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中的68种效应之20城市干岛效应
城市干岛效应
下图为郑州市市区与近郊空气相对湿度差的日变化曲线。由于城市的主体为不透水下垫面,因此,降落地面的水份大部分都经人工铺设的管道排至他处,形成径流迅速,缺乏天然地面所具有的土壤和植被的吸收和保蓄能力。城市近地面的空气就难以像其他自然区域一样,从土壤和植被的蒸发中获得持续的水份补给。城市空气中的水分偏少,湿度较低,形成孤立于周围地区的“干岛”。城市热岛效应是受多种因素所控制的,系统天气状况是决定性因素;其次是土地利用构成,其中建筑率和绿地率关系重大;取样日期、地点的不同,对调查结果有一定影响。
图26郑州市市区与近郊空气相对湿度差的日变化曲线
【配套题目练习】
一、单选题
(2023高一下·浙江·期中)相对湿度是指空气中水汽含量与当前温度下空气所能容纳的最大水汽含量的比值。城区的相对湿度往往小于郊区,被称为城市的“干岛效应”。完成下面小题。
1.城市化往往会加强“干岛效应”,主要原因是(???)
A.下渗增加B.降水减少C.地表径流减少D.蒸发减少
2.缓解城市“干岛效应”的有效途径有(???)
A.使用室内空气加湿器B.增加绿化用地
C.引导市区的人口外迁D.拓宽城市道路
“城市干岛”是伴随城市化出现的一种现象,在城区空气的相对湿度(指在一定时间内,某地空气中所含水汽量与该气温条件下饱和水汽量的百分比。饱和水汽含量随着温度的升高而显著增大)小于郊区时形成,一年四季都存在。云南C市是座人口超百万的大城市,其城市干岛强度的季节变化明显,近年来总体呈增强趋势。下图示意云南省C市城市干岛强度季节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云南省C市夏季干岛效应最强的主要原因是城区夏季(???)
A.蒸发量较大B.近地面空气中水汽不足
C.降水量较小D.土壤和植被吸收水分多
4.近年来C市城市干岛效应呈增强趋势的根本原因是(???)
A.建成区面积扩大B.城市化速度快
C.植被覆盖率降低D.热岛效应增强
比湿是指单位体积内水汽质量与包含水汽在内的空气质量的比值,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当地大气中所含水汽的状况。受气温、降水、下垫面状况、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区域内比湿存在着明显的时间和空间差异。若城区比湿低于郊区称为“城市干岛”,反之则为“城市湿岛”。下图示意2008-2012年北京夏季和冬季平均比湿空间水平分布(单位:g/kg;方框分别为北京二环路和四环路;阴影为地形高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该地(???)
A.夏季城区主要表现为“干岛”,与城市硬化地面有关
B.冬季城区主要表现为“干岛”,受蒸发量影响较大
C.夏季城区主要表现为“湿岛”,因为夏季降水量大
D.冬季郊区主要表现为“湿岛”,主要与冬小麦种植有关
6.冬季北京城区比湿相对较高,但二环内老城区与周边四环内城区相比,冬季比湿略低,主要是因为二环内老城区(???)
A.绿化面积较大,吸收水分多B.地面透水性好,水分下渗多
C.人口密度略小,人为排放水汽较少D.受冬季风影响大,冬季降水较少
比湿是指单位体积内水汽质量与包含水汽在内的空气质量的比,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当地大气中所含水汽的状况。受气温、降水、下垫面状况、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区域内比湿存在着明显的时间和空间差异。若城区比湿低于郊区称为“城市干岛”,反之则为“城市湿岛”。左图、右图示意我国北方某大城市近地面冬、夏季节城区与郊区平均比湿日变化状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表示该地夏季城区平均比湿日变化的曲线是(???)
A.①B.②C.③D.④
8.该地(???)
A.夏季城区主要表现为“干岛”,且15点时强度最大
B.冬季城区主要表现为“湿岛”,且夜间时强度较大
C.夏季郊区比湿的日变化,与降水状况相关性大
D.冬季郊区比湿的日变化,与植被状况相关性大
二、综合题
9.(22-23高一上·辽宁朝阳·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规模快速扩张,人口不断聚集,造成城市气候呈现出多种“岛效应”,如“热岛效应”“雨岛效应”“干岛效应”等。在某些情况下,一座城市往往同时拥有多种“岛效应”。下图为我国某市区、郊区、近郊农村夏季午后气温变化示意图。
(1)判断能正确反映出市区到郊区夏季午后气温变化的曲线,并指出此时近地面风向。
(2)说明一座城市既是“雨岛”,又是“干岛”的原因。
(3)为城市缓解“岛效应”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关知识
【备考干货】一文详解高考地理常考的城市五岛效应?!
城市五岛效应解析:热岛、雨岛、干岛的危害与治理
城市的“六岛效应”
揭秘城市五岛效应:热岛、干岛、雨岛等现象解析
高考中的25大地理效应
你知道什么是冷岛效应么?
【地理视野】什么是热融湖塘?你不知道的“肥岛效应”,
25种地理效应知识归纳总结!2023高考地理必背18种大题!
【地理视野】关于热岛效应,你需要知道这些!
【地理概念】温室效应、热岛效应
网址: 地理中的68种效应之20 城市干岛效应【原卷】.docx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444457.html
上一篇: 第六章花篮的制作.ppt |
下一篇: 缓解热岛效应的城市聚合型绿色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