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可编辑) 值得下载 月季锈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对策 摘 要:月季锈病是近年来,月季生产上为害较为突出的叶部病害。如防治不及时,不但影响月季的生长,还降低月季的观赏性。本文主要对月季的锈病发生规律、为害症状、病原以及防治技术进行了深入探讨,为月季的栽培管理技术提供借鉴。 关键词:月季锈病;发生规律;防治技术 中图分类号:S436 文献标识码:A 月季是商丘市的市花,广泛栽培于城市道路、绿地、公园、广场游园、机关单位。在商丘市应天公园建有月季园。但近年来,随着栽培规模的扩大,气候的异常变化,一些病害也随之发生,给月季栽培带来了困难和挑战。本文着重对月季锈病的发生和防治技术进行了总结。 1 分布为害 月季锈病是一种多发,常发的生长期叶部病害,世界各地普遍发生。锈病危害月季的芽、叶片、嫩枝、叶柄、花托、花梗等部位,主要发生在芽和叶片上。 2 受害症状 春季萌芽期,病芽初期呈淡黄色,基部肿大,在1~3层鳞片内长出大量桔黄色粉状物,似朵小黄花。病芽不能生长,有的弯曲呈畸形,15~20d后枯死。嫩叶受害后,先在叶正面上丛生黄色小点状孢子器,呈不规则黄色病斑状。后在叶背面生成桔黄色夏孢子堆,严重时叶面遍布斑点。秋季叶背面病斑上产生黑褐色粉状的冬孢子堆,秋季腋芽被病菌侵染后,经越冬多枯死。植株受害部位常隆起或过度生长或呈畸形状,感病植株提早落叶,生长衰弱。 3 病原 月季锈病的病原菌种类较多,在国外报道的有10个种,国内已知有3个种。其中短尖多孢锈菌(Phragmidium montivagum (Pers.)Schlecht.)为主要病原,属真菌担子菌亚门、多孢锈菌属。本菌为同主寄生锈菌,可产生5种类型的孢子。锈孢子器在叶背堆聚成桔红色粉状物,周围有侧丝,裸生。锈孢子串生,夏孢子堆生,周围有棒状铡丝,冬孢子堆黑色,散生裸露。 4 发病规律 月季锈病病菌以菌丝体在病芽或发病部位越冬,或以冬孢子在枯枝病叶和落叶上越冬,主要以菌丝在月季病芽内越冬。该病菌为单主寄生锈菌,即生活史中的5个阶段都在同一寄主上发生。次春3月下旬,病芽萌发时即开始发病,产生夏孢子,并向叶面上传播侵染。病叶上的冬孢子也能越冬,次年春萌发产生担孢子,担孢子萌发侵染幼叶嫩梢形成初浸染,再产生性孢子和锈孢子,锈孢子侵染叶又产生夏孢子。夏孢子可多次产生,在生长季节借风雨传播,由气孔侵入,可发生多次再浸染,从而扩大侵染,潜育期最短7d。每年4月下旬叶片开始发病。5月下旬~7月初、8月下旬~9月下旬为发病盛期。8月上旬。平均气温在27℃以上,病害不发展,28℃以上的气温,夏孢子不萌发。9月下旬以后,仅腋芽发病。温度对该病流行起关键作用,病菌冬孢子萌发的最适合温度为18℃左右,在25℃下担孢子难以形成,锈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15~21℃。尽管大部分夏孢子在9~25℃下均可萌发,但萌发的最适温度为18~21℃。水分对锈孢子和夏孢子萌发也至关重要,一般孢子仅在有自由水的情况下才能萌发。因此,雨水多而均匀的年份和四季温暖的多雨雾地区有利该病的发生与流行,而在夏季高温或冬季寒冷地区则发生较轻。 5 防治技术 5.1 抗病品种的应用 选择抗锈月季品种和无病母株,是防治月季锈病的重要措施之一。在生产上要注意加以推广和应用,对防治月季病害具有重要的作用。 5.2 园艺措施 在月季生产上,忌连作,要轮作,避免病菌随水流间传播。在进行盆栽时,要及时换土。选择高燥肥沃沙壤土种植,避免密植,保持植株通风透光。合理施肥,合理使用氮肥,使用充分腐熟的肥料以促进植物健壮生长。及时清除病残体,减少侵染来源,收集病残体,并集中销毁。在3月下旬~4月上旬检查,发现病芽要立即摘除切毁。一般病芽率不到0.5%,摘除后即可防止孢子扩散。 5.3 药剂防治 于早春修剪后,喷洒波美2°~5°石硫合剂,在4月上旬或8月下旬2次发病盛期前,喷药1~2次,可控制病害发展。发病期喷50%代森锰锌500倍液、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波美0.2°~0.4°石硫合剂,10~15d喷1次,喷2~3次,或用20%萎锈灵乳油800倍液,每隔30d喷1次,均可起到较好的防治效果。 参考文献 [1] 郑智龙,丁鸽,邱雅林等.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 作者简介:徐秋莲(1980-),女,汉族,商丘市梁园区林业局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园艺专业的技术研究与推广工作。
相关知识
祁东黄花锈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浅谈向日葵锈病流行的原因及防治对策
园林植物主要害虫的发生规律及防治对策
园林主要病虫害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红宝石海棠锈病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
花卉苗木锈病的发病规律
向日葵锈病流行原因及防治对策
红花锈病的发生与防治,
月季锈病的危害症状及其防治技术
月季常见病害的发生及防治
网址: 月季锈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对策.doc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480763.html
上一篇: 韭菜锈病的防治(图文) |
下一篇: 韭菜的种植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