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中棉所“牵手”新疆棉花 大数据“织就”全产业链

中棉所“牵手”新疆棉花 大数据“织就”全产业链

加载失败

工作人员察看大数据平台上的监测数据

  眼下,新疆棉花采摘陆续结束,棉农正踊跃交售新棉。11月6日,新疆昌吉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的棉农孟永明喜上眉梢:“我今年第一次种棉花就大获丰收,600多亩地亩产在500公斤以上,籽棉纤维长度和强度达到‘双30’,卖价比一般品种每吨高150元。‘数字棉花’立了大功!”

  孟永明连连称赞的“数字棉花”,位处于3000公里之外的河南省安阳市,它就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承建的国家棉花全产业链大数据中心。

  就在当天,该大数据中心巨大屏幕上,清晰显示着棉田面积、棉花产量、加工数量等密密麻麻的数据。中棉所成果转化处副处长王文魁揭秘:这些数据可不简单,从生产端到加工端,庞大数据构成了“数字棉花”。

  这个大数据平台监测着新疆100多万亩棉田,收集了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和西北内陆棉区20个地点的气候数据和病虫害数据。孟永明的600多亩棉田就在其中。百万亩棉田喜获丰收,大数据精确分析和精准技术服务功不可没。借助物联网传感器、无人机卫星遥感技术进行数据采集,对农情、土壤、气象、病虫害等数据建模分析,棉花专家为百万亩棉田开出不同“药方”。掌握“药方”的棉农,学会了精准播种、精准施肥、精准灌溉、精准防控等精准农业技术,助力棉花优质高产。

  在棉花加工流通环节,从棉农交售籽棉开始,600多家轧花企业的棉花加工量和加工品质数据都会在大数据平台上显示。棉农交售的每一包棉花都有自己的数字“身份证”,轧花厂收购时,会打出一个追溯卡,标注着棉花的品种、质量、重量等信息。被加工成皮棉后,每个棉包上的追溯卡还会显示产地、年度、加工厂等信息。带着这张可全程追溯的数字“身份证”,棉花进入仓储、物流和贸易环节。

  大数据“搭桥”,跨越安阳到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3000公里,连接100多万亩棉田和600多家轧花企业,“数字棉花”“织出”了种植、加工流通、销售和市场监测的全产业链条。去年6月,“高品质棉花全产业链大数据项目”被列为河南省区块链创新应用试点。这些数据上链后,形成信息可信、数据安全和信任机制。

  “数据+算力+算法”,为棉花丰产提质插上了智慧翅膀。该平台运行近3年,中棉所监测的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100多万亩棉花品质明显提升。今年,新疆百万亩棉花再获丰收,预计带动棉农增收7500万元。

  短评

  让一朵棉花借“数”飞扬

  从一粒种子到一朵棉花,从田间到车间,再到市场,棉花生命中的每一步都有数字化记录,这些数字要素“织出”了棉花全产业链。

  世界棉花看中国,中国棉花看新疆。作为国家级棉花专业科研机构和全国棉花科研中心,中棉所“牵手”新疆棉花,跨越3000公里,为棉花全产业链搭建了数字平台,不仅促进了产销精准对接、质量追溯和流通效率大幅提升,而且有利于引导棉农、棉花加工企业更加重视棉花质量,从而推动棉花产业高质量发展。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完善促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政策体系。《农业农村部关于大力发展智慧农业的指导意见》指出,推进农业全产业链数字化。当前,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新动能。数字农业大有可为,“数字棉花”前景广阔。

  着力提升大数据与棉花产业链融合的深度与广度,持续释放要素的乘数效应,打造未来数字农业农村,让科技“硬实力”为棉花产业高质量发展锦上添花,“数字棉花”串起的不仅是金色产业链,还串起了数字乡村的美好图景。

  (记者 黄亚明 文/图)

相关知识

博乐市棉花生产全产业链实施情况
破解棉花产业链困局需多管齐下
新疆棉花春播拉开序幕
北京全国棉花交易市场集团有限公司:全国棉花交易市场物流配送平台建设项目
棉花全生长周期机载高光谱正射影像数据集构建
3月棉花月报 | 郑棉平台整理,等待突破契机
棉花生产技术 棉花花铃期及后期管理 新疆棉花蕾期病虫草害防治技术手册.docx
发挥区域资源优势 促进新疆棉花可持续发展
2021中国国际棉花会议召开,全棉时代践行可持续发展观
【科学大院】科学家上!保护我方新疆棉花!

网址: 中棉所“牵手”新疆棉花 大数据“织就”全产业链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443833.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牡丹品种名称(了解牡丹花的分类及
下一篇: 牡丹花图片_牡丹花品种大全_牡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