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试验以我国北方草原中最具典型性的锡林郭勒草原的为研究地点,选择羊草(Leymus chinensis)、大针茅(Stipa grandis)、冷蒿(Artemisia frigida )和小叶锦鸡儿(Caragana microphylla)四种典型草原植物分别代表根茎禾草、丛生禾草、半灌木和灌木四种生活型,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对其非结构性贮藏碳水化合物的组成成分及其含量变化进行比较研究,同时设计不同时期的刈割实验,探讨不同生活型的草原植物非结构性贮藏碳水化合物的对不同刈割处理的响应机制,旨在解释不同生活型植物对环境适应的养分贮藏和利用的机制。结果表明: 1、羊草刈割处理 分别对处理Ⅰ(5月30日刈割)和处理Ⅱ(7月21日刈割)刈割后12天内羊草各器官中各种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和淀粉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淀粉是羊草根茎中最主要的碳水化合物的贮藏形式,其次是可溶性碳水化合物(果聚糖和甘露醇分别占可溶性碳水化合物的81.23%和87.72%)。淀粉是羊草刈割后再生过程中的直接物质和能量来源。淀粉对两次不同刈割时期的处理的响应是一个逐渐下降的过程;而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则在刈割后第1天内表现为增加的趋势,第2天起,各种可溶性碳水化合物(除蔗糖外)的含量逐渐降低,至刈割后的第6天降至最低值,尤其是作为主要贮藏物质的淀粉及可溶性贮藏物质的果聚糖和甘露醇,其降幅分别达到50%和70%强;至刈割后第12天时,各种可溶性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开始逐渐增加。 2、四种不同植物碳水化合物的季节性变化 结果表明,羊草和大针茅地下器官的贮藏性碳水化合物的组分主要包括果聚糖、蔗糖、葡萄糖、果糖、甘露醇和淀粉。其中甘露醇、淀粉和果聚糖在两种牧草地下器官中的含量均居前三位。甘露醇的含量在演替序列上单位含量是不断增加的过程,可溶性糖的不断增加得益于甘露醇的增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相关知识
青藏高原高寒草甸植物群落结构和功能对施肥和刈割干扰的响应研究
用根窗法研究典型草原植物根系动态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内蒙古典型草原几种优势植物生态适应对策研究
河北省木本植物物候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变暖的响应
内蒙古典型草本植物春季物候变化及其对气候变暖的响应
锡林郭勒盟榆树近30年物候变化特征及其对温度变化的响应
中国温带昼夜增温的季节性变化及其对植被动态的影响
中国草地学报
典型草原植物养分对生长季不同放牧强度的动态响应
模拟气候变化对3种草原植物群落混合凋落物分解的影响
网址: 内蒙古四种不同生活型草原植物碳水化合物的季节性动态变化及其对刈割的响应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371194.html
上一篇: 植物的生长发育 过程及控制对环境 |
下一篇: 云南省昆明一中2018届高三第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