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抗病虫育种的意义与特点一.PPT

抗病虫育种的意义与特点一.PPT

抗病虫育种的意义与特点一

第十三章 抗病虫育种 第十三章 抗病虫育种 第一节 抗病虫育种的意义和特点 第二节 抗病虫性的类别与机制 第三节 抗病虫性的遗传与鉴定 第四节 抗病虫品种的选育 (三). 作物抗病虫性鉴定 1.抗病性鉴定 (1). 控制发病条件 ①? 利用自然病圃 ② 建立人工病圃,人工接种诱发 (2).鉴定的方法 ①?田间鉴定和温室鉴定 ②?成株鉴定和苗期鉴定 ③?离体鉴定 例如:马铃薯 晚疫病, 小麦 白粉、赤霉病 等。 (3). 鉴定标准和记载方法 反应型:根据侵染点及周围枯死反应的有 无或强弱、病斑大小、色泽、产 孢量的多少,把病斑分为免疫、 高抗至高感等。 普遍率:局部病害侵染植株或叶片的百分率。 严重度:平均每一病叶或每一病株上的病斑 面积占表面积的百分数。 第13章 抗病虫育种 ΣXa X1a1+X2a2+……Xnan 病情指数= ——— = ———————————— ×100 n Σ X nT 2. 抗虫性的鉴定 (1).田间鉴定 ①在大面积感虫作物中设置试验 ②在测试材料中,套种感虫品种 ③种植诱虫田,利用引诱作物或诱虫剂,把害虫引进鉴定试验。 ④用特殊的杀虫剂,控制其他害虫或天敌,而不杀害测试昆虫,维持适当害虫群体。 (2).室内鉴定:温室、实验室、生长箱 四 抗病虫品种的选育 (一). 抗源收集 (二). 抗病虫品种选育方法 (三). 抗病育种中的若干问题 (一). 抗源收集 1.从本地区、本国生产上用过的品种或正在推广的品种中收集。 2.从作物起源中心及病害常发区去收集, 从抗病育种工作较好国家或地区去收集。 3.从育种的后代材料筛选鉴定。 4.从近缘种属植物中去收集 (二). 抗病虫品种选育方法 1.引种 2.选择育种 3.杂交育种 抗病育种亲本选配 (1)在利用垂直抗性的抗源时,一般力求 选用抗病程度最高的作为抗病亲本。 (2)抗病亲本的抗性稳定,能抗较多的生 理小种。 (3)抗病性受少数基因控制,最好选用与 当时推广品种抗源不同的品种。 第13章 抗病虫育种 (4)在优良抗源中,优先使用农艺性状好 的品种,避免有害性状的链锁。 (5)为了综合多个不同的主效抗性基因于 一体,实现多项育种目标要求,可采 用复合杂交方法。 杂交后代的选择 (1)使用抗病性遗传复杂的亲本时,杂种 群体要大。 (2)因抗病性有显隐性之分,在F1不要 轻易淘汰组合。 4. 回交法 5. 远缘杂交 6. 诱变育种 7. 生物技术 9.轮回选择及双列选择交配法 选育由多基因控制的、抗多种病害的品种 异花授粉作物可采用轮回选择法。即: ①选用若干个具有水平抗性的亲本系,随 机互交,混合授粉,繁殖成综合品种群体。 ②从中选出若干优株自交。 ③自交后代按病害类别分成几份,分别种 植,接种鉴定,从中再选择具有多抗性 的10~20个优系,再互交,混合授粉, 组成第一轮改良的多抗群体。 ④在第一轮的基础上,按上述程序进行第2、 3...轮的选择。 自花授粉作物可采用双列选择交配法.即: ①将一系列中度抗性亲本进行各种可能的双列杂交。 ②将所得到的F1再进行所有可能的双列杂交。 ③在双交F1后代中,选择抗性高于各亲本的植株,再彼此间杂交,如此杂交、选择、再杂交,一直进行若干轮回,直到把不同来源的微效抗性基因积累起来。 (三). 抗病育种中的若干问题 1.品种抗病性与丰产优质的结合问题 2.主要病害与次要病害的兼抗问题 3.品种抗性的保持问题 品种抗性丧失的原因: ①病原菌发生变异 ②品种抗性基因使用不当 如何保持品种抗性稳定与持久 (1)抗源的合理利用 ①抗源轮换 ②抗源多样化 ③抗源合理布局 (2)抗源聚集,即选育聚合品种 (3)应用多系品种 (4)利用水平抗性的品种 例如:小麦抗叶锈基因Lr17对Thatcher和Red Bobs不完全显性,对Prelude隐性。小麦抗秆锈基因Sr6在20℃下表现抗病,25℃下表现感病。 (2)复等位性 每个等位基因或抗不同生理小种或具有不同的表型效应。 例如:

相关知识

《抗病虫育种》PPT课件.ppt
《抗病虫育种》PPT课件
第十四篇抗病虫育种.ppt
11 抗病虫育种
《抗虫病育种》PPT课件.ppt
《抗病育种》PPT课件.ppt
植物抗病虫育种原理和策略.ppt
第十四章抗病虫育种概述.ppt
第十四章抗病虫育种精选.ppt
重磅推荐《植物抗病虫育种》(原书第三版)发售

网址: 抗病虫育种的意义与特点一.PPT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425182.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植物抗病抗虫品种的育种研究.pp
下一篇: 玉米喷施矮壮素到底高不高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