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事件应激所引起的心身反应很重要的一个中间环节就是取决于主体对应激事件本身威胁性的认识与评估
有人认为三分之一癌症患者是吓死的。此话虽缺乏流行学准确的数据支持,却也反映了一些客观事实。在恐癌文化盛行的中国,由于对肿瘤缺乏正确的认识,很多患者的确是死于患癌后的不良认知应激及“心死”后的一连串劣性的心身反应。
(一)注重自我“评价”的认知心理
认知心理学认为:事件应激所引起的心身反应很重要的一个中间环节就是取决于主体对应激事件本身威胁性的认识与评估。凡被意识到是威胁的事件均可导致应激反应。在中国,癌症的威胁性到目前为止,还被“等于死亡”这一错误观念所主导。一旦惊悉自己患了癌症,由于错误的认知,绝大多数患者很快引起剧烈的应激反应。这一反应涉及生理、心理及行为等多方面。甚可导致患者出现暂时的“心理休克”,或进入“保存—退缩”反应,或出现“放弃-被放弃情结”。这时,不仅情绪极度低落悲哀,而且,代谢率下降,热量消耗减少,胃肠功能受抑制,免疫功能低下,植物神经与内分泌功能大多处于紊乱状态,对自身、对现实和对将来都充满破裂、不连续的感觉。这些,不仅无助于肿瘤的治疗,而且,常可加速恶性肿瘤的发展与恶化。因此,纠正癌=死亡的错误认识,是有效治疗肿瘤首先要抓的关键环节之一。
(二)错误认知的纠正
然而,纠正认知不是简单的事,不是一般说理劝告所能解决。这一方面需彻底纠正癌症等于死亡的错误社会观念,这既有赖于大众传媒的引导,也可以通过康复了的肿瘤患者的现身说法来达到,后者类似于心理学的示范疗法。另一方面还可借助贝克(Beck)倡导的认知治疗,通过识别自动化思想,辨别“癌症等于死亡”之错误认知,以及进行真实性检验,监测焦虑水平等一系列具体治疗技术,纠正恐癌认知所激发的劣性心身反应。此外,我们在实践中所创造并积累起较丰富经验的圆桌诊疗、快乐门诊及俱乐部(健康家园)等有助于患者自救的辅助手段或形式,均有很好的纠治错误认知,调整全身机能之功效。而且这些大多都在潜移默化中发生,效果持久而又稳定。
全球健康新闻资讯,关注开启新健康
相关知识
4.第四讲 认知疗法
治癌仙草神药
治癌花卉知多少
什么是认知疗法
正念认知疗法是什么
认知疗法治疗强迫症?
【什么是认知疗法】
抑郁症的内观认知疗法的书评 (15)
新浪科技专访病理专家 植物能治癌也可能“致癌”
什么是贝克认知疗法
网址: 认知疗法:成功治癌的第一步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419418.html
上一篇: 慢性HBV感染者肠道微生态及粪菌 |
下一篇: 春天是一个养花的好季节,天气变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