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海昏侯博物馆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使命,推出考古百科——探索科普展,以考古追寻文明之源,以文物讲述文化之美。
第一单元 地层学
地层学 是区分遗址诸堆积并确定其先后顺序的学说,也叫层位学,它认为遗址是由不同层次的堆积由早到晚逐次堆积而成。
地层的由来 :几千年前,还在使用石质工具的人们发现了一个宜居的地方,他们在这里生火做饭,搭建房屋,制作石器工具。之后因自然灾害或者其他原因,他们离开了,然而他们建造的房屋、石质工具、埋葬的逝者遗留在这里,形成了最早的文化层。
若干年后,之前的生活痕迹被覆盖,这片土地迎来了新的主人。随着技术的进步,这时的人使用铁制的工具,建造房屋时会用瓦修筑屋顶。同样,在生活了很长时间后,发生了水旱灾害或战争动乱,大家饥寒交迫,只能背井离乡。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房屋倒塌,生活用品被掩埋。日月如梭,沧海桑田,他们的生活痕迹也被厚厚的土层覆盖,形成了时代稍晚的文化层。
最后,生活在现代的我们来到了这里。我们修筑钢筋混凝土的房屋,用着冰箱、彩电、洗衣机,在沥青铺筑的路上驱车疾驰……所有的一切都似曾相识。只是在我们离去后,留下的也只是属于我们这个时代才有的器物。而这就是最晚的文化层了。
文化层 ,就是人类活动后遗留下的地层。就像上述的故事中提到的那样,代代堆叠。每一个时期的人类活动都形成了一个甚至多个文化层。
如何在发掘中分辨不同时期的文化层和文化堆积呢?由于各时期自然气候差异,人类活动性质不同,导致自然土壤形成不同的颜色、松软程度等差异,同时土层内的包含物也不尽相同,比如早期的文化层一般多会发现陶器碎片,而晚期的则一般多会发现瓷器碎片。
海昏侯墓园土层堆积
如何判断年代呢?在考古发掘工作中经常根据叠压和打破这两种关系判断。文化层和文化堆积间的叠压关系,和三明治分层类似,从上到下依次平铺一层面包、一层蔬菜、一层肉饼一样,它们之间的关系就是叠压,且越靠上层,年代越晚。
打破关系,是晚期人类活动对早期人类遗留的一种破坏,如在早期的房址废弃后,在房址范围某个地方,晚期的人又挖了一个坑,破坏了房屋的墙壁。坑的修建年代必然晚于房屋建造的年代。准确把握文化堆积间的叠压打破关系,就能把握其相对年代的早晚关系,复原人类历史活动的轨迹。
第二单元 生物考古学
生物考古学 是研究考古遗址出土人类遗骸的学科,它可以为我们提供个体身份、食物结构和生计方式、人类行为、人与环境的关系、人群间互动以及古代医疗等多方面的信息。由于不同国家的学科划分和学术传统的不同,对这一学科的命名也有所不同。在美国,生物考古学属于体质人类学(Physical Anthropology)的研究范畴,而后者是人类学(Anthropology)下的二级学科,受此种学科划分方法影响,国内一些大学将其命名为“体质人类学”。在英国,考古学(Archaeology)与人类学相互独立,因此生物考古学被划归为考古学的范畴。
刘贺墓出土牙齿
进行生物考古学研究必须遵循一定的标准或规程,为此我国特别制订了《田野考古出土体质人类学人骨标本采集及实验室操作规范》,实验过程中首先需要对骨骼和牙齿进行鉴定,对人骨的部位等进行初步判断,然后进行年龄、性别的鉴定,还可以通过测量和非测量性状判断先民所属的类型。
通过对人类遗骸的形态学观察和生物、化学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人群的健康、饮食、劳动状况、遗传结构和医疗卫生水平等,比如利用稳定同位素分析法,对出土遗骸进行元素对比分析,可以知道他们生前是以那种食物为主食;利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古人牙齿的磨损程度,可以了解他们食物种类和烹煮方式的变化;通过古人的DNA鉴定了解古人的亲属关系和人类起源;通过观察骨骼病变特征和骨骼上的细菌DNA分析了解古人的疾病情况等等。
可以说,生物考古为考古学研究提供了更为直接的证据,帮助我们更清晰地认识古代人群和古代社会。
第三单元 动物考古学
动物考古学 是通过收集、鉴定、量化、测试和分析动物遗存,认识古代存在的动物种类、当时的自然环境、古代人类与动物的各种关系及古代人类的行为特征的一门科学。动物考古学以动物遗存为主要的研究对象,旨在探究古代人类与动物的关系,研究不同时空的古代人类在饮食、农业、生活、运输、医药、语言、文字、艺术、宗教、祭祀、战争等多个方面获取和利用动物的方式以及演进,因此,动物考古学的研究内容可以触及古代社会的方方面面。
海昏侯墓车马坑发掘现场
海昏侯刘贺墓车马坑正射影像图
在考古发掘过程中,我们首先要全面地采集动物遗存,除了采集肉眼可以看到的动物遗存之外,还要对特殊遗迹的土进行水洗筛选,获取那些肉眼不易发现的动物遗存,这样,我们才能具备比较全面地阐述与当时人的行为相关的动物遗存资料。
其二,把采集的动物遗存清洗干净,拼接粘对,注明发掘出土的位置。
其三,进行鉴定分析,确定动物的种类、骨骼的部位及左右,对牙齿和骨骼的关键点进行测量,获取相关的尺寸数据,观察骨骼表面残留的各种痕迹。
其四,全部的基本信息都要输入数据库,然后进行统计、分析,选取典型标本进行DNA、碳氮稳定同位素及锶同位素研究。
最后,结合考古学的发掘背景进行全面探讨,即把考古发现的各种现象和动物遗存的初步研究结果结合到一起,对当时的人和动物的关系做一个综合性的分析研究。这就是动物考古学研究的一般方法。
除了一般的研究方法以外,还要掌握鉴定家养动物的方法,由于动物在被人饲养和利用的过程中,其形体、心理、基因谱系都会发生变化,会产生特殊的病理现象,其年龄大小、雌雄性别比例、数量多少、饲料种类和数量皆在人的掌控之中,各种利用动物的方式皆由人来决定,这一切都会或多或少地反映在发掘出土的动物牙齿和骨骼之上,因此要通过形体特征观察、几何形态测量、病理现象观察、年龄结构统计、性别特征观察、数量比例统计、随葬或埋葬现象观察、古DNA分析、碳氮稳定同位素分析等方法对动物遗存是否属于家养动物进行科学的判断。
第四单元 植物考古学
植物考古学 是借助植物学的方法分析考古发现的古代植物遗存,了解古代人类与植物的相互关系,从而复原古代人类生活方式和阐释人类文化的发展与过程。
植物考古学的研究对象是与古代人类生活直接或间接相关的植物遗存。直接相关就是指那些被人类利用的植物,包括食物、燃料、建筑材料、工具、用具等;间接相关是指那些虽然对人类没有利用价值,但却间接地影响到人类生活的植物,比如依附在人工生境的各种杂草。植物是有机物质,长期埋藏于土壤中会腐朽消失,所以不是所有的与古代人类生活相关的植物都能够长期保存在文化堆积中,最终成为植物遗存被考古发现。
海昏侯墓中提取的谷物遗存:稻。
有幸能够长期埋藏在考古遗址文化堆积中的植物遗存分为植物大遗存和植物微小遗存,植物大遗存用肉眼或低倍显微镜就可以看到,而植物微小遗存则必须通过高倍显微镜才可看见。植物大遗存分为三个类别:炭化植物遗存、特殊保存条件下的非炭化植物遗存、木材碎块和炭化木屑。植物微小遗存也分为三个类别:孢粉、植硅体和淀粉粒。通过对这些植物遗存的研究,可以了解植物在古代人类生活中的地位、人类的饮食结构、植物对考古学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所起的作用、农业的起源及其与文明起源的关系、生态环境对人类生活的制约和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等。
海昏侯墓中提取的谷物遗存:麻。
海昏侯墓中提取的甜瓜种子。
海昏侯墓中提取的梅核。
植物考古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始于上世纪60年代,其标志是浮选法的出现。中国的浮选工作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初期,浮选法在国内的普及则晚至本世纪初。
考古发掘中植物遗存的获取和分析,大致遵循土壤样品采集——植物遗存提取——植物遗存鉴定——量化分析等步骤。浮选样品的采集可使用剖面采样、针对性采样、网格式采样等方法。水波浮选器是提取植物遗存的有效工具。
第五单元 环境考古
环境考古 是通过遗址及其周边环境的考察和采样分析,恢复各种时空尺度的地形地貌、水文、植被、气候、土壤、动物等自然环境,研究自然资源、自然灾害对区域社会文化发展的影响,了解古代人类对自然环境的认知和利用,探讨自然环境对聚落选址、生产布局、食物结构、经济形态、文化演进、人类迁移的影响以及人类对环境的作用等人地关系问题的考古学分支。环境考古的概念于20世纪30年代提出,60年代形成为一门学科,该学科与第四纪地质学、古动物学、古植物学、物候学、土壤学、古气候学等关系密切。
海昏侯国都城遗址航拍图
海昏侯墓园地形地貌
环境考古的研究内容最主要的是两个方面:
一、古代环境的复原。
古环境复原的方法十分多样,如通过野外调查、测量和沉积物分析,并结合卫星和航空影像、地质地理图件等的分析,可以复原古代地貌和水文环境特征;通过古代土壤样品的微结构和物理化学性质分析,可以复原古代土壤的性质;通过对考古遗址和自然沉积物中保存的动物骨骼分析,可以确定动物的种类,并可鉴别出属于家养或野生动物等等。为了保证古环境分析的可靠性,往往对同一环境要素进行多种分析,以便互相验证。
二、人地关系的分析研究。
不同的人地关系思想或理论影响了不同的考古学家群体,如环境决定论、文化决定论、环境适应论、环境或然论等。
在环境考古领域,最常用到的方法是孢粉分析法。孢粉是指植物孢子和花粉,产量大,抗酸碱抗高温,可较好地在地层中保存下来,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地层中所含的孢粉种类推测当时遗址存在时的植被面貌及那些植物所适应的气候、生态特征,进而推断古代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古气候,了解古代的农业状况和古人对植物的利用情况,探讨古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以及人地关系等等,同时,通过比对已知的全新世的孢粉带以及碳十四年代测定,我们可以进一步确定考古遗址的年代。可以说,孢粉分析是环境考古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也是目前重建古气候环境最好的指标。
结 语
100年来,几代考古人筚路蓝缕、不懈努力,取得一系列重大考古发现,为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关知识
海昏侯
园林师侯建良:栽好树 种好花 做好人 造好景
【柳侯公园】鲜切花养护小妙招
南方文物杂志
2024上海春节赏梅花好去处推荐
花开海上生态园梅花时间一览(花期播报)
本草中国丨连接世界与中国的香药本草
海芋花 海芋花百科
广州海丝 面向未来
美极了!20万株月季花开成海
网址: 海昏侯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37613.html
上一篇: 郭荣臻 靳桂云 |
下一篇: 十大考古参评项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