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背景
城市微气候是指城市内部相对于周边地区形成的特殊气候条件。城市微气候问题主要包括城市热岛效应、缺乏通风和降水不足等。城市热岛效应是指城市中心区域相对于周边地区温度更高的现象,由于城市中大量的人工建筑和硬质表面,导致太阳辐射能量的吸收和储存增加,使得城市温度上升。缺乏通风是由于高楼大厦、狭窄的街道和缺乏绿地等因素导致空气流动受阻,影响了城市空气的质量和循环。此外,城市化过程中的土地覆盖变化也会导致降水模式的改变,使得城市面临着降水不足的问题。在解决城市微气候问题的过程中,风景园林设计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风景园林设计通过引入自然元素和生态原则,可以改善城市的气候状况,提高人们的舒适度和生活质量。风景园林设计可以包括城市绿地系统的设计、水体景观的规划和建筑物绿化的布局等方面。通过合理布局和设计城市绿地,可以降低城市热岛效应,增加绿色覆盖,提供防风降温的功能。水体景观设计可以通过引入水体元素,调节城市气温,增加湿度,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建筑物绿化设计可以通过在建筑物上增加绿色植物,降低室内温度,改善空气质量,并提供舒适的室外环境。目前,国内对于气候以及城市整体节能以及城市设计策略整合方面还是欠缺的,在20世纪90年代,中国开始对微气候的舒适度进行研究,其主要是通过改进国外的WGBT指标,以此来建立室外环境的物理参数来计算WGBT的方式来分析室外热环境的舒适度与安全性,但是这一研究不能直接用于用于微气候规划设计之中,因为其使用者的期望值与自然因素不同。就目前来看,国内对微气候用于景观设计之中的研究还任重道远。
本论文旨在探讨如何通过风景园林设计来改善城市微气候。介绍城市绿地系统设计、水体景观设计等方面的方法和策略,以期为改善城市微气候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二、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在微气候调节中的实践应用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在微气候调节中的实践应用,体现在城市规划与设计中对绿地布局的优化与植物配置的科学性。在城市热岛效应显著的区域,通过增加绿地面积和提高植被覆盖率,可以有效降低区域温度。例如,上海市通过增加城市公园和屋顶绿化,使得中心城区夏季平均气温下降了1-2°C。这种温度的降低,不仅提升了居民的舒适度,还有助于减少城市能源消耗,实现节能减排。在风速调节方面,城市园林绿地通过构建绿色缓冲带和风道,引导风向,减缓风速,改善了城市风环境。例如,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设计,就充分考虑了风速调节功能,通过树木的排列和地形的利用,形成了有效的风速减缓区域。
空气质量的改善也是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实践应用的重要方面。城市绿地能够通过植物的吸附作用,减少空气中的悬浮颗粒物和有害气体。研究表明,每公顷城市绿地每年可吸收约200公斤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城市绿地还能通过增加城市植被覆盖率,提高空气中的负氧离子含量,对改善空气质量起到积极作用。在植物配置方面,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应根据微气候调节的需求,选择适宜的植物种类。例如,选择具有较强蒸腾作用的植物,如香樟、悬铃木等,可以有效增加空气湿度,降低温度;而选择抗风性强的植物,如松树、柏树等,则有助于风速的调节。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在微气候调节中的实践应用,不仅是一项技术性工作,更是一项关乎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系统工程。
在实施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城市的地理位置、气候特征、人口密度以及居民的日常活动习惯等因素。例如,在气候炎热的地区,应优先考虑增加水体和植被覆盖率,以提高蒸腾作用,降低城市温度;而在风速较大的地区,则应通过种植抗风性强的树种,构建防风林带,以减少风害。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规划与设计还应充分考虑居民的实际需求,如休闲、运动、社交等。通过设置多功能的公园、广场和绿道,不仅可以为居民提供丰富的户外活动空间,还能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和活力。例如,公园内的儿童游乐区、健身器材区和休闲座椅区,能够满足不同年龄段居民的需求,提升他们的幸福感和满意度。为了进一步提升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在微气候调节中的效果,还应加强绿地的管理和维护。
三、优化城市园林绿地系统以提升微气候质量的策略
城市规划应将绿地系统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科学布局,形成连续的绿色网络。这不仅能够提供生态服务,还能增强城市的景观连续性和美学价值。例如,通过在城市中心区域设置大型公园,以及在居民区周边布置小型绿地和街头花园,可以形成多层次、多功能的绿地系统,有效改善城市微气候。在绿地设计方面,应注重植物种类的多样性和配置的合理性。选择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植物种类,利用其自然生长特性,形成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生态系统。例如,乔木和灌木的混合种植可以提供多层次的蒸腾作用,增强空气湿度调节能力。同时,地被植物和草坪的使用,可以进一步提高地表的水分保持能力,降低地表温度。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管理同样重要。通过定期的维护和更新,保持绿地的健康和活力,确保其微气候调节功能的有效发挥。应加强对绿地系统的监测,及时评估其对微气候的影响,为未来的优化提供数据支持。在提升微气候质量的同时,还应考虑绿地系统的多功能性。例如,将绿地与城市雨水管理相结合,通过设置雨水花园、渗透性铺装等措施,增强城市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利用能力,减少城市洪涝风险,同时提高绿地的生态服务功能。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优化还应与城市交通、建筑等其他系统相协调。通过绿色交通网络的构建,如自行车道和步行道的设置,可以减少机动车的使用,降低城市热岛效应。鼓励绿色建筑设计,如屋顶绿化和墙体绿化,可以进一步扩展城市绿地面积,提高城市空间的生态效益。
四、结论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对调节城市微气候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科学规划与设计,以及有效的管理和维护,城市园林绿地不仅能有效改善城市温度、湿度、风速等微气候条件,还能显著提升空气质量,为城市居民创造更加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城市园林绿地的优化与多功能性开发,如与雨水管理、绿色交通和绿色建筑的结合,将进一步增强城市的生态韧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未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优化策略将对城市微气候的改善和城市环境质量的提升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李晓东.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对微气候影响的研究[J]. 中国园林,2015, 31(2): 45-50.
[2] 张建华,王晓东. 城市绿地对城市微气候的调节作用[J]. 城市环境设计,2017, 4(2): 33-38.
[3] 赵丽华,刘强.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微气候改善[J]. 城市发展研究,2018, 25(1): 82-88.
...
相关知识
城市微气候调节策略研究.pptx
城市微气候改善策略
城市微气候优化策略
城市园林景观生态学微气候因素的调节设计
城市公园游人行为与植物群落微气候调节效应适应性研究
严寒地区城市公共服务区微气候调节方法及环境优化策略
城市微气候改善措施
湿热地区城市微气候调节与设计(关于湿热地区城市微气候调节与设计简述)
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对微气候的改善探讨
浅析城市微气候对校园景观改造影响
网址: 景观园林在城市微气候调节中的作用与设计策略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387200.html
上一篇: 改善特定城市形式的绿色 |
下一篇: 南京市不同结构植物群落在冬夏两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