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花饽饽——一种游走在指尖上的非遗技艺。花饽饽之美,美在其天然的材料、自然的工艺、质朴的心境,花饽饽作为一种民间生命力极强的造型艺术,生长和扎根于百姓生活,已成为民俗风情独特的表现方式,因为花饽饽不仅是一种文化,更是一代传承。
威海的花饽饽也被称为“无水”馒头,和面时不加一滴水,而是用鸡蛋和牛奶代替。吃在嘴里,既有面香,又有蛋香和奶香,非常有层次感!菠菜的绿,南瓜的黄,紫薯的紫……从天然果蔬里提取颜色,让花饽饽呈现出绚丽多彩的样式。
在胶东民间,花饽饽艺术“大师”人才辈出, 孙海燕就是其中一位非遗技术的传承者,她的一双巧手加上剪刀就是制作的全部。胶东花饽饽原材料简单,工具也十分“接地气”,都是身边常见的物件,经过制作者的巧思巧手,一个个喜庆鲜艳的花饽饽就这样产生了。
孙海燕传承了“吉昌”花饽饽,也发展了“吉昌”花饽饽,让这门老手艺在新时代的背景下焕发出了新的生机,她对求学者倾囊相授,至今已经授徒30多人,她们近的在威海本地,远的则来自台湾、浙江、陕西、甘肃等地。如今,她们也在各自所在的城市把胶东花饽饽开枝散叶。
相关知识
胶东花饽饽,蒸出来的“艺术品”
山东省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 侨报新闻 胶东花饽饽习俗
荣成民俗丨非遗面塑文化传承 荣成花饽饽走向国际
面塑花馍:蒸出来的艺术品
食全食美丨面塑花馍:蒸出来的艺术品
烟台栖霞非遗文化进入“丰收季”
项目进展
5代人薪火相传让面团变成艺术品
青岛70后的春节:用卡花模具做“圣虫”放米缸
史海钩沉丨能吃的艺术品“花甜粑”
网址: 胶东花饽饽,蒸出来的“艺术品”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43531.html
上一篇: 谈谈中国传统建筑中的意境 |
下一篇: 地景艺术扮靓冬日副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