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植物资源

植物资源

域内植物资源可分为粮油类、果蔬类、竹木类、花草类四大类。

一、粮油类:

1、水稻:域内为水稻重要种植区。考古发掘表明,距今7000年前的马家浜文化时期先民即已有种植并逐步成为南方民众的主粮。

水稻有早稻、晚稻和糯稻之分。早稻和晚稻又有早、中、晚的不同品种。其中早稻的茬口分为两熟三熟。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起为提高土地利用率,域内大规模种植两熟制、三熟制的连作稻,单季晚稻几乎绝迹。改革开放后为提高单产,改善稻米质量,增加经济效益,又普遍改为种植单季晚稻,早稻已很难见到。

水稻的品种,随着农业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不断演化。从解放初的嘉兴白皮到上世纪六十年代的矮脚南特,再到八十年代后的秀水系列,林林总总已不下上百种。总的趋势是向产量高、米质好、抗病害、防倒伏的方向发展,向杂交化方向发展。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提高生活水平的需求,部分农户已开始引进种植长粒香、香粳、血糯、黑米等经济价值更高的特殊品种。

2、麦子:麦子有大麦、小麦之分。据《嘉兴市志》载,南宋建立后,北方大量官兵和民众入浙,多食麦面,因之嘉兴普种小麦,而种大麦者甚寥。自1956年推广两熟制、三熟制后,由于大麦较小麦早熟半月余,能为双季稻提供茬口,而且大麦能为啤酒酿造和饲料工业提供原料,因而大麦取代了小麦,成为春粮的主栽作物,小麦极少种植。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因地下水位升高与春季多雨等因素,不利于大麦的生产,所以大麦种植面积也已大幅度下降。

大麦的主要品种为浙农2号、沪麦4号、沪麦10号和花30等品种。小麦的当家品种为杨麦系列、浙麦系列、宁麦系列、7539等。

3、蚕豆:本地称蚕豆为大豆。《本草纲目》中谓蚕豆“豆荚状如老蚕”故名。康熙《嘉兴府志》中说豆荚成熟时正当春蚕上簇,故名蚕豆。蚕豆是粮食蔬菜和饲料绿肥兼用作物。过去曾大量种植,目前大多已只在田头地角种植。蚕豆有大粒种、小粒种两种。大粒种的著名品种为“牛踏扁”,小粒种的代表品种为香珠豆。

4、豌豆:又名寒豆。明·万年《秀水县志》已有栽培记述。本地农户多利用零星杂地、房前屋后种植豌豆,采摘其嫩荚作蔬菜佐餐。

5、大豆:本地又名毛豆、黄豆,大多间作于桑园等旱地,或植于田头地角沟边,仅供菜肴之需。大豆有夏秋之分,品种较杂,主要有六月白、元青等品种,其中以元青为优。

6、玉米:本地称萝菽,大多只是零星种植,作零食之用。现在提倡多吃粗粮,故种植略有增多,主要品种有浙凤糯2号等。

7、番薯:据史载,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由徐光启将番薯由福建引入沪浙。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因粮荒,本地开始大量种植,聊以充饥。现仍有较多零星种植,仅属调剂口胃,兼作饲料。过去主要品种有红皮白心、黄皮白心、红皮红心等,后普遍种植胜利百号。近年有又富含微量元素的紫番薯,身价已倍增。

8、油菜:俗称菜籽。宋时即有“冬种而春生,摘苔蕊食之,老熟收籽为油”的记载。清时本地油坊榨油盛极一时,因之命名为油车港。油菜为本地主要越冬作物之一,品种也较多。土油菜主要用作摘芯作蔬菜,称之苔芯菜。大面积种植收籽作榨油用的先后有胜利油菜、东胜系列、九二系列等。目前主要种植更为丰产早熟的沪优15、浙优6和双72等品种。

此外,域内少量种植的粮油作物还有绿豆、赤豆、芝麻、葵花籽等。

二、果蔬类

1、雪里蕻:俗称雪菜,有冬雪菜和春雪菜之分。域内南片、东片各村向有种植腌制雪里蕻的历史传统,民国后期各村还曾建立雪菜合作社,产品远销浙江沪各地。近年来,雪菜生产规模继续扩大,成为当地的主导农副业之一。“烟雨楼”牌雪菜为嘉兴市著名商标。

2、大头菜:学名芫青,主要种植于栖真及以南一带,多为农户散种。经过腌制的大头菜,质脆味鲜,为传统佐餐佳品。土种质量优于洋种,但个头不及洋种。

3、青菜:青菜为本地居民不可或缺的主要蔬菜,几乎所有农户均有种植。品种以本地矮脚青为优,长梗青菜则适宜腌制,现主要种植品种为苏州青。由于化肥的大量使用,青菜总的品质已不如从前。

4、南湖菱:又称馄饨菱、元宝菱,为嘉产名产,其特点是无角、肉嫩。南湖菱本产于嘉兴南湖及其周边水域,本世纪初因南湖大规模疏浚后水深超过3米已不适合南湖菱的种植,故移植于郊区北部王江泾镇、油车港镇,其中油车港镇已获南湖菱国家地理标志。成为南湖菱的主产区。每年秋季举行的油车港镇南湖菱文化节已成传统节庆活动。

5、葡萄:葡萄由汉代张骞通西域时引入内地。以前域内仅有少量庭园种植。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起,西湖村开始发展葡萄种植业,并组建了南湖水果合作社,注册了“南湖牌”商标。现西湖、池湾等村葡萄种植面积已扩大到5000亩以上,品种也由原巨峰当家演变为美人指、地球等诸多新品,产品远销上海、香港市场,成为一大特色效益农业,并多次获省农博会金奖。

6、草莓:草莓是域内新发展的草本水果,本世纪始有种植,主要由千亩荡等农庄以大棚形式生产,品种也不断引进更新。

7、藕:藕是荷花的地下茎,为果蔬兼用。过去本地并无种植,近年来作为发展嘉兴北部湿地农业的种植项目,逐步扩大了种植规模,镇域北片绿波岛农场一带为主要种植区域,品种有鄂莲3号、6号、7号与9026等。

其它在镇域内或野外存有的果蔬类品种还有萝葡、白菜、芋艿、竹笋、慈姑、茭白、韭菜、胡葱、大蒜、茄子、长豆、地婆、冬瓜、葫芦、胡萝卜、南瓜、芥菜、芹菜、菠菜、蒿菜、荠菜(野菜)、马兰头、甜椒、辣椒、黄瓜、丝瓜、番茄、莴苣、土豆(洋山茹)、芦笋、四季豆、刀豆、洋寒豆、洋葱、小白菜、香茎菜、包心菜、西甜瓜、黄金瓜、西瓜、桃、梨、柿、枇杷、石榴、白果等。因种类繁多,有的仅有少量存在,故难以全面叙介。

此外域内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曾大量培植有蔴菇等真菌,但目前已几乎绝迹。

三、竹木类

域内农村分布有较多的小型竹园,多种植杜竹,以产竹笋为主。其他还有少量黄竹、斑竹、桃子竹分布。

域内林木除桑树外,一直以庭园栽种为主,并不成林,主要树种有枫杨、柳树、白榆、桧柏、苦楝、朴树、槐树、水杉、梧桐、松树、黄榉、柏树、梓树、冬青、木槿、棕榈、泡桐、乌桕、柞树、铁树、香樟、女贞、麻栎、臭椿、雪松、银杏、桂树、海棠、红叶季、桃树、梨树、枇杷树等。其中栖真寺内的三棵银杏已有430年历史,现被列为嘉兴市古树名木。杨溪村原小学前也有一棵已生长三百年的古银杏,但因遭受过雷击、状态堪忧。

桑树属经济林木,过去因养蚕业兴旺,各村均有大片种植,现在油车港镇已不再养蚕,故仅残存少量。

近年来油车港镇大力推进绿化造林,在公路与航道两侧广植树木,品种主要有香樟、银杏、水杉、池杉、湿地松等。

四、花草类

1、花卉:域内已发展少量花卉产业,其余花卉种植以家庭观赏与绿化点缀为主。花卉品种有金桂、银桂、腊梅、红梅、广玉兰、白玉兰、紫玉兰、牡丹、紫薇、吊兰、美人蕉、芭蕉、水仙花、荷花、菊花、万寿菊、凤仙花、鸡冠花、太阳花、牵牛花、万年青、玫瑰、月季、蔷薇、杜鹃、仙人掌、仙人球、夹竹桃、海棠、茉莉、茶花、杜英、紫荆以及桃、李、梨等果木花卉。

2、药草:域内药草大多为田间地头零星野生,主要有益母草、夏枯草、虎耳草、鱼腥草、仙鹤草、茅根、旱墨莲、蒲公英、车前草、野菊花、马齿苋、七叶一枝花、蛇莓、薄荷、臭梧桐、大青叶、淡竹叶、紫苏、青蒿、半边莲、地骨皮、枸杞子、大力子、芦根等。由于经济开发步伐的加快,目前部分品种已难以见到。

3、其它:除花卉与药草外,本地尚有紫云英、芦苇、棉花等经济型花草。

紫云英俗称花草,亦称红花草籽。改革开放前作为重要的绿肥来源在冬闲田中大片种植。其鲜草直接翻耕淹压或拌上河泥沤制成绿肥。每亩固定氮素相当于25公斤硫酸铵,同时还具有改良土壤的作用。紫云英又是可靑可干的牲畜饲料和蜜蜂采蜜的优质蜜源。可谓全身是宝。可惜进入二十一世纪后,现也已大幅减少。

棉花不是本地的主导作物,仅为农户零星种植,以作家用。

相关知识

环保植物资源
植物资源与利用
[植物资源与利用
长白山植物资源信息库
植物遗传资源科学杂志
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
花卉植物资源知多少?
植物种质资源保存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植物种质资源超低温保存概述

网址: 植物资源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445568.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宋元琉璃发簪赏析
下一篇: 万宁市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以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