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农业科学2003,31(1):6163GuizhouAgriculturalSciences[文章编号]100123601(2003)012002320061203贵州种植业结构调整的问题探讨王天生1,冉亚明1,王瑶1,张宗义2,孙玉忠2(1.贵州省农业科学院,贵阳550006;2.贵州省农业厅,贵阳550001)OnStructureAdjustmentofCultivationIndustryinGuizhouWANGTian2sheng1,RANYa2ming1,WANGYao1,ZHANGZong2yi2,SUNYu2zhong2(1.GuizhouAcademyofAgriculturalSciences,Guiyang550006;2.GuizhouAgriculturalDepartment,Guiyang550001,China)[关键词]种植业;结构调整;问题探讨;贵州[中图分类号]F326.1[文献标识码]A贵州是一个没有平原支撑的山地农业省份。在农业总产值中,种植业的比重占60%左右。农民的收入70%左右来自种植业,因此贵州种植业结构调整是农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贵州省各级党政领导和业务部门遵照党中央的指示,坚定不移地把农业发展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坚定不移地把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带领全省各族人民,克服种种困难,艰苦奋斗,使全省农村基本实现粮食自给,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农业增长开始从以粗放的数量型扩大再生产向依靠科技进步为动力的质量型集约持续的生产方式转变,推动了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2000年贵州粮食总产量达到1161万t,创历史最高水平,油料总产量74.34万t,油菜籽总产量跃居全国第6位,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农民的收入逐年有所增长,贵州的种植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这个新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按照市场需求,调整种植业内部结构,发展优质、高效、特色农产品,提高农民收入,建立起结构优化、产出率高、经济效益好的集约持续农业系统。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是农村经济发展新阶段的主要任务。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以后,贵州种植业结构如何适应新形势,扬长避短,进行战略性调整,是必须认真研究和回答的重大问题。为此,在贵州省科技厅的支持下,我们通过调查研究和比较分析,就贵州种植业结构战略性调整问题进行了探讨。1种植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意义种植业结构是指在一定地区范围内、一定时间、一定的生产力水平上,不同作物与品种在质量和数量上的比例组合形式,它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复合系统,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条件以及社会经济环境的改善、市场开放程度的扩大,其内涵日益丰富。过去很长一段时期,由于粮食紧缺,国内几乎集中所有的农业资源发展粮食生产,形成了种植业以粮食为主的单一结构。随着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以粮食为代表的大宗农产品从供不应求转向供求平衡、丰年有余,农业的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1998年,党中央审时度势,总揽全局,作出了对农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的重大决策,国务院1999年8月转发了农业部《关于当前调整农业生产结构的若干意见》,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的指导思想、原则、重点和政策措施。由于贵州农业自然资源环境条件的限制和发展相对滞后,农产品的生产面临增加数量和提高质量的双重要求。但是,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在最近3年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在增加数量和提高质量两个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尽管目前贵州种植业生产有较快的发展,成效不可谓不大,但是以粗放的数量型增长方式为主,给贵州的生态环境造成较大的破坏,在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中,退耕还林还草,生态重建的任务繁重。从长远来看,贵州种植业生产存在的诸多问题应当引起各方面的充分注意。根据市场经济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农业增长方式必须由粗放经营的数量扩展型向集约经营质量效益型和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转变,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种植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必须适应这个要求。2种植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指导思想和原则依照贵州的实际情况,种植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指导思想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动力,以提高质量、标准和效益为中心,以增加农产品有效供给和农民收入为重点,稳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业投入,改善生产条件,合理配置资源,优化各种生产力要素组合,调整产业、产品和品种结构,实现种植业由“二元结构”向“三元结构”的转变,以比较优势和市场需求推动贵州特色农产品生产,推进农业的产业化经营,逐步使贵州省种植业走上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轨道。种植业结构的调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根据贵州的省情,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应坚持稳定提高粮食生产水平的原则;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的原则;坚持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的原则;坚持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原则;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原则;坚持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实现种植业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因此,贵州种植业结构调整的方向是:努力稳定粮食生产,积极发展多种经营,将传统的粮食作物、经济作物“二元结构”,逐步转变为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作物“三元结构”,开发和利用非耕地资源,因地制宜发展优势强、效益好的特色农业。[收稿日期]2002206203;2002210221修回[作者简介]王天生(1945-),男,贵州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从事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研究。
相关知识
关于我市种植业结构调整优化情况的调研报告
农业部:今年夏粮再获丰收 种植业结构调整势头良好
【三农观察】种植业结构调整 品种创新该调向何方?
精选 | 我县加大种植业结构调整力度 不断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
农业结构调整
三明市人民政府关于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后种植业结构调整和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护的指导意见
新河乡2016年种植业生产规划
种植业社会实践通用12篇
花草种植业的发展趋势与前景分析
农业部:轮作休耕有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环境治理
网址: 贵州种植业结构调整的问题探讨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407329.html
上一篇: 2017年丹东市种植结构调整补贴 |
下一篇: 文水县田园薯业专业合作社引领全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