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新疆细菌性棉花烂铃病病原鉴定及发病规律的研究

新疆细菌性棉花烂铃病病原鉴定及发病规律的研究

新疆细菌性棉花烂铃病病原鉴定及发病规律的研究

【摘要】:近年来新疆棉花面积迅速扩大,地膜植棉和滴灌技术的推广普及,种植密度不断加大,棉花品种的增多,新病害的发生也日渐严重。2006年8月,新疆奎屯地区的部分棉田中出现了一种新的细菌性烂铃病。2006年至2007年,分别从北疆石河子、奎屯和玛纳斯等地区采集分离纯化后得到细菌菌株53个,在棉花结铃期分别用针刺和注射法接种病原物进行致病性测定,通过病原菌形态特征、培养特性、生理生化反应的观察和测定,同时结合细菌16srDNA通用引物进行了PCR扩增和序列的测定,登录Genebank比对后,与Pantoea agglomerans strain Sc-2 16S rDNA gene (Genbank登录号AY924375.1)相似程度达到96%~99%。确定造成新疆棉花细菌性烂铃病的病原为泛生菌属的成团泛生菌(Pantoea agglomerans)。应用REP-PCR技术分析了38株菌的遗传多样性,所有测试的菌株共有25种单元型,片段大小范围为200 bp~3kb,在相似性57%相聚。在72%的相似性上,可以分为6个群,其中有27个菌株在同一个大群中,其他11个菌株分布在不同的5个群里。这表明该棉花细菌性烂铃病基因组中的REP分布具有更多的复杂性。棉花不同时期按照不同的病原接种方式进行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该病害不通过种子或土壤带菌传播,也不能通过雨水飞溅经花器侵入棉铃内部,更不能通过植株表皮直接侵入。只有在8月棉花盛铃期对棉铃进行穿透铃壳和注射接种,棉铃才呈现与田间病害相同的症状。初步判定该病害在新疆只能通过伤口侵入,且伤口必须穿过铃壳。对感染该病害的不同棉花品种的发病率,绒长、单铃重、衣分以及色泽等指标进行测定,用SAS软件分析发现,P.agglomerans在不同棉花品种都能引起烂铃病的发生,平均发病率为20.6%。不同品种间发病有明显的差别,发病率较高的品种有新陆早28号、ZM-1和297-5,新海21、新炮台和标杂A的发病较轻。病害对棉花的单铃重、衣分、瘪籽率等棉花产量因子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单铃重减轻、衣分的降低和瘪籽率的增加。病害可引起棉花减产高达10%-20%。由于该病原以前常作为植物病害的生防菌,同时也可以引起许多种人类疾病,所以对病原的生防效能和对药剂的敏感性进行了室内测定。结果显示,所选的4个供试菌株对大豆黑斑病菌(Pseudomonas syringae pv. syringae),棉花黄萎病菌(Verticillium dahliae Kleb.) ,番茄早疫(Alternaria solani (Ellis et Martin) Jones et),西瓜炭疽病菌(Colletetrichum orbiculare)具有一定的拮抗能力。供试菌株对几种植物病原细菌无拮抗现象。室内药剂筛选结果表明,菌株除了对甲硝唑和头孢唑啉纳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外,对氯霉素、庆大霉素、链霉素、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均高度敏感。所以在医用上可以使用这些抗生素做为治疗由该种细菌引起疾病的首选药剂。植物杀菌剂波尔多液对这4个菌株均无抑制作用。所以在植物生物防治中不能使用波尔多液,应该筛选其他有效药剂对该病原菌进行防治。

【学位授予单位】:石河子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1234187246572142592

1289887717202591744

1289887145204383744

相关知识

陕西省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的发生及病原鉴定
植物保护系 任毓忠
棉花生产技术 棉花花铃期及后期管理 新疆棉花蕾期病虫草害防治技术手册.docx
棉花枯萎病症状、病原、发病规律以及防治方法
海南岛木菠萝病害调查及病原鉴定
新疆麦盖提垦区气象因素对棉花产量的影响
萝卜黑圈病病原鉴定
蔬菜细菌性病害及防治
浙江西兰花花球头腐病的病原鉴定
藏红花腐烂病病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药剂防治

网址: 新疆细菌性棉花烂铃病病原鉴定及发病规律的研究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443228.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桃树疏花疏果方法
下一篇: 兰花炭疽病拮抗细菌5A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