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非遗”传人

“非遗”传人

“非遗”传人

刚满20岁的句学红已经在北京剧装厂学习京绣技艺3年多,她立志早日出师,成为京绣传承人。

“非遗”传人

在光明路京城百工坊“料器邢”工作室,邢兰香大师和儿子刘星共同创作料器个性作品。

“非遗”传人

北京绢花“花儿金”第五代传承人、54岁的国家级工美大师金铁铃在家中精心制作的梅花盆景巧夺天工。

“非遗”传人

北京“泥人张”第四代传承人张昌设计制作的《盛世中华世博龙》刚从上海世博会巡展归来,成为展会一大亮点。

“非遗”传人

57岁的北京民间工艺大师张俊显出版了《面人制作技法》专著。

  早晨,65岁的邢兰香骑车赶往“崇文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大展”现场。这位目前国内唯一的国家级料器工艺美术大师在天坛中华民族艺术珍品馆陈列了自己新近创作的料器精品,她每天与参观者交流,回答关于料器的种种问题。

  料器古称“琉璃”,明朝以后改称“料器”。料器制作全靠人的经验和手艺在喷灯的火焰中即兴加工,被称为“火中的雕塑”。从明朝算起,邢兰香现在是中国料器的第六代传承人。1962年10月,17岁的邢兰香进入北京料器厂当学徒,从此与料器制作结缘。1995年退休后,邢兰香被美国一家公司聘请,负责传授料器制作技艺。2003年,崇文区在北京料器厂原址成立了京城百工坊,邢兰香被当作国宝级人才请回来,在百工坊二层开设了唯一一家料器工作室,名为“料器邢”。令邢兰香欣慰的是,自己几十年的手艺没有失传,两个儿子都接了自己的班。大儿子刘宇、小儿子刘星早已出师,各自独当一面,现在是北京料器的第七代传承人。这些年,邢兰香作为文化使者先后到法国、日本、德国、意大利等国进行民间文化艺术交流,现场创作的料器作品造型新颖、风格清秀、做工细腻、配色丰满,令外国友人叹为观止。

  据统计,在崇文区,像邢兰香这样身怀绝技的国家级“非遗”项目传承人多达16位,占北京市入选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总数的近三分之一。同时还有市级、区级“非遗”传承人70位。崇文区因此成为北京市“非遗”传承人数量最多、最集中的区县,被文化部授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集体”和“中国民间文化艺术(手工艺)之乡”称号。

  6月20日前,崇文区各类“非遗”传人云集中华民族艺术珍品馆,展示绝技,交流作品,与观众互动。

  本报记者胡铁湘摄影报道 J125

相关知识

福建非遗将在台中展示 “花儿”传人就业
“非遗”展览,“色香”俱全
“非遗里的中国茶”主题茶会,邀你赴一场非遗茶之约
山东省教育厅 工作展示 威海市中小学生综合实践教育中心第161期综合实践活动掠影——寻找非遗小传人——胶东花饽饽的传承与创新
非遗
朱炳仁·铜 × 美克·美家,让非遗“花”样出圈
【非遗传承】一把剪刀纸上生花 独具匠心守护非遗
2024年非遗广州红活动正式启动!来逛展览、体验AI变装
当非遗遇上数字科技——“焕燃艺新”数字文化体验主题展览开放
国潮崛起!9个品牌借势「非遗」营销案例回顾

网址: “非遗”传人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400117.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香识
下一篇: 流气饮子(《中医治法与方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