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友好型肥料研制与产业化”是国家“十五”863计划课题的研究成果。课题以研制大田作物环境友好型肥料为目标,发展有中国特色的新型缓/控释肥料技术,搭建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环境友好型肥料技术平台,为肥料产业技术升级、作物生产与生态协调、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技术创新与产业化研究相结合,系统开展了树脂包衣控释肥料的研制与产业化、营养材料包膜控释肥料的研制与产业化、固-液反应成膜控释肥料、保水型控释肥料、防病功能肥料、新型控释材料及其性能、促释防固定高效磷肥技术、控释肥料综合评价体系8个方面的研究。建立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包括:(1)研制出系列镁钙素和二价金属磷酸铵钾盐类无机营养型控释材料,木素和腐殖酸类有机型包膜和胶结控释材料,可降解的树脂包衣控释材料等,突破了无机材料控释期短的技术关键,胶结型控释材料具有物理、化学和生物联动控释功能;(2)发明了促-缓双向控释磷肥生产新技术、无干燥工艺的固-液反应成膜新技术,创新研制了连续型树脂包衣设备,建立了树脂包衣控释肥料无间歇连续性生产技术;(3)建立了以水、沙、土培方法测定控释肥料养分释放率的技术,构建了包膜控释肥料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项目研究共申请了22项专利,已获得授权专利11项,其中国外专利2项;研制的控释肥料新产品中,有2个获国家重点新产品证书;建成16条产业化生产线,年生产能力达到28.8万吨;新产品在国内13个省(市、区)的大田作物、蔬菜、果树、林木花卉、草坪以及沙漠人工植被、矿山植被修复等进行了广泛试验推广,累计应用面积达676多万亩,节支增收6.41亿元;新产品出口澳大利亚、新加坡、日本、马来西亚等国家,累计出口控释肥料1.153万吨,销售收入3518.73万元,获利518.98万元,为国家创汇425.0万美元;课题培养研究生28名;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59篇;获国内外奖励8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知识
推广环境友好型农药的生态植保路径
新型肥料
环境友好型技术
什么是环境友好型社会
什么是“环境友好型社会”?
涂同明:试论农业机械化与两型农业建设
环境友好型园林病虫害管理.docx
北京旅游业建设环境友好型与资源节约型示范产业研究
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法制保障
环境友好型病媒防治政策和法规
网址: 环境友好型肥料研制与产业化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382864.html
上一篇: 5种适合小花园种植的优质花卉推荐 |
下一篇: “第五届环境友好型农药制剂加工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