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孩子微课】听植物学博士聊舌尖上的植物学

【孩子微课】听植物学博士聊舌尖上的植物学

不知道我们这一代有多少人像我一样,对大自然缺少足够的了解,分不清这棵树那朵花。我们常常希望,孩子可以更亲近自然,更了解自然,也更懂得自然的智慧。

可是,从哪里开始呢?

有人说,工业革命以后,第一个被糟蹋的就是食物。有人说,匆匆忙忙去吃一顿饭的人不会爱他的人生。

也许大自然的很多奥秘藏在植物里,而植物的很多奥秘藏在我们的餐桌上。

不用非要跑到郊外去看树,不用非要跑到公园去看花,就在自己家的餐桌旁,我们听植物学博士史军跟我们聊聊“舌尖上的植物学”:

为什么吃了绿色蔬菜我们没有变成小绿人?为什么要有“苦”这么糟糕的味道?植物学里隐藏着什么样的历史知识?……

原来大自然可以就在我们身边,原来科学也可以有滋味。

史军植物学博士,思问网活动策划人,果壳阅读图书策划人,科学松鼠会成员,中国植物学会兰花分会理事,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前《科学世界》杂志副主编。毕业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主要研究方向为兰科植物繁殖和保护。为《新京报》、《南方都市报》、《中国国家地理》等多家报刊撰写专栏文章。著有《花与叶的生存游戏》,《植物学家的锅略大于银河系》,也是科普畅销书《一百种尾巴或一千张叶子》、《冷浪漫》《大豆的N种死法》的作者之一。

不是所有人都可以讲科学,不是所有能讲科学的人都可以跟孩子讲科学。而史军,恰恰就是一个最会跟孩子讲科学的科学家。

“舌尖上的植物学”微课时间:2016年1月21日-29日

19:30-20:30(每周四、五)

式:微信群语音授

购买: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进入微店购课

适合人群:5-12岁孩子及家长

课程介绍

第一讲:舌尖上的植物学之酸甜适口

中国民俗里面讲,“二十三,糖瓜粘”,这糖瓜是腊月二十三祭灶的必备品。

这糖瓜是什么地方来的?

植物里面的甜都是从什么地方来的,它们暗藏了哪些含义?

酸溜溜的果子为什么为刺激我们的味蕾?

吃柠檬是补充维生素C的最佳选择吗?

我们一起来尝尝植物的酸甜语言。

第二讲:舌尖上的植物学之麻辣诱惑

如果芈月想吃麻婆豆腐,那是不可能的;如果甄嬛想吃麻婆豆腐,那是不可能的;如果武则天想吃麻婆豆腐,那也是不可能的。

中国人何时才开始吃真正的麻辣味儿,麻辣为什么讨人喜欢?

最早的花椒并不是调料,最早的辣味调料也不是辣椒。

麻辣味道里隐藏着哪些植物知识,我们一起开嚼。

第三讲:舌尖上的植物学之苦不堪言

最早的啤酒是苦味儿,直到一个德国皇帝规定了一个有苦味儿的配方。

最早的可可豆是阿兹特克人的货币,直到欧洲人把它们做成了巧克力。

吃苦味儿的杏仁和银杏会不会中毒?

我们为什么迷恋咖啡和巧克力的苦味儿?

我们到底要不要吃餐盘中的苦头呢?

第四讲:舌尖上的植物学之秀色可餐

餐桌上的色彩是勾引我们吃吃吃的信号,绿的青椒,红的番茄,紫的甘蓝,橙的胡萝卜。

如果把这些色彩翻译成植物语言,那会是什么样子的呢?

还有漆黑的莲藕汤,污蓝色的紫薯馒头这种乌龙事件又是如何发生的呢?

我们来一探餐桌上色彩的究竟。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微店抢课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舌尖上的植物学 | 细数盘中餐,漫谈花与茎;鉴史了兴衰,格物致修平
微课在《药用植物学》教学中的应用——以“花程式”为例
植物学博士在线科普“奇花异草” 围观那些“科普帝”
植物学基础,最经典的植物学书籍
舌尖上的冬令营 ——自然博物研学(初级·木棉树班)
藏族植物学博士追忆老师钟扬:“他一辈子都在赶时间”
我院承办首届京津冀植物学学术年会
植物博物馆:影响孩子一生的自然课
植物学PPT植物学形态术语基础知识
生物科技学院王丽博士首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植物学项目资助

网址: 【孩子微课】听植物学博士聊舌尖上的植物学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427308.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园艺学各论花知识点总结.doc
下一篇: 【国图公开课】史军《舌尖上的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