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古代的插花艺术,追求灵动自然、和谐呼应

古代的插花艺术,追求灵动自然、和谐呼应

插花是一门高雅的艺术,在宋代流行,在明代得到发扬,明清的人物画像中,常摆炉瓶三事及花供作为装饰,可见插花清供在贵族阶层的流行。插花需要花与瓶和谐搭配,大瓶插花,忌讳过度修饰,追求率性随意,自然流畅;小瓶插花,则宜瘦巧,不宜繁杂,插一枝必得一枝独秀,插两枝则两相唱和。这里面其实蕴含中国古人独特的审美趣味。

古代的插花艺术,追求灵动自然、和谐呼应

插花时花与瓶要注重高低,要让花枝稍微高出花瓶一些。假如花瓶高一尺,花枝应该高出瓶口一尺三四寸;如果花瓶高度为六七寸,花枝高出瓶口八九寸,才算上佳。忌讳插入的花枝太高,太高则花瓶容易倾倒;忌讳花枝插得太低,太低则失去了雅趣。现代插花一般采用黄金分割法,比例为3:5:8,即瓶高为3,花材高为5,总高为8。虽然满足插花比率的要求,但是弊端在于,花艺整体造型显得中规中矩,虽不出错,却缺乏个性,终究不美。

古代的插花艺术,追求灵动自然、和谐呼应

用小花瓶来插花,花枝应当选细瘦小巧一些,不宜繁杂。如果只插一枝花,要挑选奇特古雅、弯曲斜逸的花枝,不应太过瘦削笔直。如果打算插两种花,需要分出高低并搭配组合,俨然如同天生的一枝;或两枝花彼此相向,先凑成一簇仿佛天生一体,用麻丝绑定再插瓶。毕竟是小瓶,花枝一定要简单,太多了插不了,而且艳俗烦杂。比如插小瓶时,可选红白茶花,与草花作为绿叶相配。

古代的插花艺术,追求灵动自然、和谐呼应

梅花是最常见的插花品种,一般不插在小瓶中。在红楼芦雪庵联诗中李纨就派宝玉找妙玉乞红梅。这支梅花只有二尺来高,旁有一横枝纵横而出,约有五六尺长,其间小枝分歧,或如蟠螭,或如僵蚓,或孤削如笔,或密聚如林,花吐胭脂,香欺兰蕙,各各称赏。李纨素来爱美,早早命丫鬟把那只美人耸肩瓶拿来插花,这里所谓的耸肩其实就是高肩细腰的有点类似梅瓶的瓶器。梅花不宜用小瓶来插,因花枝修长斜逸,若花器短小,插梅之后,观感常不谐调。高濂说“砍大枝梅花插供,方快人意”,当然还有另一种意思:插梅花要任性一点,砍下一根大枝才痛快。然而日本人的审美,崇尚小巧精致,插梅花也没有“方快人意”,大抵都是以小瓶来插。

古代的插花艺术,追求灵动自然、和谐呼应

古代的插花艺术,追求灵动自然、和谐呼应

瓶花虽然忌讳插得太繁杂,但更加忌讳花枝插得比花瓶还瘦削。应当采折倾斜的花枝,在小花瓶的左右铺展开来,才算得上是得体。瓶中插的花卉,只可以有一两种,稍微过多,便显得多而杂乱,使人生厌,唯独秋天的花不会如此。秋季花卉如何插瓶,晚明大画家陈洪绶做了极好的示范。陈洪绶的《瓶花图》,便是自由式插花的典范之作。金秋时节,正值一场秋雨后,菊花盛开,枫叶红艳,陈洪绶与诸位友人入园林赏秋景,林下醉秋华,而后采红叶一枝,白菊花一束,兼几棵草花,一同插入瓶中,配成秋景花艺,更于秋香深院中挥毫,将此瓶花入画。如图下:

古代的插花艺术,追求灵动自然、和谐呼应

此画不仅是一幅传世名画,更是研究明代插花的经典之作。这两瓶花插得自然流畅,极具原生态之美。大瓶中,插了一枝颀长的树枝,色叶树种,入秋后叶片嫣红如花,红叶上还沾着晶莹的露珠,又插了两枝秋天的草花,看似鸡冠花,叶片耷拉着,叶子上有些枯的斑点,若以花材而论,实在不完美,然而正以不完美故,自有一种斑驳的美感。瓶中的亮点是两枝野菊花,白色的小花,一簇一簇,开得很热闹,插在瓶中也极绚丽。旁边的小瓶中是一簇野菊花中混着两朵野蔷薇,搭配得不伦不类,然而看起来倒也生趣盎然。 这样的一瓶花,率性随意,自然流畅,有着天然去雕饰之感,确实呈现出了“林下醉秋华”之美。

插花讲究高雅不俗,也讲究自然和谐,更加追求灵动流畅,这主要根据插花之人的个人品味所决定的。其实不管哪一种,其实都好看。

相关知识

插花艺术中的文化观与艺术观
【美学插花】古代插花富有韵味,注重追求精神,而现代插花略显平庸
插花弄玉:感受古典艺术之美
古代的插花艺术
日本花道:追求“静、雅、美、真、和”的艺术
中国传统插花艺术的风格与特点
传统插花艺术的风格与特点
东方插花艺术的特点有哪些?
茶道插花有什么艺术
艺术插花的造型

网址: 古代的插花艺术,追求灵动自然、和谐呼应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448659.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艺术插花中瓶类插花容器的固定方法
下一篇: 广东美术馆馆藏|关良《瓶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