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了加强中蒙草原科技合作在建立地缘关系以及科学、技术、文化、文明发展方面的重要意义,提出了未来中蒙草原科技合作的战略布局和草原科技合作实施建议。中蒙两国应该在以下四个方面加强草原科技合作:(1)充分挖掘和利用中蒙草原天然实验室的优势,开展草原资源、生态、灾害防控、畜牧业发展等研究;(2)推进民间交流与合作,推广面向牧区牧户生产和生活实际问题的现代科学技术,推动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促进畜牧业向现代化发展;(3)开展矿区开发生态保护研究和生态重建和恢复实践;(4)提出草原绿色文明之路科技计划,赋予古老的草原丝绸之路以崭新的生态内涵。建议加大草原科技合作投入,依托我国和蒙古国已有的草原科技合作基础,推进建立科研院校及企业的合作联盟。
2015年05期 v.37;No.207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2K]为鉴定羊草microRNA基因信息并明确其在羊草生长发育、抗逆过程中的调控作用,用羊草small RNA的SRA数据,根据miRBase21.0信息比对,分别获得隶属于39个microRNA家族的141个已知microRNA基因及新注释的6个novel microRNA,并且预测到新microRNA的二级结构为颈环结构。利用单子叶植物ESTs文库预测到1196个靶基因信息,对羊草microRNA基因具有调控作用。Nr注释及COG注释显示多数靶基因参与羊草的信号转导过程,揭示microRNA参与了羊草的生长发育、新陈代谢、逆境调控等。
2015年05期 v.37;No.207 5-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4K]利用RACE技术从蒙古冰草中分离到1个半胱氨酸蛋白酶基因序列,命名为MwCP1,Genbank注册号为KJ534636。序列分析表明:MwCP1基因全长1042bp,含有1个579bp的开放型阅读框,编码192个氨基酸,含有1个CP保守区,属于CP1家族成员。基因编码蛋白的分子量为20.908KD,理论等电点为5.339,属于亲水性、非跨膜蛋白。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Genbank中粗山羊草半胱氨酸蛋白酶蛋白(登录号:EMT10192.1)具有较高的氨基酸一致性。
2015年05期 v.37;No.207 1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36K]使用传统野外土壤调查的方法,2011~2013年在新疆不同草地类型区调查了577个典型样地的土壤剖面。按照《全国水土保持区划》,比较了新疆不同水土保持区的土壤厚度。运用GIS技术和相关分析的方法,探讨了海拔、坡度、坡向、平面曲率和剖面曲率等5个地形特征参数与土壤厚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新疆草地平均土壤厚度为68.9cm,348个样地的土壤厚度<100cm,占样地总数的60.3%,表明新疆草地土壤总体较薄。各水土保持区中,土壤厚度最高的是塔里木盆地南部,最低的是吐哈盆地,这可能与成土母质类型有关。在坡度>15°或者海拔在1000~1500m之间时,草地土壤的厚度通常较低。在新疆自治区尺度,5个地形特征指标与土壤厚度的相关性均不显著。但在塔里木盆地北部,海拔、坡度和坡向与土壤厚度相关关系均为极显著(P<0.01),表明在较小的地貌单元建模,有望提高土壤厚度的预测精度。
2015年05期 v.37;No.207 18-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17K]以短花针茅荒漠草原植物种群为对象,对比分析自由放牧与禁牧(对照)区植物种群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物种相对生态属性和物种生态响应。结果表明:与禁牧相比,自由放牧使建群种短花针茅和优势种无芒隐子草生态位变宽,而优势种碱韭生态位变窄。短花针茅、碱韭和无芒隐子草3个主要植物种群按相对衰退性排序与对照相反,且3个主要植物种群的生态属性均为衰退性植物种群。自由放牧对种群衰退性或发展性的相对排序及生态响应速率产生影响,致使种群生态位宽窄、生态位重叠程度发生变化。
2015年05期 v.37;No.207 24-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16K]以祁连山东段高寒草甸为研究区域,设立划区轮牧(RG)、传统季节性放牧(CK)2种不同的草地管理方式,通过连续2年对植被群落结构、生物量、土壤紧实度和家畜体重的监测,探讨划区轮牧对高寒草甸冬春草场植物群落结构和家畜体重的影响,为建立高寒草甸合理、高效的放牧模式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划区轮牧区牧后可食牧草风干重总体与传统季节性放牧区变化无显著差异,划区轮牧能显著提高群落多样性和优势种比例(P<0.05),土壤紧实度在2种草地管理制度下均无显著性差异,生长季末,划区轮牧区绵羊体重显著高于夏场传统季节性放牧区(P<0.05)。
2015年05期 v.37;No.207 33-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14K]研究了刈割对内蒙古锡林郭勒大针茅典型草原群落特征及物种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短期刈割对于群落高度、群落密度以及群落生物量不具有显著的影响,但降低了现存量,同时可以显著(P<0.05)提高群落的多样性;除一年刈割一次处理外,刈割处理也显著提高了群落均匀度(P<0.05)。
2015年05期 v.37;No.207 40-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2K]研究了刈割频次和留茬高度对苜蓿、老芒麦和草地雀麦单播草地的产量和补偿性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多次刈割和齐地(或低留茬)刈割有利于苜蓿的超补偿生长,但随着刈割频次的增加苜蓿的产量和再生能力降低(P<0.01)。老芒麦的再生能力随着刈割频次的增加和留茬高度的降低而降低(P<0.01),但其总产量不受影响,在各刈割频次和留茬高度处理下均呈等补偿生长。随着刈割频次的增加,草地雀麦的产量和再生能力无明显变化,在各刈割频次下均呈等补偿生长,但齐地刈割会使其产生欠补偿生长。
2015年05期 v.37;No.207 46-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7K]以新牧4号紫花苜蓿为材料,在滴灌条件下设置150mm、225mm、300mm、375mm、450mm和525mm共6个灌水量并测定生育期、生殖格局、花部特征、种子特性等指标,研究不同灌水量对苜蓿生殖格局及种子产量的影响。试验表明,灌水量为375mm的处理现蕾期、盛花期、结荚期和成熟期较其他处理提前,225mm处理的各生育时期晚于其他处理;灌水量对旗瓣、翼瓣影响较小,对其他指标影响较大;375mm处理的种子产量最高,达1197.33kg/hm2,其构成种子产量的因素如单株分枝数(15.80个)、单枝花序数(11.05个)、单株荚果数(617.46个)、单荚种子数(4.35个)均高于其他处理。综合分析认为,灌水量375mm处理较其他处理更适合新疆昌吉地区紫花苜蓿制种。
2015年05期 v.37;No.207 52-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2K]采用钼锑抗比色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1株优良根瘤菌(Sinorhizobium meliloti gs1)和2株溶磷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 gs91和Bacillus sp.gs5)单独培养及混合后的溶磷量和IAA分泌量变化及菌剂对苜蓿苗期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混合菌株的溶磷及分泌IAA能力均有提高,其中菌株组合gs91+gs5+gs1的溶磷和分泌IAA能力分别达248.27mg/L和24.63μg/mL;混合菌剂的促生效果优于单一菌剂,以gs91+gs5+gs1组合效果最好,苜蓿的株高、根长、结瘤数、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粗蛋白质含量及含磷量等分别较对照增加了67.05%、37.62%、130.38%、86.44%、122.31%、36.02%和40.81%。
2015年05期 v.37;No.207 57-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1K]为了筛选防治苜蓿茎点霉叶斑病的有效药剂,采用生长速率法对其病原菌进行了室内毒力测定并进行了盆栽药效试验和大田药效试验。室内毒力测定表明,同一药剂抑菌率随浓度的增大而增加,其中96%丙环唑抑菌作用最强,EC50最小,为0.5690μg/mL。盆栽试验表明,96%丙环唑的防效较好,其EC50为4.778μg/mL;20个复配组合中,除了5个组合为加成作用,其余均为增效作用。大田试验表明,各单剂中以丙环唑防效最好,其有效剂量为250g/hm2时防效为78.18%;复配剂以丙环唑与代森锰锌有效剂量1∶1时的增效最明显。
2015年05期 v.37;No.207 62-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1K]采用不同微波强度对冰草种子进行处理,测定冰草种子的萌发特性和生理指标,结果表明:微波中低火处理冰草种子45s,其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比对照分别提高了4.8%、1.2%和18.8%,根长和芽长分别显著增长25.8%和12.9%(P<0.05),地上鲜重和地下鲜重分别增加1.4%和68.33%;叶片相对含水量、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与对照相比无显著差异,游离脯氨酸含量显著增加583μg/g(P<0.05)。表明适当强度的微波处理对冰草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萌发活力指数影响不显著,但显著影响种子根的生长、生物量的积累和抗逆性的增加(P<0.05)。
2015年05期 v.37;No.207 69-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35K]为探讨水分胁迫对罗布麻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生理效应,用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干旱对种子进行胁迫,研究不同浓度(0%、5%、10%、15%、20%、25%、30%)溶液处理对种子萌发率、日相对萌发率、萌发指数、活力指数、保护酶活性和有机调节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轻度干旱(5%、10%浓度时)胁迫下PEG促进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但与对照组比差异不显著。其后随着PEG浓度增加出现抑制作用,浓度越大,指标降幅越大。幼苗丙二醛、脯氨酸含量随PEG浓度增加呈上升趋势,可溶性蛋白含量、超氧化物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先上升后下降,过氧化氢酶活性变化不规律,总体呈下降趋势。
2015年05期 v.37;No.207 75-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85K]以白三叶种子、子叶节、离体成熟叶片为外植体,研究其对不同浓度潮霉素溶液的敏感性,以期为以潮霉素磷酸转移酶基因作为筛选基因的白三叶遗传转化体系构建提供参考。结果表明:白三叶不同外植体对潮霉素的敏感性存在差异。种子的最佳筛选浓度为40mg/L,处理7d后叶白化,胚根明显褐化而且生长停滞;子叶节的最适筛选浓度为30mg/L,处理3周后外植体明显褐化,不能正常诱导分化并达到最低致死浓度;离体成熟叶片的最适筛选浓度为25mg/L,处理7d后叶片黄化面积达30%以上,黄化现象明显。
2015年05期 v.37;No.207 81-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8K]在田间自然光照下对黑龙江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 L.cv.‘Longping No.1’)进行不同梯度遮阴处理,测定其叶面积、叶面积绝对扩展率、比叶重、株高、生物量、根冠比等指标,分析在不同遮阴情况下白三叶的形态和生长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适度遮阴显著增加了黑龙江白三叶的叶面积、叶面积指数以及绝对扩展率,但重度遮阴对其起到抑制作用;比叶重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遮阴促进植株的高度生长且对生物量有显著影响,轻度遮阴促进其生物量的增长,而中度、重度遮阴则降低生物量。黑龙江白三叶能较好忍耐30%左右的荫蔽度。
2015年05期 v.37;No.207 86-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15K]选用2岁内蒙古白绒山羊羯羊、母羊各6只,分别在6月及8月进行为期9d的放牧试验。观察放牧绒山羊采食牧草种类、部位,并进行模拟采样以分析链烷烃浓度。结果表明:羯羊与母羊采食牧草种类、部位无显著差异。6月份放牧羊主要采食芦苇、冷蒿、苣荬菜和马蔺,而8月份绒山羊则主要以苣荬菜、黄蒿、水稗、碱蓬、苍耳和虎尾草为食,仅苣荬菜同时出现在6月份和8月份绒山羊的日粮中,但采食部位却存在明显区别;本试验放牧绒山羊采食牧草部位的链烷烃浓度模式存在显著差异,可采用链烷烃技术分析放牧绒山羊的日粮组成。
2015年05期 v.37;No.207 92-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5K]采集相同海拔高度四种不同石漠化程度的灌丛草地土样,以岩石缝玉米种植地为对照,分离提取土壤微生物DNA,分析各样品中的真菌多样性指数,并进行真菌群落结构相似性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潜在石漠化样品E和轻度石漠化样品D真菌群落的香浓指数(H)与丰富度指数(S)均明显大于中度石漠化样品C、重度石漠化样品B和对照样品A(P<0.05),而且样品B与样品C的PCR-DGGE图谱相似性较高,样品D与样品E的图谱相似性最大,在系统树状图(UPGMA)中分为2大族群,表明土壤石漠化程度的强弱与真菌群落的复杂度和丰富度均呈负相关关系。在系统发育分析中,12个条带的测定序列聚成了12个分支,揭示灌丛草地土壤的石漠化进程同时伴随着土壤真菌群落结构逐渐演替的过程,不同石漠化程度灌丛草地的土壤真菌存在着群落结构的差异性和遗传背景的多态性。
2015年05期 v.37;No.207 96-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94K]<正>《中国种业》是由农业部主管,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和中国种子协会共同主办的全国性、专业性、技术性种业科技期刊。刊物覆盖行业范围包括大田作物、蔬菜、花卉、林木、果树、草坪、牧草、特种种植、种子机械等,信息量大,技术实用。读者对象为各级种子管理、经营企业的领导和技术人员,各级农业科研、推广部门人员,大中专农业院校师生,农村专业户和广大农业生产经营者。月刊,大16开,每期8元,全年96元。国内统一刊号:CN 11-4413/S,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1-
2015年05期 v.37;No.207 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0K]<正>《作物杂志》是中国作物学会和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主办的有关作物科学的学术类期刊。1985年创刊,曾荣获第三、四、五届全国优秀农业科技期刊奖、中国科协优秀科技期刊奖。连续入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农业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源期刊、中国科技期刊
2015年05期 v.37;No.207 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1K]<正>《草业学报》主要报道国内外草业科学及其相关领域,如畜牧学、农学、林学、经济学等领域的高水平理论研究和技术创新成果,发表国内外草业领域创新性的研究论文,刊载学术价值较高的草业科学专论、综述、评论等,探讨草业发展的新理论与新构思。其读者对象主要是从事农林牧渔、园林绿化、生态环境、国土资源等领域的科研管理及教学等专业人员。本刊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英国CABI文摘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生物学文摘》中国生物学文摘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核心期刊
2015年05期 v.37;No.207 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1K]<正>《草业科学》1984年创刊,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草学会和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主办,是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科技期刊。本刊为"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和CSCD核心库来源期刊。据2014年版科技部中国科技信息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总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分别为2294和0.775,在草原类期刊中综合排名分别为第2和第3。本刊主要刊载国内外草业科学及其相关领域,
2015年05期 v.37;No.207 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3K]<正>《植物遗传资源学报》是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和中国农学会主办的学术期刊,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核心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又被《中国生物学文摘》和中国生物学文献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据中信所2014年期刊学术影响因子年报统计,《植物遗传资源学报》影响因子为1.146(综合影响因子
2015年05期 v.37;No.207 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9K]<正>《中国草地学报》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和中国草学会共同主办的国家级草学学术期刊,主要刊登草原学、牧草学、草地学和草坪学等学科领域内有关草地与牧草资源、草地经营管理与改良利用、牧草遗传育种与引种栽培、牧草生理生化、草地建设与生态保护、草地生产与饲草料加工调制、草坪绿地、草业经济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等方面的"专题报告"、"研究报告"、"综述与专论"、"研究简报"等。读者对象为从事草业科研、教学、生产和管理的专家、学者、院校师生、领导及业内中高级科技人员,也适合农学、畜牧学、林学、环
2015年05期 v.37;No.207 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9K]利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镶黄旗1994~2014年牧草生长季逐月观测资料,对CENTURY模型进行了检验,通过检验的CENTURY模型模拟了镶黄旗典型草原1961~2014年地上净初级生产力(ANPP)动态,并分析了气象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CENTURY模型的ANPP模拟值具有代表性,模拟值与观测值相关性较好,能够较好地反应镶黄旗典型草原ANPP的季节性和年际性变化;镶黄旗典型草原地上生物量的主要限制因子是降水,其次为年平均最高气温和生长季平均最高气温;未来镶黄旗典型草原气温、降水和ANPP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ANPP变化速率为每10年增加0.131g/m2,随温度和降水增加,气温对镶黄旗典型草原ANPP的负效应将会进一步加强。
2015年05期 v.37;No.207 103-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34K]采用LI-6400光合测定仪,在晴朗天气对长叶红砂成熟叶片的光合有效辐射(PAR)、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等进行了测定,研究其光合特性。结果表明:长叶红砂Pn日变化呈双峰曲线,主峰出现在12∶00,次峰出现在17∶00,存在光合"午休"现象,非气孔限制是"午休"主要原因;Pn变幅为5.91~12.45μmolCO2/m2·s,Tr变幅为3.75~14.31mmol H2O/m2·s;Pn与气孔导度、细胞间CO2浓度达到极显著相关水平(P<0.01),与Tr达到显著相关水平(P<0.05),与PAR、叶周围气温、大气相对湿度、大气CO2浓度及大气水汽压亏缺相关性不显著。
2015年05期 v.37;No.207 109-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94K]为了明确苜蓿叶部病害发病率与气象因子之间的关系,以黑龙江省不同地区紫花苜蓿为研究对象,分析苜蓿叶部病害发病率、病害严重度现状,并对苜蓿叶部病害发病率与温度、湿度、降雨量和风速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5~7月份,黑龙江各地区苜蓿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5月份只有大庆地区出现病害;6月份大庆、牡丹江病害程度相对较轻,兰西、民主、佳木斯、青冈等地区病害程度较重。7月份,各地区病害程度均加重,其中以佳木斯病害程度最严重。各地区随月份推移,温度与苜蓿发病率呈显著正相关,大部分地区的降水量、湿度和风速与苜蓿发病率没有显著相关性。
2015年05期 v.37;No.207 114-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87K]<正>本刊2015年第37卷第3期第92~98页发表的《内蒙古典型草原不同放牧强度下羊草光合生理生态特性分析》一文,由于作者笔误,第92页关于样地设置的描述"T2为5~7月放牧"应为"T2为5~9月放牧",特此更正。
2015年05期 v.37;No.207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3K]<正>获奖情况:(1)1985~1989年度内蒙古自治区优秀期刊;(2)中国农业科学院优秀科技期刊;(3)内蒙古自治区首届优秀科技期刊;(4)华北地区第二届优秀期刊;(5)全国农口学会第二届优秀期刊;(6)内蒙古自治区第二届优秀科技期刊;(7)《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8)第三届全国优秀农业期刊;(9)第四届全国优秀农业期刊。被收录情况:《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第一版、第二版全国畜牧类核心期刊,2008年版(即第五版)
2015年05期 v.37;No.207 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9K]相关知识
中国草地学报
欢迎访问《植物保护学报》网站!
放牧对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和功能权衡关系的影响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24年1期电子杂志
欢迎访问《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辑部网站!
短花针茅荒漠草原土壤养分对不同载畜率的响应
中国木本植物幼苗生长对光照强度的响应
温度与降水协同作用对短花针茅生物量及其分配的影响
青藏高原高寒草甸植物群落结构和功能对施肥和刈割干扰的响应研究
物种多样性和功能群多样性与生态系统生产力的关系——以内蒙古短花针茅草原为例
网址: 中国草地学报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79564.html
上一篇: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
下一篇: 气候变化对太岳山中部油松单萜烯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