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植物保护病害基础工作任务4 侵染性植物病害发生与流行.ppt

植物保护病害基础工作任务4 侵染性植物病害发生与流行.ppt

侵染性植物病害的发生与流行 病原物的寄生性和致病性 寄主植物的抗病性 植物病害的侵染过程和侵染循环 植物病害的流行 灰霉病病果 番茄曲叶病毒病(1) 番茄曲叶病毒病(2) 番茄曲叶病毒病(3) 菌核病 瓜类白粉病 一、植物病原物的寄生性与致病性 (一)病原物的寄生性 寄生性是指病原物在寄主植物活体内取得营养物质而生存的能力。 按病原物寄生性的强弱,病原物可分为活体营养生物、半活体营养生物和死体营养生物。 活体营养生物 也叫专性寄生物,寄生能力最强,只能从寄主的活细胞中吸取养分,大都不能人工培养。 如病毒、寄生性种子植物、锈菌、白粉菌、霜霉菌。 半活体营养生物 也叫兼性寄生物,以寄生为主,兼腐生。 如引起叶斑病的许多真菌 死体营养生物 (二)病原物的致病性 致病性是指病原物所具有的破坏寄主和引起病变的能力。 病原物的致病机理 1、病原物对寄主体内水分和养分的大量掠夺与消耗; 2、病原物分泌各种代谢产物直接或间接地破坏植物细胞和组织。 二、寄主植物的抗病性 植物的抗病性是指植物避免、中止或阻滞病原物侵入与扩展,减轻发病和损失程度的一类可遗传的特性。 病原物和寄主植物之间的关系是对抗关系。 植物的抗病机制 抗接触(避病) 早熟种小麦-杆锈病,直立型马铃薯-晚疫病 抗侵入 甜橙,金桔-柑橘溃疡病(气孔) 抗扩展 过敏反应 植物抗病性的类型 垂直抗病性和水平抗病性 个体抗病性和群体抗病性 阶段抗病性和生理年龄抗病性 1、接触期 从病原物引起侵染的部分与寄主植物发生接触的时期称为接触期。 接触期的长短因病原物种类不同而有差异。病毒、植原体和类病毒的接触和侵入是同时完成的,细菌从接触到侵入几乎也是同时完成的,都没有明显的接触期。而真菌的接触期长短不一,取决于孢子的特性。 瓜类白粉病 (二)、植物病害的侵染循环 植物病害的侵染循环是指一种病害从前一个生长季节开始发生,到下一个生长季节再度发生所经历的全部过程。 侵染循环一般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1、病原物的越冬和越夏 2、病原物的传播 3、初侵染和再侵染 1、病原物的越冬和越夏 病原物越冬期间处于休眠状态,是其侵染循环中最薄弱的环节,加之潜育场所比较固定集中,较易控制和消灭。因此,掌握病原物的越冬方式、场所和条件,对防治植物病害具有重要意义。 病原物越冬和越夏有寄生、腐生和休眠三种方式。 植物病害的潜育期和再侵染有密切的关系。病害的潜育期短,再侵染的机会就多。环境条件有利于病害的发生而缩短了潜育期,就可以增加再侵染的次数。如月季黑斑病的潜育期大约7~10d,在一个生长季节有多次再侵染;而芍药红斑病潜育期约1个月,再侵染次数就少。 大多数植物病害都有再侵染,这类病害潜育期较短,如果条件有利,常常通过连续不断的再侵染,发展蔓延扩大危害,引起病害的流行,如月季黑斑病、菊花斑枯病、各种白粉病等。 末期 初期 中期 初期 中期 末期 大蒜叶斑病 侵染循环模式图 病原物的越冬和越夏场所: (1).种苗和无性繁殖材料 种子、苗木、鳞茎、块根、接穗等带菌 合欢枯萎病 四季海棠线虫病 唐菖蒲青霉病 中国菟丝子 (2).田间病株及其他寄主植物 有些活体营养病原物必须在活的寄主上寄生才能存活。 例如,小麦锈菌的越夏、越冬,在我国都要寄生在田间生长的小麦上。 有些侵染一年生植物的病毒,当冬季无栽培植物时,就转移到其他栽培或野生寄主上越冬、越夏。 例如,油菜花叶病毒、黄瓜花叶病毒等都可以在多年生野生植物上寄生、越冬。 (3).病株残体或土壤 许多病原真菌和细菌,一般都在病株残体中潜伏存活,或以腐生方式在残体上生活一定的时期。 (4).粪肥 (5).昆虫 2、病原物的传播 病原物从越冬、越夏场所到达寄主感病部位,或者从已经形成的发病中心向四周扩散,均需经过传播才能实现。 病原物传播的方式和途径: (1).气流传播 一些重要病原真菌的主要传播方式。例如,小麦锈菌、白粉菌,稻瘟病菌,玉米大、小斑病菌等。 (2).雨水传播 植物病原细菌和产生分子孢子盘和分生孢子器的病原真菌主要是雨水或露滴传播的。灌溉水也是重要的传播途径。 (3).昆虫及其他介体传播 主要对象:病毒和菌原体病害 少量传播:病原细菌,如玉米啮叶甲传播玉米萎蔫病细菌。 个别传播:病原真菌和病原线虫 (4).人为因素传播 带有病原物的种子、苗木和其他繁殖材料,经过人们携带和调运,可以远距离传播。 农产品包装材料的流动,有时也能传播病原物。 人的生产活动,如农事操作和使用的农具均可引起病原物的近距离传播 3、病原物的初侵染与再侵染 初侵染 :经越冬或越夏后的病原物,在植物开始生长后引起第一次侵染,称初次侵染。

相关知识

第三章 园林植物侵染性病害的发生与流行
植物保护基础复习(病害部分).ppt
植物保护基本知识 第二讲 植物病害发生的原因
植物病理学:第七章 植物病害的发生和流行
植物病害基础知.ppt
植物病害发生流行及控制系列(二)
植物保护基础知识总结.ppt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课件第三章侵染性病害的发生和发展
病虫害发生和流行规律
植物病害识别与诊断

网址: 植物保护病害基础工作任务4 侵染性植物病害发生与流行.ppt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423177.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植物病害诊断仪的传感机理研究
下一篇: 植物病原物的致病机理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