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超高分辨率质谱分析揭示土壤修复中的碳激发效应—论文—科学网

超高分辨率质谱分析揭示土壤修复中的碳激发效应—论文—科学网

广东省科学院测试分析研究所(中国广州分析测试中心)研究员郭鹏然团队与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研究员陈志良团队合作,基于土壤水溶性溶解有机物关键组分鉴定,揭示了土壤植物修复中使用螯合剂所引发的强烈土壤碳激发效应,这一效应加快了土壤有机碳库周转速率。相关成果近日发表于《环境研究》(Environmental Research)。

螯合剂在植物修复过程中产生土壤碳激发效应的机理示意图。研究团队供图

土壤有机质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库,土壤碳的周转即使是微小的变化,也会影响二氧化碳向大气的排放,进而对全球碳循环产生作用。在众多土壤污染修复手段中,螯合剂S,S-乙二胺二琥珀酸(EDDS)得到了广泛使用,其可通过提高土壤重金属活性来增强植物修复效率。然而,EDDS对土壤有机质周转的具体影响尚不明确。

研究团队通过室内模拟根箱培养实验,对螯合诱导植物修复过程中的土壤碳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同时利用三维荧光光谱和FT-ICR-MS超高分辨率质谱技术,解析了植物根际土壤中水溶性溶解有机物分子成分变化。研究结果显示,外源添加的EDDS不仅促进土壤有机质的溶解,还刺激了土壤微生物群落活动,从而显著提升了土壤有机质的分解和转化速率。

该研究成果对未来评估土壤修复过程中的碳排放量以及在“双碳”背景下制定土壤修复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上述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学院打造综合产业技术创新中心行动专项资金等项目的资助。(来源:中国科学报 朱汉斌)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16/j.envres.2024.120085

相关知识

昆明植物所在农林土壤中微塑料的碳激发效应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华南植物园揭示养分平衡调控土壤激发效应的微生物机制
版纳植物园揭示森林土壤的“激发效应”与有机碳平衡
复旦大学贺强团队揭示水鸟在滨海湿地修复中的生态功能
城环学院朴世龙院士团队揭示土壤氮对人工林植被碳动态和土壤有机碳动态的调节作用
科学网—中国东部近海沉积有机碳的分布、埋藏及碳汇效应
施肥和土壤调理剂对酸性旱地红壤的修复效应
青岛能源所揭示大型海藻惰性颗粒有机碳形式的碳汇效应
生态中心在生物炭土壤固碳和遗留磷利用领域发表综述论文和观点论文
SEL 迁移学习增强的土壤病害预测—论文—科学网

网址: 超高分辨率质谱分析揭示土壤修复中的碳激发效应—论文—科学网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436266.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植物仿生与化学淋洗联合修复Cd污
下一篇: 这几种能修复土壤的植物,你知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