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在江苏靖江,长江靖江段建有中华绒螯蟹鳜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是中华鲟、白鲟、胭脂鱼等珍稀鱼类的重要洄游通道和索饵场,也是“水中大熊猫”长江江豚不可替代的自然栖息地之一,具有保护价值和科研价值。10月下旬,这里开展了水生生态资源监测活动。
10月23日,科研人员在马洲岛周边水域下放了捕捞网具,对鱼类种群结构、资源状况及鱼类栖息生态环境状况开展监测。两天后,科研捕捞船开始起网,大大小小的鱼虾蟹蹦出了水面。
出水的有中国花鲈、黄颡鱼、刀鲚、鲻鱼、胭脂鱼等十多种鱼类,还有中华绒螯蟹、秀丽白虾、青虾等多个品种。科研人员介绍,从2021年开始,他们连续4年对长江靖江段进行水生生态资源监测,今年的渔获物明显比前几年多,个体也更大。
此次所有渔获物在分类、测量、称重、制成标本后,将送至实验室进行进一步检测。科研人员介绍,近几年,靖江市不断加强打击长江非法捕捞,加强保护区巡护管理,并通过打造人工鱼巢、科学增殖放流等方式,助力长江水产资源恢复。目前,长江靖江段还稳定栖息着两个长江江豚族群,“母子豚”、江豚捕捉刀鱼等景象也相继被观测到。
(来源:央视网)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
相关知识
十年禁渔走过第4年,长江的“微笑天使”如何了?
淅川县香花镇:春季禁渔15年 丹江水清鱼儿肥
我市启动长江江豚保护主题月活动
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显著 我国野生动植物种群持续恢复
河北怀来县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显著
长江江豚迁入海洋馆繁殖基地背后:保护之路的探索与争议
江苏靖江:江豚洄游百鸟安家,绘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画卷
河域暗渠复明,近海全面禁渔!深圳拟推一批生态保护修复重大工程
农业农村部长江水域生态保护战略研究中心2024年学术委员会会议在上海海洋大学召开
《长江保护法》要点解读十五:实施流域重点生物保护规划
网址: 长江禁渔保护成效显著,从“鱼变大变多”见证水产资源稳步恢复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415723.html
上一篇: “十年禁渔”江豚种群数量稳步增长 |
下一篇: 青岛市山茶花(耐冬)种群恢复和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