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时节,想给家里添点生机活力,摆上些鲜花绿植无疑是不错的选择。
如今我们将“把植物枝叶、果实或花朵,插在瓶、盘、盆等容器里的装置”称为插花或插花艺术。而在古代,插花又称“瓶花”,是宋以来人们对中式插花的普遍称谓。
宋代花事兴旺,插花是宋人崇尚的生活四艺之一。许多宋诗都曾涉及当时的插花风尚。
如高翥(zhù)的:“多插瓶花供宴坐,为渠消受一春闲。”杨万里的:“胆样银瓶玉样梅,此枝折得未全开。”俞瑊(jiān)的:“阶草侵窗润,瓶花落砚香。”考究些的宋人甚至睡觉枕边都要放置瓶花:“便须著个胆瓶儿,夜深在、枕屏根畔。”
▲《胆瓶秋卉图》南宋 佚名 故宫博物院藏
人们对插花的热爱让“以鲜花点缀生活空间”成了宋代的一种时代风俗。不过这种以花卉草木点缀居住空间的形式,却并不自宋人始。
其实远不止宋代,早在河姆渡文化出土的黑陶器上,就出现了盆栽植物纹饰*。而东汉、魏晋时期的佛前供花,则被认为是插花艺术的源流。
▲五叶纹陶块,河姆渡文化,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士
*注:目前对陶块上的五叶纹盆栽植物是否作“观赏”用还存在争议;
▲《维摩演教图》局部 北宋 李公麟 故宫博物院藏
▲《花篮图(冬)》局部 南宋 李嵩 台北故宫博物院
唐朝时,鲜切植物在宫廷已相当盛行。宋朝时,插花在民间得到普及,并受到文人士大夫的广泛喜爱。
而唐代开始日臻完善的坐式家具,发展到宋代,刚好为摆设瓶花提供了良好的配景条件。
从传世宋画中可以看出,宋人家居布置多与瓶花相协调。书案、花架、坐凳,与依四时而变的花木花器,相得益彰。
另外,还可搭配奇石、古玩、文房等清雅器物,彰显主人独具特色的生活美学。
▲《高士延清图》局部南宋 佚名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盥手观花图》局部 宋 佚名天津艺术博物馆藏
至明朝时,插花不仅广泛普及,并有插花专著问世。张谦德的《瓶花谱》,袁宏道的《瓶史》都是其中的代表作。
在风格上,古代插花大都强调“抒情自然,表达朴实”。崇尚淡雅明秀的色彩,简洁隽秀的造型。
小小的一瓶花看似随意,要想使其“美,而有意境”,却并不简单。传统插花对瓶花审美很重要的标准之一就是它要像“画”,有空间和结构的讲究。
中式传统插花多以克制为美,通常选用两三种花材即可。如袁宏道所说,“插花不可太繁,不可太简,多不过两三种,高低疏密,如画苑布置方妙。”通过对上下位置、角度的改变,构造出不同的韵味美。
▲古画中的花枝,曲回呼应,灵动生姿
高濂在《瓶花三说·瓶花之宜》里,亦写:“俯仰高下,疏密斜正,各具意态”。
花材安放的角度,或俯或仰、或疏或密、或正或斜,通过不同姿态、不同品类的花材相互呼应,达到一种立体的、栩栩如生的姿态。最好像从花器中长出来似的。如花在野。
▲《瓶花图》明 陈洪绶大英博物馆藏
若只插一枝花,《瓶花谱》作者张谦德则建议,“须择枝柯奇古,屈曲斜袅者。”选弯弯曲曲,旁逸斜出的枝子会更有趣。
摆放在不同环境的花,也有讲究。在家居生活中,瓶花虽然只是非常小的一个“点”,但它对氛围的营造却是“由点及面”发散到整个空间的。若摆在厅堂,瓶花的气势可略隆盛些;而摆在书斋的花,则以清疏、灵巧为主。
另外,古人素有以花卉草木比德或寓意吉祥的传统。因此牡丹、梅花、莲花、菊花、竹叶、松枝等具有美好寓意的花木,成了古代插花的常用花材。
一定程度上,不同花材的选用也从侧面反映出插花人的格调气质,以及其对自己或对生活的美好期许。
作为古人日常居所里的小乐趣、小风雅,插花的构图、色彩、立意、花材,无一不反映人们对生活的感悟与演绎。
如陆游在《岁暮书怀》里描绘寒冬时节盛开的梅花:“床头酒瓮寒难热,瓶里梅花夜更香”。赵孟坚《好事近》里偶遇春日绽放的海棠:“忽听海棠初卖,买一枝添却”。
依四时而变的花木花器,无疑也是古人体味时光流淌、四季轮转的,一个鲜活生动的途径。“瓶花开落纪春冬,窗纸昏明认朝暮”。瓶中插花,临窗观景,承载着“自然之真、人文之趣”的瓶花,是传统美学对生活空间的巧妙营造,为我们的居所增添了不少生机意趣。
▲清 黄慎 《观花老人图》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
相关知识
将仪式感和浪漫气氛拉满荣威鲸能给七夕带来哪些惊喜?
张灯结彩迎新春!中新人春节仪式感拉满
鲜花拉满节日“氛围感”
花店里的餐厅,约会氛围感拉满
6888元!售罄!你为跨年仪式感花了多少钱?
日常插花生活就是要有仪式感
杭州市中心宝藏鲜花店这里定制的花束高级感拉满✔️
#教师节的仪式感是它...
2024年宵花展拉开帷幕,济南13处花卉市场和4处公园活动点拉满新年“仪式感”
插一瓶花,用花朵点亮整个冬天
网址: 一瓶插花拉满冬天的仪式感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390496.html
上一篇: 中国插花艺术的历史渊源(原始插花 |
下一篇: 北京世园会 | 让融历史、近山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