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驱动发展 提高气象灾害防御能力——S7应对气候变化与农业气象防灾减灾》 2013年
收藏 |
论文排版
李耀先 莫建飞 黄梅丽 李莉 廖雪萍 开通知网号
【摘要】:采用广西木棉主要物候资料、气象常规观测数据,结合相应地理空间数据资料,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功能支持,研究广西木棉物候期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建立广西木棉物候期与主要影响气象因子的关系模型,绘制出广西木棉各物候期受光、温、水等主要影响气象条件和随经度、纬度、海拔高度等地理因素影响的GIS分布图:同一木棉物候期,较早发生的区域包括沿海部分县市(北海、钦州、防城港等),右江河谷地区(平果、田东、田阳等)以及桂东南地区;较迟发生的区域主要分布在桂北的柳州、河池等地区;不同物候期发生早迟顺序的规律性有所不同,芽膨大期(花芽),自东南向西北推迟;开花期(始期)和开花期(盛期),自南向北推迟;芽开放期(叶芽)、展叶期(始期)和展叶期(盛期),自西南向东北推迟。
下载App查看全文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个人查重>> 个人AIGC检测>> 文献综述>>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AdobeReader仅支持PDF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娇;贵州省石漠化与植被物候特征耦合关系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9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凌云;覃峥嵘;李家文;近48年柳州市侯温度及季节变化分析[J];气象研究与应用;2009年02期 2 蒲金涌;姚小英;姚晓红;许彦平;王位泰;气候变暖对甘肃黄土高原苹果物候期及生长的影响[J];中国农业气象;2008年02期 3 莫海清;崇左市半个世纪的气温及降水气候特征分析[J];气象研究与应用;2008年S2期 4 丁美花;苏永秀;李政;孙涵;广西山区气候资源小网格推算模型[J];山地学报;2007年01期 5 黄珍珠;李春梅;广东木棉、苦楝主要物候期温度指标及其农业气候意义[J];广东气象;2006年04期 6 徐雨晴,陆佩玲,于强近50年北京树木物候对气候变化的响应[J];地理研究;2005年03期 7 黄中雄木棉树物候期预报农作物适播期模式探讨[J];广西农业科学;2004年06期 8 陈效逑,张福春近50年北京春季物候的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J];中国农业气象;2001年01期 9 涂方旭,李耀先,覃峥嵘,李秀存,梁隽玫,张永强广西气温的气候变化分析[J];广西气象;2000年03期 10 韦京华,李耀先木棉树物候期的农业气候意义[J];广西气象;1998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彦茜;肖登攀;柏会子;陶福禄;中国作物物候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与适应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19年02期 2 孙桂兰;雷亚平;熊世武;张正贵;王占彪;李亚兵;气候变化对湖北省棉花物候期的影响[J];中国棉花;2019年07期 3 李瑞英;气候变化对菏泽草本植物物候期的影响[J];沙漠与绿洲气象;2015年01期 4 刘玉洁;陈巧敏;葛全胜;戴君虎;气候变化背景下1981~2010中国小麦物候变化时空分异[J];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8年07期 5 向文倩;王文娟;任明迅;木棉文化的生物多样性传统知识及其传承与利用[J];生物多样性;2023年03期 6 朱欢;《木棉礼赞》[J];上海纺织科技;2023年09期 7 韦荷琳;慕楠;基于大市场营销理论的木棉枕营销策略研究[J];商业经济;2021年03期 8 杨尧;杨尧作品[J];美术学报;2021年03期 9 麦维欣;木棉翩跹[J];中国研究生;2021年10期 10 潘炳康;木棉伴舟[J];广西电业;2020年Z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耀先;莫建飞;黄梅丽;李莉;廖雪萍;广西木棉物候与气候变化关系的分析研究[A];创新驱动发展 提高气象灾害防御能力——S7应对气候变化与农业气象防灾减灾[C];2013年 2 李少球;木棉,岭南的英雄树[A];花卉研究20年——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建所20周年论文选集(1984-2004)[C];2004年 3 曹秋玲;关于我国古代棉与木棉名实问题的探讨[A];2006年上海市科学技术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车少静;智利辉;赵世林;石家庄自然物候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A];中国气象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朱跃武;关于木棉湾6·29地质灾害发生后的思考[A];第二届全国工程结构抗震加固改造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6 张晓艳;杨曙光;谭帅霞;李燕芳;肖红;施楣梧;徐坚;天然木棉纤维浸润性能研究及其表面结构表征[A];2007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7年 7 杨丽萍;秦艳;张存厚;冯旭宇;杨丽;气候变化对大兴安岭兴安落叶松物候期的影响[A];第33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S5 应对气候变化、低碳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C];2016年 8 韦苏文;先生好比木棉红[A];民间文化的忠诚守望者——钟敬文先生诞辰110周年纪念文集[C];2013年 9 王新;山东四季的划分及气候变化特点[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气候变化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10 廖碧婷;黄俊;李少群;谢智勇;王四化;林蟒;成明;广州地区梅花开花物候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分析[A];第34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S12 提升气象科技水平,保障农业减灾增效论文集[C];201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新星;多层木棉毡复合材料吸隔声特性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23年 2 农辉锋;木棉村“四清”运动[D];上海大学;2010年 3 赵小雷;上海滨海盐土地绿化树种叶物候格局及适应策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7年 4 肖红;木棉纤维结构和性能及其集合体的浸润与浮力特征研究[D];东华大学;2005年 5 张明伟;基于MODIS数据的作物物候期监测及作物类型识别模式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6年 6 李娜;气候变化对棉花生长和产量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21年 7 张瀚;气候变化与城市化对珠三角地区城市洪涝灾害风险影响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9年 8 NGARUKIYIMANA Jean Paul;卢旺达旱涝和气温的气候变化及其与疟疾活动[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8年 9 张振国;新疆塔里木盆地南缘地区近现代气候变化及环境响应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8年 10 吴金甲;中国居民气候变化认知理论与实证研究[D];兰州大学;201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梦岚;利用木棉特性的阻隔织物研制[D];东华大学;2015年 2 梅帆;木棉纤维改性及其靛蓝染色性能研究[D];武汉纺织大学;2014年 3 马德林;木棉织物的预处理工艺与产品性能研究[D];东华大学;2019年 4 张振方;木棉集合体在户外睡袋填充料中的应用研究[D];西安工程大学;2016年 5 慕楠;H公司木棉枕营销策略研究[D];广西大学;2021年 6 李杨;木棉纤维性能及纺纱工艺的研究[D];西安工程大学;2012年 7 冯洁;木棉相变储能材料的制造工艺与性能研究[D];东华大学;2006年 8 张乐;云南开远木棉棉纤维色泽改良初探[D];云南大学;2020年 9 陈博;超声波处理工艺对木棉/棉混纺纱线性能影响的研究[D];东华大学;2012年 10 于伟琦;木棉基多孔碳材料的制备、表征及其吸附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2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海南日报记者 张文君 刘婧姝;一样的木棉 不一样的风景[N];海南日报;2023年 2 海南日报记者 刘婧姝;山海乡约木棉红[N];海南日报;2023年 3 本报记者 刘德安 通讯员 吕云 邹福萍;南国“小木棉”悄然绽放[N];中国国防报;2023年 4 本报记者 王斐;“木棉”花开 情暖社区[N];石嘴山日报;2019年 5 南方日报高级编辑 田东江;木棉[N];南方日报;2016年 6 记者 徐恒杰;木棉开发可成为环境友好型大产业[N];农民日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陈明桂;黎明华:像红木棉一样扎根边陲[N];广西日报;2020年 8 本报记者 朱进军 本报通讯员 阳莉 曾广湘;盛开在复兴号上的红木棉[N];人民铁道;2020年 9 本报记者 李颖;“木棉之死”折射专业性缺失[N];中国花卉报;2011年 10 本报记者 韦茂明;对乘客的责任成就“红木棉”精神[N];法治快报;2007年
相关知识
广西木棉物候与气候变化关系的分析研究
粤中地区木本植物春季物候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近150年北京春季物候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揭示青藏高原沼泽植被物候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近40年中国植物物候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
中国木本植物物候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
大杜鹃自然物候现象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浅析
物候与天气的关系
长白山地森林植被物候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
气候变化对于南京林业大学校园花卉物候期的影响开题报告
网址: 广西木棉物候与气候变化关系的分析研究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376261.html
上一篇: 三峡库区上游马尾松生长及其与气候 |
下一篇: 玉米株型在高产育种中的作用 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