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视野下的民间文学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摘要:民间文学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教师在民间文学教学过程中如何贯穿“非遗”理念,增强学生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的兴趣尤显重要。本文从教学实践出发,探讨通过民间文学教学有效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途径:结合本地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进行创新教学;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和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积极性;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延伸课堂教学,培养学生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引导学生成为优秀的文化传承人。 关键词:非遗视野;民间文学教学;探索;实践 20XX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将“口头传说和表述”列为“非遗”首项内容。20XX年,我国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将“传统口头文学”列为“非遗”的重中之重。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运动的迅速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念逐渐深入人心。作为“口传遗产”重要表现形式的民间文学日愈受到重视,在许多高校已开设有“民间文学”课程。“民间文学的教学对象——大学生,未来有一部分会成为文化工作者、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者,需要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理论知识,由此,从非遗理念出发对民间文学进行教学改革就成为满足教学对象需求的必然要求。”本文以本人的教学实践为例,探讨在民间文学教学过程中如何贯穿“非遗”理念,培养学生的“非遗”保护意识,有效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推进民间文学学科建设等问题。 一、充实课堂教学内容,撒播鲜活的民间文学知识 目前,全国的民间文学教材有不少版本,内容却大同小异,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出现同质化和模式化倾向。不同地方的高校应根据本校学生的民族情况和本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状况,灵活地将本土和他者的民间文学知识融入课堂,有针对性地讲授课程,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笔者所执教的广西民族大学的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其中大部分又属少数民族,他们带着各自的民族身份、特征和习惯走入民间文学课堂,如果只是按照既成教材的内容照本宣科地讲授,教学效果肯定不佳。笔者灵活利用课堂平台,根据情况引导学生讲述他们知道的相关民间文学知识,如神话、传说、故事、歌谣、谚语、歇后语、民间说唱等,许多学生认真、开心地向大家讲述自己熟知的知识,其他学生也听着新鲜,增长了见闻,提高了学生学习民间文学的积极性。 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结合本地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进行创新教学。如 《刘三姐传说》 《百鸟衣的故事》、壮族嘹歌、侗族大歌、那坡壮族民歌、瑶族蝴蝶歌、马山壮族三声部民歌、刘三姐歌谣、桂南采茶戏、彩调、壮剧、南宁邕剧、侗戏等等,这些民间文学形式已经被列入国家级或广西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有的还被改编成戏剧、电影、电视、曲艺、舞蹈、绘画、音乐等,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都可以引进教学环节,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对身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 同时注意课程内容更新。一是适当调整课程的相关内容,二是吸收学科最新的研究成果,使课程内容既有本学科的基本构架与范畴,又充满着前沿理论色彩与现代生活气息。例如民间文学的理论部分增加民间文学的多学科透视、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间文学、网络游戏与旅游展演中的民间文学、民间文学影视等内容;历史部分增加歌谣学运动、现代传媒语境中的民间文学等内容;研究方法方面增加田野调查、符号学、传播学、文化生态学等内容,增强学生追踪学术前沿的意识与兴趣,关注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间文学在现代社会中的命运。 二、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增强学生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的兴趣 课堂教学过程中,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和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积极性。 (一)使用多媒体教学 黄永林教授指出:“在教学中要注意传统的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手段运用的有机结合, 要充分使用多媒体教学课件进行教学, 利用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和动画等手段,生动形象地讲述复杂深奥的民俗學的理论知识。” 笔者通过教学实践也认为,利用图片、音频、视频、文字、动画等手段,制作多媒体课件,让学生了解某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实属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例如,在讲到《牛郎织女》传说时,笔者制作了10多张幻灯片,内容包括思考题、牵牛星和织女星的天文星象图、民间牛郎织女的图画、历代记载牛郎织女的文献以及专题片《中华民俗大观》《百家讲坛》中对牛郎织女传说的解说,可听可视可感。在讲民歌时,给学生播放“花儿”“壮欢”“蝴蝶歌”等民歌音像,在讲述神话、故事时,播放影视《妈祖》《壮锦》《妈勒访天边》、黄梅戏《天仙配》、京剧《白蛇传》、电视连续剧《梁山伯与祝英台》等,立体地呈现出各种语境中的民间文学,加深了学
相关知识
园艺植物育种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农业推广学》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园艺专业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doc 全文免费
园艺专业“花卉学”教学改革的探索和实践
【边疆讯息】韦仁忠:原生到再生:非遗保护语境下西北“花儿”的传承与创新
大美非遗 和合天下 首届北京国际非遗周将在京举行
草本园艺植物栽培学实践教学改革
“非遗”视域下看花儿的保护与传承
非遗保护应保护什么和不保护什么?
浅析非遗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以南京非遗文化项目绒花为例
网址: “非遗”视野下的民间文学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docx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380568.html
上一篇: 万圣节之南瓜灯任务介绍 |
下一篇: 2018万圣节南瓜灯图片 万圣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