions of insect natural enemy sector in China
Development status and trends of protected horticulture in China
康复花园研究现状及展望 the current status and prospect of healing garden.pdf
玫瑰精油的研究与应用现状.pdf
Advances in biofertilizer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 China
The journal of high energy physics
辰山花环
玫瑰花的保健功能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大庆地区盐渍化土壤状况及盐生植物分类与评价
鲜切花产业的发展与展望

网址: Development Status and High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352021.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2024年成都世界园艺博览会谢幕
下一篇: 国内外花卉产业的现状跟发展趋势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