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南京综合自然地理实习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实习报告实习科目:综合自然地理年级:专业:地理科学姓名:学号:实习时间:2010年11月1日至2010年11月6日地理与旅游学院2010年11月目录南京概述4第一部分 地质地貌实习。6一 瓜埠火山6二 汤山 孔山 棒槌山7三 大石碑10四 燕子矶11五 玄武湖12六 古生物博物馆13第二部分 土壤地理实习16一 幕府山东侧粘盘黄棕壤16二 小茅山拥翠亭南500米普通黄棕壤18第三部分 植物地理实习20第四部分 曲阜至南京沿线景观变化22实习感想23南京综合自然地理实习报告1 实习目的:1印证课堂上学习的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培养并提高我们对自然现象的观
2、察和独立研究的能力以及运用专业理论和方法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收集第一手资料,为解释相关现象和自然演化规律、了解实习地的地质地貌演化过程;3发现问题,培养并激发兴趣点,培养科学探索精神;4开阔视野,增加阅历,为将来相关专业研究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2 实习方法:1踏勘法。通过对实习地线路的观察和资料分析,了解地质地貌的总体特征。2定量研究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3地图法。利用已有的地形图资料,填注调查区的相关内容,并进行专业分析。4实习的相关课程:地质学基础、地貌学、生物地理学、土壤学等。3实习内容:矿物和岩石的识别,地质地貌类型与构造岩石间的关系、了解地层分布、火山活动及其产物的特点
3、、河流与地貌形成、生物分布与地理特征间的关系、不同的土壤类型与母岩间的关系等。3 实习时间与地点安排:11月1日早晨乘车从曲阜经徐州至南京,途中观察沿线景观变化。下午到达南京前观察六和瓜埠火山。11月2日南京唐山孔山棒槌山湖山大石碑11月3日幕府山燕子矶公园三台洞玄武湖11月4日小茅山南麓中山植物园11月5日地质博物馆长江大桥11月6日南京大屠杀纪念馆雨花台11月7日返校南京概述南京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东部苏皖两省交界处,江苏省西南部。位于北纬3114至3237,东经11822至11914。东距上海市300余公里。东接江苏省镇江市、句容市,西邻安徽省滁州市(来安县、南谯区、全椒县)、巢湖市(和县
4、)、马鞍山市(金家庄区、花山区、雨山区、当涂县),南接安徽宣城市(宣州区、郎溪县)、江苏省溧阳市,北连江苏省仪征市、安徽省天长市。地跨长江两岸,南北最大纵距140余公里,东西最大横距80余公里,辖区总面积6598平方千米。市区面积4844平方千米,建成区面积624.45平方公里。1 气候南京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年降水1200毫米,四季分明,年平均温度15.4C,年极端气温最高39.7C,最低-13.1C,年平均降水量1106毫米。春季风和日丽;梅雨时节,又阴雨绵绵;夏季炎热,与武汉、重庆并称“三大火炉”;秋天干燥凉爽;冬季寒冷、干燥。南京春秋短、冬夏长,冬夏温差显著,四时各有特色,皆宜
5、旅游。2 地形地貌南京市平面位置南北长、东西窄,成正南北向;南北直线距离150公里,中部东西宽5070公里,南北两端东西宽约30公里。南面是低山、岗地、河谷平原、滨湖平原和沿江河地等地形单元构成的地貌综合体。 地貌区域为宁、镇、扬山地的一部分,低山山陵占全市总面积的64.52%。长江南京段长度约95km;江南有秦淮河,江北有滁河,为南京市境内两条主要的长江支流,其河谷平原为重要农业区。水面占全市总面积11.4%,平原、洼地占24.08%。 南京市平原主要有河谷平原、滨湖平原,沿江洲地及江心洲3种类型。河谷平原主要有秦淮河沿岸的秦淮河河谷平原,海拔大部分在710米;有位于鼓楼以北金川河沿岸的金川
6、河河谷平原,海拔大部在610米;有位于江北滁河中下游沿岸的滁河河谷平原,海拔大部分在510米;有位于高淳东部胥溪河河谷平原,滨湖平原为南部石臼湖与固城湖湖滨地区,地面海拔大部分在57米。沿江洲地分布在上新河板桥一带,浦口沿江,六合瓜埠以南和江宁营防乡等;江心洲有八卦洲、江心洲、新济洲、兴隆洲等十多个大小江心洲;海拔大部在47米。在城区外围,六合区境内北部有东平山、冶山,东南部有以玄武岩为主的方山、灵岩山;浦口境内分布着东北西南向的 老山 山脉;城郊和江宁区是宁镇山脉西段的分布地,沿江边第一列(即 钟山 北支)分布着栖霞山、南象山、 幕府山 ,第二列(即钟山中支)有灵山、紫金山等,第三列(即钟山
7、南支)的山最多,有 汤山 、方山、牛首山等;溧水、高淳县境的东部是茅山山脉的一部分。除了这些有名称的小山丘外,还有许多无名岗地间杂其中。其实,像紫金山、九华山等山,都是句容茅山的余脉。形成“三山夹两谷”的地形特点。南京城内主要河流有长江和秦淮河长江南京段从江宁铜井镇南开始,至江宁营防乡东为止,境内长约95公里。秦淮河全长103公里;到南京武定门外分两股,一股为干流,称外秦淮河,绕城经中华门、水西门、定淮门外由三汊河注入长江;又一股称内秦淮河,由通济门东水关入城,在淮清桥又分为南北两支,南支为“十里秦淮”,经夫子庙文德桥至水西门西水关出城,与干流汇集,北支即古运渎、经内桥至张公桥出涵洞口入干流。
8、南京市北部有滁河,干流全长110公里,河道弯曲,集水面积7900平方公里。南部有淳溧运河和天生桥河。南京市区主要有玄武湖、琵琶湖、紫霞湖和莫愁湖等,湖泊水面积分别为3.7平方公里和0.37平方公里;城市南部有石臼湖和固城湖,湖泊水面积分别为201平方公里和24.3平方公里。3 动植物南京地处北亚热带,属于我国现代植物资源最丰富、植物种类最繁多的地区。又以山丘、河湖兼备,气候温和,而野生动物资源丰富繁多,其动物种类,足以代表长江下游地区。南京在江苏省的植物分布区划上,属于长江南北平原丘陵区,是落叶阔叶林逐步过渡到落叶阔叶、常绿阔叶混交林地区。主要分布树种有马尾松、麻栎、栓皮栎、枫香、化香、糯米椴
9、、青刚栎、苦槠、冬青、石楠等。还有部分外来植物如:雪松、火炬松、广玉兰等。 常见麻栎、栓皮栎、枫香、化香树、糯米椴等落叶阔叶林以及青冈、苦槠、冬青等常绿阔叶树种近50种;菰、何首乌等野生药用植物40种。野生动物资源丰富,栖息、繁衍的国家级保护动物有中华鲟、白鳍豚、扬子鳄、河鹿、江豚、鸳鸯、长耳鹗、短耳鹗等。第一部分 地质地貌实习一 瓜埠火山(一)实习时间:2010年11月1日(二)实习地点:南京六合城南十公里处,南依滁河,北临宁通。(三)实习目的:观察火山及各组成部分,了解火山喷发过程,观察大型单向斜层理。(四)实习工具:地质锤、罗盘等。(五)实习步骤:1、进入六合瓜埠山国家地质公园观察火山湖
10、; 2、观察大型单向斜层理,并用罗盘测量其走向与倾角; 3、由老师讲解火山喷发过程及大型单向斜层理形成过程。(六) 六合瓜埠火山概述1)南京长江北岸六合,仪征一带,耸立着十余座由玄武岩构成的锥状火山丘及平顶方山,如瓜埠山、灵岩山等,属于六合火山群的一部分。2)组成火山锥的岩层及其特征构成火山基底的岩石是第三纪中新世的铺镇组(相当于洞玄观组),它主要出露在方山的东南坡,为宜套胶结疏松的沙砾层,中、上部为棕黄色砂砾层夹砂质层,砾石形状圆滑,成分以石英岩,石英砂岩及碎石等为主,有清晰的大型单向斜层理,含硅化木化石,属河流相沉积物。覆盖在铺镇组上的岩石是一套灰黑色的火山集块岩及火山角砾岩石等火山碎屑岩
11、。火山碎屑成分主要是各种形态的火山弹、火山渣、火山砾,此外还有少量磨圆度很高的铺镇组砾石。填缝物位火山灰。火山:高温岩浆通过地下深处通道喷出地表的过程称为火山喷发。火山喷发物质堆积成锥状、盾状或圆形洼地装。火山弹:有麻花状、纺锤状及梨形等,有螺旋扭转现象,横剖面上为气孔构造发育程度等的同心层状构造,即此处向内气孔变小而少,往往具有玻璃质外壳。它是熔浆团抛到空中飞行旋转而成。火山渣:当玄武岩浆中含有大量气体,在火山爆发时形成黑色或暗红色类似炉渣状的玄武岩。这些火山渣形成在瓜埠山喷发通道、火山口内。火山砾为玄武岩碎块。玄武岩 属于火成岩,柱状节理明显。形成:冷凝时,温度降低时由于温度差异,先后冷凝
12、。地质年代:第三纪到第四纪,下层基岩为中新世,河流流向沉积物位上新世。火山碎屑岩之上为橄榄玄武岩。它呈新月状围绕山顶分布(北坡火山口开裂和缺失),造成方山顶部的悬崖和陡坎。后50-70米。岩石呈暗紫红色或深灰色。微晶质或隐晶质,具气孔构造。按气孔分布等特征,可分出七、八层熔岩流,每层厚数米至十余米,气氛曾标志及原生构造特征如下:1红色烘烤层见于每层熔岩流的表部,呈红棕色。是后期益处的熔岩流在高温下对前期熔岩表层烘烤形成;2熔岩流气孔构造的变化在方山上玄武岩中,每一层熔岩流气孔的多寡与垂直位置有关。顶部最多,底部次之,中间较少。气孔的形态,顶部以蝌蚪状、卵圆状及串球状为主,其拉长方向与熔岩流层面
13、一致;3绳状构造这种构造是由于熔岩流表层冷却较快,而内部仍处于流动状态,当内部岩浆流动时,表层塑性冷凝面发生扭动及旋转而成。4原生裂隙构造玄武岩柱状节理不规划,但仍较发育,其方向垂直于冷凝面,因此沿节理崩落后常形成陡坎。3) 火山喷发过程(裂式喷发)方山火山主要形成于晚第三纪上新世。在铺镇组沉积之后,开始有小规模火山喷发,形成方山周围铺镇组之上的火山碎屑堆积;然后是熔岩溢出,形成下橄榄玄武岩;接着喷发作用趋于强烈,从火山口喷出大量熔岩团块,形成含有火山弹、火山砾及火山渣等火山碎屑岩。此后喷发作用减弱,又一次溢出玄武质熔岩,及上橄榄玄武岩,分布于方山顶部,产状平缓,其岩性是一套气状玄武岩。伴随着
14、这次的喷溢,有辉绿岩的侵入,它填塞了火山颈,亦填塞于火山周围的环状裂隙中。二 汤山、孔山、棒槌山(一)实习时间:2010.年11月2日(二)实习地点:南京市中山门外汤山镇,南京东约23千米(三)实习目的:1、观察褶皱、垭口等;寻找化石2、学会罗盘的使用,掌握各类产状要素及方位的测量方法,能利用罗盘进行野外定点。(四)实习工具:地质锤、罗盘、记录本等(五)知识铺垫:常用的罗盘由磁针、度盘、测斜仪、水准器、测望标、反光镜等部分组成。 这是一个背斜构造磁针:用铜丝缠绕一段,始终指向地磁南极,另一端始终指向地磁北极。测斜仪:用来测定地形坡度角和岩层倾角等。水准器:通常有两个,圆形水准器固定在底盘上,长
15、水准器固定在测斜仪上。刻度盘:水平刻度盘用来测方位角或象限角读数,竖直刻度盘用来测倾角或坡度较读数。测望标、反光镜:用来瞄准目标。(六)实习步骤1、方位测量:将罗盘南端紧贴自己身体,长测望标指向目标,使被测目标与长测望标、反光镜上平分线在同一条直线上,并使罗盘圆水准器水泡居中,这时北针所指的度数即为该目标物的方位角。2、坡度角测量:坡度角是指地形斜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有仰角与俯角之分仰角为正角度,俯角为负角度。二者测量方法相同。将罗盘长边平行于斜坡面,用左手握紧,反光镜面对自己,长测望标拉直;眼睛通过长测望标标尖小孔及反光镜透视孔中的平分线瞄准被测目标,使它们在同一条直线上;用右手调整测斜仪长
16、水准器使水泡居中,此时通过反光镜读测斜仪在竖直刻度盘上所指的度数即为所测斜坡的坡度角。3、产状测量走向的测量走向是岩层和水平面交线的方向。将罗盘长边与层面上走向线平行贴紧,使底盘水准器的水泡居中,指针所指刻度即为岩层的走向。(走向有两个方位,罗盘指针南针和北针的读数均为该构造面的走向)倾向、倾角的测定倾向指岩层的最大倾斜方向。把罗盘的N极指向岩层层面的倾斜方向,同时使罗盘的短边与层面贴触,气泡居中,罗盘放水平,此时北针所指的度数即为所求倾向。倾角是指岩层层面与假象水平面间的最大夹角。将罗盘的长边平行紧靠着岩层的倾斜线,使测斜仪长水准器水泡居中,读出测斜仪所指的刻度,即为岩层的倾角。4、地质锤:
17、敲击岩石,观察岩石内部形态,寻找化石。(七)测量结果坡度:25倾向:280(西北方向)倾角:26小茅山岩石测量结果坡度:32倾向:85(东北方向)倾角:20(八)汤山概述这里位于宁镇褶皱束的南带,有三列山组成,其走向北北东。北列山海拔高度在120-169米,包括排山和棒槌山;中列山山势较高,一般标高为160-250米,包括黄龙山、团山、纱帽山、土山、陡山、狼山等,主峰孔山高341.8米;南列山简称汤山,其主峰标高为292.3米。三列山之间是两个谷地。地层 这里地层出露齐全而清楚,易于观察。寒武系、奥陶系以及志留系下统均分布在汤山。中列山与南列山体之间的谷地为志留系所在,谷地的形成是该地岩性软弱
18、,易受侵蚀所至。下中泥盆统茅山群很不发育,仅零星见于中列山。 上泥盆统五通组至二下叠统孤峰组发育良好,均产出在中列山,因采石公路达山顶,剖面切割很清楚,化石丰富。上二叠统龙潭组地层位于中列山北侧谷地之中,谷地的形成是该组地层岩性软弱,易受侵蚀所致。 谷地中段黄花岸附近因公路穿过,有龙潭组中下部的页岩与砂岩暴露,其中植物化石很多。在其中发现许多植物化石,包括羽状树叶化石等。下中三叠统青龙群组成并列山体,在棒槌山西端便道旁其下部地层剖面十分清晰,盛产瓣鳃类及头足类化石。这里也局部暴露了上二叠统顶部的大隆组地层。在北列山的西北方向有一引起低缓的丘岗,是由中上三叠统黄马青群与下中侏罗统象山群组成。三
19、大石碑(一)实习时间:2010年11月2日(二)实习地点:南京汤山镇西北阳山南坡,距南京市区约23千米。(三)实习目的:认识石灰岩(四)实习工具:地质锤等(五)大石碑(阳山碑材)概述阳山位于汤山镇西北,距中山门约23公里。明成祖朱棣为其父树碑而开凿的巨型石材,屹立于阳山之巅,故称之为阳山碑材。阳山碑材又称孝陵碑材,遗存于南京市东郊汤山镇西北侧的阳山南坡,由碑座、碑额、碑身三部分组成。碑座高17米,宽29.5米,厚12米,重16250吨;碑额高10米,宽22米,厚10.3米,重6118吨;碑身高51米,宽14.2米,厚4.5米,重8799吨。三块石材除碑额四周均脱离山体外,其余两块均有一端与山体
20、相连;但三块底部两端均留有起支撑作用的材脚与山体相连。形成了一块完整的巨碑,其高度为78米,相当于现代28层楼高,总重量可达31167吨,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碑。实为世界之罕见,天下之奇观。2005年4月29日,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总部负责人专程来到南京,为阳山碑材颁发了确认证书,至此阳山碑材终于名正言顺的挂上了“世界之最”的牌匾。 该处山体中有完整性极好又十分巨大的栖霞灰岩。大石碑岩性为灰黑色的石灰岩,岩性坚硬,有明显的断层现象。燕子矶(一)实习时间:2010年11月3日(二)实习地点:南京郊外直渎山上,长江南岸(三)实习目的:认识沿江阶地及河漫滩(四)概述1、燕子矶沿江阶地和河漫滩登上燕子矶头
21、遥望东南两个方向,可以看到长江三级阶地和河漫滩地貌。河漫滩分布在燕子矶街上及沿江的工厂及居民区。一般高出江面5米左右,漫滩上水田及水塘星罗棋布并有沼泽及水草分布。级阶地分布在燕子矶向东至笆斗山及稍南的菜地及工厂一带,高出江面10米。级阶地分布在笆斗山及燕子矶一线以南。高出江面20-25米。呈小山、孤丘及长岗状。级阶地见于燕子矶以东的一些长岗状地形。高出江面40-50米。保存程度较差。除级阶地为堆积阶地外,、级阶地在不同地方出现堆积、侵蚀、机作为等不同的类型。2、浦口组上部为紫红色细砂岩、粉砂岩及砂质砾岩,夹灰白色泥岩;下部以紫红色和灰紫色砾岩为主、夹粉砂岩、细砂岩透镜体、燕子矶由于矶岩坚硬,挡
22、住河流摆动,形成山或其他。产状明显。3、沿江陡崖是断层作用所成的断层崖。此断层崖断续延至栖霞山及龙潭一带。断层崖的主要证据有:断层崖走向稳定,与地层倾向无关,甚至断崖面与地层倾向相反;断层崖壁破碎,有的地段可见擦面、擦痕;方向与河曲弯曲无关,非冲蚀陡崖;具断层三角面山河悬谷等特征地貌;沿断层崖一线有泉水出露。4、溶洞燕子矶附近的头抬洞、二台洞、三台洞等溶洞,发育在江边的震旦系及寒武系白云岩及白云质灰岩之中。溶洞大致可分为三层,第一层大致高出现代长江水面数米,是近期地下水活动溶蚀作用的结果。第二及第三层分别高出江面10-15米和30-35米。分别代表较早的二次地下水溶蚀面。这三层溶洞出露的标高,
23、与当地、级阶地面的标高相当。可见,这种层状溶洞和阶地的形成过程一样,也是由于地壳在第四纪以来间隙性抬升,地下水面间隙性下降的结果。五 玄武湖(一)实习时间:2009年11月3日下午(二)实习地点:南京市东北城墙外。(三)实习目的:了解湖心岛的形成玄武湖位于南京城中,钟山脚下的国家级风景区、江南三大名湖玄武湖之中,是江南最大的城内公园。巍峨的明城墙、秀美的九华山、古色古香的鸡鸣寺环抱其右,是古都南京名胜古迹的荟萃之地,是全市最大的综合性文化娱乐休息公园。玄武湖湖岸呈菱形,周长约10千米,占地面积437公顷,水面约368公顷。玄武湖形似火腿,属于浅水湖,湖泊分成三大块,北湖、东南湖、西南湖。湖底质
24、较厚,平均达70cm,以细粒粘土为主;主要入湖沟渠有七条,分别是南十里长沟、老季亭、香料厂、唐家山沟、紫金山沟、岗子村和西甲大唐,北部与护城河、金川河相通,南部与珍珠河相接。玄武湖古称桑泊,原来只是一块因断层作用而形成的沼泽湿地,湖水来自钟山北麓。玄武湖五洲(江心岛):环洲、梁洲、樱洲、菱洲、翠洲。属于长江,河湖隔绝,江心洲为沉积断裂作用共同的结果。六 地质博物馆(一)实习时间:2010年11月5日(二)实习地点:南京古生物博物馆(三)实习目的:了解南京地质地貌概况、认识化石等其他地质地貌知识。(四)实习内容、南京地质地貌基本情况宁镇山脉:从南京向东到镇江再折向南东抵武进县境孟河一带,绵延的一
25、列丘陵、低山。全长约100余公里,标高一般为100200米,少数山峰超过300400米,如钟山、孔山、栖霞山等。这里地层出露齐全,不仅对于下扬子,而且在华南均具代表性。构造变形程度中等,构造现象清楚典型,岩浆岩类、火山岩类众多且出露广泛。1、地层(1)泥盆系(D)分三统。中下统茅山群仅在江宁县孔山、大连山、黄龙山及句容山有灵零星出露,上统五通组广泛分布于宁镇山脉中段和西段。均为陆相沉积。(2)石炭系(C)广泛分布于宁镇山脉的终端和西段,露头良好,化石丰富;下统是海陆交互相沉积;上统是浅海相灰岩沉积。(3)二叠系(P)下统为浅海相的石灰岩和燧石岩,产大量珊瑚、腕足、介形类、菊花化石;上统为滨海沼
26、泽相含煤沉积和浅相粘土岩及燧石岩沉积,由于岩性软弱常形成沟谷,产植物化石和腕足类化石。(4) 三叠系(T)下统为下青龙组,中统为上青龙组,中上统为皇马青群。(5)侏罗系(J)分三统,中下统为象山群,为陆相河流和湖泊沉积。(6) 白垩系(K)下统末见,上统为一套陆相红色岩系:浦口组,常出露于山麓或低矮丘陵地带。(7)第四系(Q)分布广泛,常形成阶地,是一套陆相沉积。1、 构造(1) 褶皱从南京到镇江一线全长约70公里,是由若干背、向斜组成的线状褶皱束。褶皱束的走向在西端为北东、南西方向,过汤山以东转为北东东方向。褶皱束内部自北向南可分为三个主体:幕府山复背斜带、钟山射乌山金子山大向斜、青龙大连山
27、汤山仑山大背斜(2) 断裂宁镇山脉断裂构造十分发育。纵向断层很多,同时伴有横向断层,成格子状相交。纵断层常表现为逆冲性质,断层面倾角一般是中到高角度,造成地层缺失或重复效应,地层见的接触关系大部分为断层性质。横向断层带通过之处在地貌上常是垭口或沟谷所在,山脉为之切断,水系表现为格子状。、化石1、 化石类型(1) 实体化石:未矿化、矿化、模铸(2) 化学化石:古生物遗体因腐烂分解而消失,但其组成的残留有机分子被保存在岩石中。(3) 琥珀:古代植物分泌出的大量树脂,昆虫飞落其上被粘住,而后完全被包裹,虫体未经明显变化呈完美状态。(4) 遗体化石(5) 活化石2、 化石的形成(1) 一只菊化石沉入海
28、底(2) 菊石的旋壳在海底被下落的微细沉积物覆盖(3) 在原状固结过程中,旋壳里原有的矿物质逐渐被其他矿物质取代(4) 老的岩层上面又形成新的岩层(5) 岩层暴露地表久经风雪侵蚀露出了化石3、 化石举例 广东马坝人头盖骨,早期智人,距今12.5万年。 山顶洞人头盖骨,晚期智人,距今约3万年。 南京2号头盖骨,直立人,男性,距今5024万年。 南京1号头盖骨,直立人,女性,距今5060万年。4、 化石的意义:沉积序列中,较早形成的岩层在下,交完形成的岩层在上。由于每一时代的底层都有其特殊的生物群面貌,并且生物进化的方向总是不可逆的,所以化石便成了每一页地质历史记录的标志。如果我们把底层比作一本书
29、,化石则是书中的文字,它不仅记载着地球的演变历史,业绩在这生物的进化踪迹。根据化石,我们能追溯地球生命的来龙去脉,确定含化石地层的相对地质年代,进行地层的划分与对比。了解古地理、古气候、古环境以及地壳运动的发展过程,验证大陆漂移,探讨天文历史,进而为研究现代生物的多样性和环境保护提供依据。由于多种沉积矿产的形成和生物作用有密切关系,有的甚至本身就是化石,如煤、石油、硅藻土等,因此化石和古生物学研究对国民经济发展建设也具有重要意义。5、 化石记录:沉积序列中,较早形成的层岩在下,较晚形成的岩层在上,化石是每一页地质历史记录的标志。记载着地球的演变历史和生物的演化踪迹。6、(1)我国发现的最古老的
30、岩石:河北冀东地区35亿年前的曹庄群变质杂岩。世界发现的最古老的岩石:澳大利亚南郊山旺生物群(2)瓮安生物群:最早发现胚胎化石梅树村动物群:小壳化石澄江动物群:寒武纪大爆发,三叶虫为代表(3)动物门 原生动物门:低等真核单细胞动物。个体微小,又复杂的细胞内消化结构,多数生活在海水及淡水内。 海绵动物门:多细胞动物中最原始、最简单的一类,没有形成组织和器官,身体外表有许多税控,体内有水道系统,水流经过时魏奇提供食物和氧。分单体、群体两类。 古杯动物门:已灭绝,底栖海洋生物,固定生活在海底,少数可移动。地史上最早的造礁动物之一。 腔肠动物门:多细胞动物,多数固定生活在海底,极少数过淡水生活,重要的
31、造礁动物。 腕足动物门:生活在正常盐度海洋的海底,单体群居,有真体腔。有性生殖,雌雄异体。 7、地质历史(1) 前寒武纪:占地球年代的85%,包括距今25亿年5.4亿年前的远古宙、25亿年前的太古宙。原始细胞生命诞生,生物门形成。(2) 震旦纪:6.3亿年5.4亿年,多细胞生物早期演化(3) 地球形成:初生大气烟消云散,次生大气形成,原始海洋诞生(4) 古生代地理变化: 寒武纪:各古大陆孤立分散在中低纬度,南北两极为大海,华北华南分开,气候炎热 奥陶纪:冈瓦纳大陆南移至南极,东欧板块南移至高伟度地区,火山、地壳、冰川频繁,气候不稳定 志留纪:造山运动猛烈,海洋中无脊椎动物繁盛,温水动物群分布广
32、泛,生物礁大量形成,气候温暖、燥热 泥盆纪:冈瓦纳大陆北移,欧洲的一部分与格陵兰连成一体,气候温暖,海平面很高。 石炭纪:地壳运动频繁,褶皱上升形成山脉、陆地,地形高低起伏造成地球各地气候差异。总体气候温暖湿润,陆生植物由滨海伸向内陆并空前发展,形成森林沼泽。 二叠纪:大陆互相靠拢,连接形成超大陆或泛大陆、泛大洋,气候炎热干燥,北方热,南方凉爽。晚期冈瓦纳大陆冰川广泛分布,从而造成海平面下降。8、 各地质年代概述 寒武纪:5.42亿年前,带硬壳动物,三叶虫时代,完整生态系统,脊椎动物出现 奥陶纪:4.88亿年前,海洋无脊椎,鹦鹉螺。末期,寒冷,生物一般灭绝。 志留纪:4.43亿年前,气候转暖,
33、浅海环境生物进化高潮,海洋无脊椎动物为主,三叶虫、鹦鹉螺衰退,脊椎动物发展,出现带有真正颌骨的鱼类,陆生维管植物在滨海沼泽出现,末期陆生动物广泛,个体小。 泥盆纪:“鱼类的时代”,4.16亿年前,海洋脊椎动物向陆地开始进军,气候温暖,最早森林形成。 石炭纪:3.6亿年前,陆生生物大发展,造煤时代,爬行动物出现 二叠纪:3亿年前,成煤时期,晚期出现柏类、苏铁、银杏类、两栖类、爬行、昆虫繁盛。末期生物大灭亡。 三叠纪:2.5亿年前,海洋菊石、全骨鱼,陆生植物松柏、苏铁、银杏、真蕨。原始恐龙,最早鳄类,晚期哺乳动物出现。 侏罗纪:2亿年前,裸子植物、爬行类、菊石类繁盛,晚期恐龙数量大增,末期鸟类出现
34、。 白垩纪:1.45亿年前,被子植物大发展,早期鸟类开始分化,恐龙种类极盛,霸王龙称霸。 古近纪:老第三纪,6500万年前,出现蝙蝠、鲸、(11)新近纪:新第三纪,2300万年前,哺乳动物体型庞大。 第四纪:180万年前,大规模冰川,哺乳动物、被子植物高度发展,人类出现,进入“人类时代”。第二部分 土壤地理学实习一 幕府山东侧粘盘黄棕壤(下蜀黄土的黄土壤)(一)实习时间:2010年11月3日(二)实习地点:幕府山东麓,燕子矶和燕公路南西侧半山坡(三)实习目的:1、认识我国北亚热带升武器后条件下形成的地带性土壤黄棕壤 2、观察其剖面,学会辨别土层 3、提出对这种土壤进行改良利用的措施(四)实习工
35、具:洛阳铲、剖面刀、钢卷尺、土样盒、盐酸、PH试纸、蒸馏水、罗盘(五)实习步骤:1、选择合适的自然剖面,用洛阳铲和剖面刀修整直至露出新鲜土壤。(挖时注意:挖出的土放在两侧;不要踏剖面)2、测量剖面的走向(58)及所在地坡度(25)3、给土壤分层、检测各层的理化性质(1)土层划分:自上而下为O层枯枝落叶层An层腐殖质层,呈灰棕色Bts层b土层,呈棕色C层母质层,呈红棕色(2)土层测量(3)测土样PH值取土样少许放在点滴板上,加蒸馏水35滴,使土样浸透着并有少量余液,用玻璃棒搅匀,半分钟后用玻璃棒沾少许溶液浸沾PH试纸,稍后与比色卡对照,即测出土壤各层PH值。 厚度(cm)颜色质地结构PH值枯枝落
36、叶层0.10.2暗灰色粘粒、粉砂粒粒状、团块状6A有几层9灰棕色粘粒增加粒状、团块状6AB过渡层30.5棕色粘粒为主块状7EB过渡层36红棕色细粒为主大块状74、取样。5、使剖面恢复原样(六)燕子矶后山下蜀黄土概述1、特征(与黄土高原基本一致):多孔隙,黄土厚度小,疏松,湿润下雨后为湿陷型物质组成均匀。主要是粉砂占50-56%,砂砾10%,粘粒60.7%垂直节理非常发育富含碳酸钙(小于黄土高原),在节理面上起保护作用分布与下面地形起伏一致2、形成原因(可能):风成黄土(与黄土高原黄土相同,同期同源)水成黄土(第四纪冰期时,气候寒冷,长江入海口河漫滩泥沙,风吹起沙,就近沉积)3、形成条件:北亚热
37、带,常绿、落叶阔叶林4、形成过程:有机质积累淋溶黏化弱富铝化过程二 小茅山拥翠亭南500米普通黄棕壤(一)实习时间:2010年11月4日(二)实习地点:小茅山南麓拥翠亭南500米处。(三)实习目的:1、认识我国北亚热带升武器后条件下形成的地带性土壤黄棕壤 2、观察其剖面,学会辨别土层 3、提出对这种土壤进行改良利用的措施(四)实习工具:洛阳铲、剖面刀、钢卷尺、土样盒、盐酸、PH试纸、蒸馏水、罗盘(五)实习步骤:1、选择合适的自然剖面,用洛阳铲和剖面刀修整直至露出新鲜土壤2、测量剖面的走向(310)及所在地坡度(15)3、给土壤分层、检测各层的理化性质(1)土层划分:自上而下为O层枯枝落叶层An
38、层腐殖质层,呈暗棕色Bts层b土层,呈黄棕色C层母质层,呈紫红色(2)土层测量(3)测土样PH值取土样少许放在点滴板上,加蒸馏水35滴,使土样浸透着并有少量余液,用玻璃棒搅匀,半分钟后用玻璃棒沾少许溶液浸沾PH试纸,稍后与比色卡对照,即测出土壤各层PH值。项目 土层厚度(cm)颜色质地结构PH值枯枝落叶层0.10.2暗灰色粘、砂粒粒状、团块状6有基质层(泥碳化层)27灰棕色粘粒增多粒状、团块状6B层(过渡不明显)47黄棕色粘粒为主棱状、块状7CB过渡层(母质多些)26紫红色砂粒块状7三 黄棕壤概述1、概述黄棕壤是我国北亚热带升武器后条件下形成的地带性土壤。其分布范围大致为:北起秦岭、淮河,南到
39、大巴山和长江,西自青藏高原东南边缘,东至长江下游一带。黄棕壤分布地区的生物气候条件是:夏季高温,具有热带特点;冬季低温,具有暖温带特征:平均气温为1518,=10积温为45005500;降水多集中在夏秋两季,年降水量为7501000mm;植被为落叶阔叶与常绿阔叶混交林,代表树种有槭属、枫杨属、栎属等;母质为不同时代的沉积岩、花岗片麻岩、玄武岩和第四纪沉积物,在丘陵区尤以下蜀黄土为主。2、黄棕壤的形成特点黄棕壤在形成上具有明显的过渡性。在北亚热带的生物气候条件下,有机质的分解和合成作用较强烈,地表有薄而不连续的凋落物层,表层累积有机质不多。黄棕壤的剖面淋溶作用较强,土体中盐基多被淋失,土壤溶液呈
40、酸性,并破坏了铝硅酸盐,释放了铝离子,使吸收性复合体上有一定数量上的交换性铝和交换性氫。铁铝在土体中的移动和聚积明显,具有弱富铝化特征。土体中原生矿物的化学风化比较迅速,长石较快地高岭化。粘土矿物形成已处于脱钾与脱硅阶段,云母经脱钾而转变成蛭石,蒙脱石有转变成高岭石的趋势。粘粒的淋浴淀积也比较明显,甚至成粘盘。3、黄棕壤的性状黄棕壤的性状兼有黄壤和棕壤的某些特征。在形态特征中,最显著的是在剖面构型中具有棕色或红棕色的心土层。这一层虽因母质不同而色泽有变,但一般都呈棱状和块状结构。结构体重的表面被露友棕色或暗棕色胶膜,或土体含有铁锰结构。质地粘重,甚至形成粘盘。粘粒含量可超过30%。表土有凋落物
41、层与腐殖质层。凋落物层厚约1cm,腐殖质层厚约1020cm,呈暗灰色粒状团块结构,心土层之下的母质层仍带基岩本身的色泽,在下蜀黄土上发育的呈大块状结构。被覆有胶膜,并有灰色灰纹,所以黄棕壤的剖面构型为OAnBtsC。黄棕壤的理化性质,主要表现为粘量含量较高(30%),粘粒的知识矿物为水云母、蛭石、高岭石。粘粒的硅铝率在2.63之间,下蜀黄土上发育的黄棕壤还含有蒙脱石。一般粘粒的淋溶聚积过程也很强烈,常形成粘粒聚积的心土层。因此黄棕壤一般质地粘重。由于黄棕壤还具有富铝化特点,所以在粘粒形成和移动过程中,铁锰也发生淋溶与淀积。有的聚集而成铁锰结核。在下属母质粘重滞水的情况下,有利于铁锰的还原于积累
42、,往往出现结合层和网纹层。此外,由于盐基淋溶较强,黄棕壤一般呈酸性至微酸性反应,盐基不饱和,但下属母质上的黄棕壤盐基饱和度及PH值均较高。腐殖质的积累作用不很强,表层有机质含量一般为2%3%,最高不超过10%。4、黄棕壤的利用与改良黄棕壤的自然肥力较高,一般分布于低山丘陵,农业发展古老地区,过去由于滥伐森林,开垦不合理,造成严重水土流失,使一些地方土壤肥力大大降低。因此,其利用应注意发展多种经营。分布在低山区的薄层质黄棕壤,可营造用材料。丘陵地区土层深厚的黄棕壤,可种植茶、桑,发展果园;平缓丘陵地区,可作为农业生产基地,用于稻、麦、棉、油菜等作物的生长,只要注意水土保持,发展灌溉和土壤培肥,均
43、可获得高产。第三部分 植物地理实习一 中山植物园(一)实习时间:2010年11月4日(二)实习地点:南京中山植物园(三)实习目的:观察各类植物特征。一、专类植物1、乔木(1)木槿:锦葵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米,茎直立,多分枝,树皮灰棕色,单叶互生,叶卵形或菱状卵形,有明显的三条主脉,叶缘有锯齿;花单生,花瓣,花期月。(2)白玉兰:木兰科落叶乔木,高可达15米。叶互生,倒卵形,尖端短而突尖。花大,萼片与花瓣相似,每三片排成1轮,呈钟状。聚合果圆筒状,红色至淡红褐色。早春先叶开花。(3)鹅掌楸:木兰科落叶大乔木,高40米,叶片马褂形。孑遗种。第四纪冰川期以后鹅掌楸属仅在中国和北美各存1种。中国种以
44、叶形而得名。零星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的江西、湖北、湖南、安徽、浙江、福建、四川、广西、贵州、云南、陕西,零星分布于海拔9001800米处温凉湿润的山地阔叶林中,野生植株不多见。越南北部也有分布。国家二级保护稀有种。(4)枫香:金缕梅科落叶大乔木。树皮平滑,灰白色,叶掌状,浅3裂,边缘有锯齿。花单性,雌雄同株。果球形,灰褐色。花期3月下旬,果期10月。(5)乌桕:大戟科落叶乔木也称乌果树,为亚热带树种,我国原产。叶互生,广卵形或菱状卵形。树皮黑褐色,粗糙。树冠球形,夏初枝梢开花,穗状花序,单生,雌雄同株。(6)冬青:冬青科常绿乔木,树冠卵圆形,树皮灰暗色。小枝浅绿色,叶薄革质,有光泽。花单性,雌雄
45、同株,聚伞形花序。核果椭圆形,红色光亮,经冬不落。花期5月,果期10-11月。(7)枇杷:蔷薇科常绿小乔木。叶革质,表面多皱、绿色。圆锥花序顶生,花梗、萼筒皆密生锈色绒毛,花白色,有芳香。果球形或矩圆形,黄色或橘黄色。花期11月翌年2月。(8)木瓜:蔷薇科落叶小乔木。叶椭圆状长圆形。花单生。梨果长椭圆形,深黄色,木质。花期45月,果期910月。(9)杏:蔷薇科落叶乔木。叶卵圆形或卵状椭圆形,边缘具钝锯齿。花单生。花期35月。(10)白桦:桦木科落叶乔木,树皮白色,易剥落;叶片三角状卵表,花单性,雌雄花均集成柔荑花序。果穗为球穗状。(11)丁香:桃金娘科常绿乔木。树干叉状分枝,树皮平滑,黄褐色。
46、叶对生,革质。丁香花序顶生;子房下位。浆果长椭圆形肉质,种子椭圆形。(12)银杏:“公孙树”。我国特有。为银杏科落叶乔木,高3040米。长枝上的叶螺旋状散生,短枝上的叶成35片簇生,叶片扇形,叶脉二分叉状。雌雄异株,雄花为倒垂的柔荑花序,雌花不明显。在3月间新出现时开放。每花有一长梗,没有花瓣和花萼,也没有子房和花柱,只有一个裸露的胚株。910月间,胚株发育成球状橙黄色的种子,很象杏子,所以称为银杏。(13)水杉:杉科落叶大乔木,高3542米,胸径1.62.4米。中国特有种和世界著名的孑遗植物、活化石。分布于湖北、四川、湖南三省交界地区,国家一级保护稀有种。(14)珙桐:蓝果树科落叶乔木。花形
47、奇特,在头状花序基部有两个白色苞片,形如飞鸽的翅膀,故有鸽子树之名。中国特有第三纪古热带植物区系孑遗种。分布于西南地区和湖北、湖南、陕西,生于海拔12502200米处的常绿阔叶林或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中。在研究古植物区系方面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国家一级保护稀有种。(15)银杉:松科常绿乔木。叶螺旋状排列,辐射散生。雌雄同株。球果卵圆形,中国特有孑遗种。分布于于湖南、四川、贵州,生于海拔9401870米处的陡坡山脊、孤立的石山顶部或悬崖绝壁缝隙中。该属花粉曾在欧亚大陆第三纪沉积物中发现,被誉为植物界的大熊猫。其胚胎发育与松属植物相似。国家一级保护稀有种。(16)金钱松:松科落叶大乔木,高达40米。秋季叶色转为金黄如金钱状,因此得名。国家特有单种属植物。分布于华东、湖南、湖北,海拔1500米以下的针叶和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中,国
相关知识
南京综合自然地理实习
2023年浙江大学生物学综合野外实习(千岛湖)计划
植物学实习报告通用12篇
生态实习报告范文(通用10篇)
花卉实习心得(精选16篇)
南京基础差如何学习花艺
环境工程专业大学生实习报告11篇(全文)
植物学实习报告18篇
花卉园艺实习心得(精选17篇)
植物学实习报告(精选8篇)
网址: 南京综合自然地理实习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46241.html
上一篇: 复旦、云大、兰大互花米草合作研究 |
下一篇: 中—日间断分布植物双花木属的种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