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英文缩略词
第一章 绪论
1.1 鲜切果蔬品质及生理变化
1.1.1 品质变化
1.1.2 生理变化
1.2 鲜切果蔬次生代谢及愈伤反应
1.2.1 次生代谢
1.2.2 愈伤反应及意义
1.2.3影响愈伤反应的因素
1.2.4 促进愈伤反应的处理技术
1.3 O2/CO2气调保鲜技术
1.3.1 O2/CO2气调在果蔬保鲜中的应用
1.3.2 O2/CO2气调对果蔬呼吸代谢的影响
1.3.3 O2/CO2气调对果蔬活性氧代谢的影响
1.4 蛋白组学在果蔬采后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1.4.1 蛋白组学的定义、主要技术方法和研究意义
1.4.2 蛋白组学在果蔬采后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1.5 立题背景及主要研究内容
1.5.1 立题背景
1.5.2 主要研究内容
1.6 技术路线
第二章 O2/CO2预处理对鲜切双孢蘑菇保鲜效果的影响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实验材料
2.2.2 主要实验试剂
2.2.3 主要仪器与设备
2.2.4 实验设计
2.2.5 失重率的测定
2.2.6 含水量的测定
2.2.7 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2.2.8 氨基酸含量的测定
2.2.9 O2和CO2含量的测定
2.2.10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测定
2.2.11 色度的测定
2.2.12 总酚含量的测定
2.2.13 丙二醛(MDA)含量的测定
2.2.14 相对电导率的测定
2.2.15 总抗氧化能力的测定
2.2.16 数据分析
2.3 结果分析
2.3.1 O2/CO2预处理时间对鲜切双孢蘑菇BI及L*的影响
2.3.2 O2/CO2预处理时间对鲜切双孢蘑菇失重率及含水量的影响
2.3.3 O2/CO2预处理时间对鲜切双孢蘑菇MDA含量及相对电导率的影响
2.3.4 O2/CO2预处理时间对鲜切双孢蘑菇可溶性蛋白及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2.3.5 O2/CO2预处理时间对鲜切双孢蘑菇可溶性固形物及总酚含量的影响
2.3.6 O2/CO2预处理时间对鲜切双孢蘑菇总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2.3.7 O2/CO2预处理时间对包装内O2与CO2含量的影响
2.3.8 切前/切后O2/CO2预处理对鲜切双孢蘑菇BI及L*的影响
2.3.9 切前/切后O2/CO2预处理对鲜切双孢蘑菇含水量及失重率的影响
2.3.10 切前/切后O2/CO2预处理对鲜切双孢蘑菇MDA含量及相对电导率的影响
2.3.11 切前/切后O2/CO2预处理对鲜切双孢蘑菇可溶性蛋白及游离氨基酸的影响
2.3.12 切前/切后O2/CO2预处理对鲜切双孢蘑菇可溶性固形物及总酚含量的影响
2.3.13 切前/切后O2/CO2预处理对鲜切双孢蘑菇总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2.4 讨论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O2/CO2预处理促进愈伤的水分与酚类代谢研究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实验材料
3.2.2 主要实验试剂
3.2.3 主要仪器与设备
3.2.4 实验设计
3.2.5 失重率与含水量的测定
3.2.6 总酚、类黄酮与木质素含量的测定
3.2.7 酚酸类物质含量的测定
3.2.8 鲜切双孢蘑菇表面SPP与木质素积累的观察
3.2.9 苯丙烷代谢途径相关酶活性的测定
3.2.10 低场核磁共振分析
3.2.11 数据分析
3.3 结果分析
3.3.1 O2/CO2预处理对鲜切双孢蘑菇含水量及失重率的影响
3.3.2 O2/CO2预处理对鲜切双孢蘑菇水分状态和分布的影响
3.3.3 O2/CO2预处理对鲜切双孢蘑菇酚、类黄酮及木质素含量的影响
3.3.4 O2/CO2预处理对鲜切双孢蘑菇苯丙烷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3.3.5 O2/CO2预处理对鲜切双孢蘑菇酚酸类物质含量的影响
3.3.6 O2/CO2预处理对鲜切双孢蘑菇切面SPP和木质素积累的影响
3.3.7 鲜切双孢蘑菇各指标间的相关性分析
3.4 讨论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O2/CO2预处理促进愈伤的活性氧代谢研究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实验材料
4.2.2 主要实验试剂
4.2.3 主要仪器与设备
4.2.4 实验设计
4.2.5 O2-.与H2O2 含量的测定
4.2.6 NOX酶活性的测定
4.2.7 SOD与CAT酶活性的测定
4.2.8 AsA与GSH含量的测定
4.2.9 AsA-GSH循环相关酶活性的测定
4.2.10 PAL酶活性的测定
4.2.11 总酚含量的测定
4.2.12 总抗氧化能力的测定
4.2.13 木质素含量的测定
4.2.14 数据分析
4.3 结果分析
4.3.1 O2/CO2预处理对鲜切双孢蘑菇O2-.及H2O2的影响
4.3.2 O2/CO2预处理对鲜切双孢蘑菇NOX酶活性的影响
4.3.3 O2/CO2预处理对鲜切双孢蘑菇SOD与CAT酶活性的影响
4.3.4 O2/CO2预处理对鲜切双孢蘑菇AsA与GSH含量的影响
4.3.5 O2/CO2预处理对鲜切双孢蘑菇AsA-GSH循环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4.3.6 O2/CO2预处理对鲜切双孢蘑菇PAL酶活性的影响
4.3.7 O2/CO2预处理对鲜切双孢蘑菇总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4.3.8 O2/CO2预处理对鲜切双孢蘑菇总酚及木质素含量的影响
4.4 讨论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O2/CO2预处理促进愈伤的细胞壁代谢研究
5.1 引言
5.2 材料与方法
5.2.1 实验材料
5.2.2 主要实验试剂
5.2.3 主要仪器与设备
5.2.4 实验设计
5.2.5 鲜切双孢蘑菇硬度及脆度的测定
5.2.6 细胞壁组分的测定
5.2.7 木质素含量的测定
5.2.8 细胞壁代谢途径相关酶活性的测定
5.2.9 透射电镜观察鲜切双孢蘑菇表层细胞壁结构
5.2.10 数据分析
5.3 结果分析
5.3.1 O2/CO2预处理对鲜切双孢蘑菇质构的影响
5.3.2 O2/CO2预处理对鲜切双孢蘑菇木质素含量的影响
5.3.3 O2/CO2预处理对鲜切双孢蘑菇纤维素含量的影响
5.3.4 O2/CO2预处理对鲜切双孢蘑菇几丁质含量的影响
5.3.5 O2/CO2预处理对鲜切双孢蘑菇细胞壁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5.3.6 O2/CO2预处理对鲜切双孢蘑菇细胞壁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5.3.7 O2/CO2预处理对鲜切双孢蘑菇细胞壁降解酶活性的影响
5.3.8 O2/CO2预处理对鲜切双孢蘑菇细胞壁微观结构的影响
5.4 讨论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O2/CO2预处理促进鲜切双孢蘑菇愈伤的蛋白组学分析
6.1 引言
6.2 材料与方法
6.2.1 实验材料
6.2.2 主要实验试剂
6.2.3 主要仪器与设备
6.2.4 蛋白提取
6.2.5 蛋白提取质控
6.2.6 蛋白酶解
6.2.7 高效液相分析
6.2.8 质谱检测
6.2.9 Lable-free蛋白组学定量分析
6.3 结果分析
6.3.1 鲜切双孢蘑菇蛋白质的提取及电泳检测
6.3.2 鲜切双孢蘑菇蛋白质的鉴定
6.3.3 鲜切双孢蘑菇蛋白质的定量
6.3.4 鲜切双孢蘑菇差异蛋白的GO富集分析
6.3.5 鲜切双孢蘑菇差异蛋白的KOG分析
6.3.6 鲜切双孢蘑菇差异蛋白的KEGG分析
6.4 讨论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O2/CO2预处理促进愈伤的戊糖磷酸途径调控验证
7.1 引言
7.2 材料与方法
7.2.1 实验材料
7.2.2 主要实验试剂
7.2.3 主要仪器与设备
7.2.4 实验设计
7.2.5 失重率的测定
7.2.6 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E.coli)与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 S.aureus)菌落分析
7.2.7 总酚、类黄酮与木质素含量的测定
7.2.8 总呼吸、EMP、TCA与PPP呼吸速率的测定
7.2.9 呼吸途径相关酶活性的测定
7.2.10 ATP含量的测定
7.2.11 NAD+、NADH、NADP+及NADPH含量的测定
7.2.12 苯丙烷代谢途径相关酶活性的测定
7.2.13 苯丙烷代谢途径相关酶相对表达量的测定
7.2.14 数据分析
7.3 结果分析
7.3.1 O2/CO2预处理对鲜切双孢蘑菇色度的影响
7.3.2 O2/CO2预处理对鲜切双孢蘑菇对E.coli和S.aureus抵抗能力的影响
7.3.3 O2/CO2预处理对鲜切双孢蘑菇总酚、类黄酮、木质素含量的影响
7.3.4 O2/CO2 预处理对鲜切双孢蘑菇总呼吸、EMP、TCA 与PPP 呼吸速率的影响
7.3.5 O2/CO2预处理对鲜切双孢蘑菇ATP、NAD+、NADP+、NADH、NADPH含量及NAD激酶活性的影响
7.3.6 O2/CO2预处理对鲜切双孢蘑菇G-6-PDH+6-GPDH、PGI、SDH及CCO酶活性的影响
7.3.7 O2/CO2预处理对鲜切双孢蘑菇PAL、C4H、4CL及CAD基因表达的影响
7.3.8 PPP途径抑制剂对鲜切双孢蘑菇苯丙烷代谢途径关键酶活性的影响
7.3.9 PPP途径抑制剂对鲜切双孢蘑菇失重率及总酚、类黄酮、木质素含量的影响
7.4 讨论
7.5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创新点
8.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 录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 谢
个人简历
相关知识
鲜切西兰花减压预处理的保鲜研究
减压冷藏和气调冷藏对鲜切西兰花保鲜效果的比较分析
园艺产品保鲜之殇与解决之道6
鲜切花的保鲜处理
不同处理方式对鲜切芦笋保鲜效果的研究
花生花药愈伤组织的诱导和分化研究
二、保鲜方法 (一) 100%纯CO2气调包装贮藏 ◼ 在冷藏条件下(0℃
鲜切西兰花保鲜技术分析
鲜切花
花卉的采后保鲜、包装及贮运技术
网址: O2/CO2气调预处理对鲜切双孢蘑菇愈伤的影响机制研究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452688.html
上一篇: 安徽省农业植物检疫管理办法 |
下一篇: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空气能热泵监测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