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拟南芥(2N=10)为自花传粉的植物.其A基因决定配子的育性(A基因失活会使可育的配子所占的比例下降).研究者将某种抗性基因插入到基因A,获得了抗性植株甲A+A,将植株甲和植株乙AA进

拟南芥(2N=10)为自花传粉的植物.其A基因决定配子的育性(A基因失活会使可育的配子所占的比例下降).研究者将某种抗性基因插入到基因A,获得了抗性植株甲A+A,将植株甲和植株乙AA进

(1)拟南芥被誉为“植物中的果蝇”,是遗传学研究的理想材料,其原因是拟南芥的染色体数目少、相对性状易于区分、繁殖周期短、子代个体多等.由“拟南芥(2N=10)为自花传粉的植物”可知,该植物体细胞中有5对同源染色体,且雌雄同体,故基因组测序只需测5条染色体.
(2)被抗性基因插入的A基因用A+表示,A+A和AA杂交后代理论上是抗性植株A+A:非抗性植株AA=1:1,抗性植株占.由组合②抗性植株所占的比例符合理论值,说明A基因失活不影响雌性配子的可育性.由组合①中抗性植株所占的比例为,则甲产生的雄配子A+:A=1:2,说明A基因失活使雄性配子可育性减少了50%.
(3)组合③中♂甲A+A和♀甲A+A杂交,甲产生的雄配子A+:A=1:2,甲产生的雌配子A+:A=1:1,则F1非抗性植株所占的比例为×=,因此F1抗性植株所占的比例为1-=.
故答案为:
(1)染色体数目少、相对性状易于区分、繁殖周期短、子代个体多等      5
(2)雄性   50%
(3)

分析题意可知,将某种抗性基因插入到基因A,则基因A失活了.A+A和AA杂交后代理论上是抗性植株A+A:非抗性植株AA=1:1.组合①中抗性植株减少,说明A基因失活使雄性配子可育性减少;组合②抗性植株符合理论值,说明A基因失活不影响雌性配子的可育性.据此分析解答.

本题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考点点评: 本题结合表格数据,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和应用,意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培养学生分析题意、获取信息、实验设计及预测基因型和表现型的能力.属于对理解、应用层次的考查.

相关知识

某种植物的E基因决定花粉的可育程度,F基因决定植株的是否存活。科研人员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某抗病基因导入EEFF植株的受精卵,获得改造后的EeFF和EEFf两种植
拟南芥(2N=10)属于十字花科植物,自花传粉,被誉为“植物界的果蝇”,广泛应用于植物遗传学研究。其植株较小,用一个普通培养皿即可种植4~10株,从发芽到开花约
大豆是两性花、一年生植物(2N=40)。科研人员用放射性60Co处理大豆种子后,筛选出一株单基因突变引起的抗花叶病(简称抗病)植株X,其花药离体培养得到的单倍体
自然环境中的植物甲(2n)基因型为 Aa,其减数分裂失败,代之以一次有丝分裂,形成配 子(2n)。两个这样的配子融合形成的四倍体合子能发育为成熟植株,并能借助自花授粉来繁 殖,成为植物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某植物(核型2n=8)的紫色叶和绿色叶是一对相对性状。该植物的三体植株产生的正常配子和异常配子数量相同,但一定比例的异常配子不能参与受精作用。为了探究该植物叶色
拟南芥(2n=10)植株较小、生长周期短、结实多,形态特征分明,被誉为“植物中的果蝇”。研究人员培育了一株拟南芥纯合突变体,其4号染色体上冷敏型基因d突变为抗冻
某二倍体(2n=14)植物的红花和白花是一对相对性状,该性状同时受多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每对等位基因中至少有一个显性基因时才开红花。利用甲、乙、丙三种纯合品系进行了如下杂交实验。 实验一:甲×乙→F1(红花)→F2红花:白花=27
玉米(2n=20)是遗传研究的模式植物。已知植株抗病(R)对不抗病(r)为显性,基因位于10号染色体上;糊粉层有色(C)对无色(c)为显性,基因位于9号染色体上
拟南芥(2N=10)是一年生草本、十字花科植物,自花传粉。株高20cm左右,从发芽到开花约40天,果实为角果,每个果荚可生50~60粒种子,富有多对相对性状。因
某种自花传粉的植物,抗病和易感病分别由基因R、r控制,细胞中另有一对等位基因B、b对抗病基因的抗性表达有影响,BB使植物抗性完全消失,Bb使抗性减弱,表现为弱抗

网址: 拟南芥(2N=10)为自花传粉的植物.其A基因决定配子的育性(A基因失活会使可育的配子所占的比例下降).研究者将某种抗性基因插入到基因A,获得了抗性植株甲A+A,将植株甲和植株乙AA进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485929.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西瓜是雌雄同株异花植物,二倍体西
下一篇: 典型植物嵌合体——鸡冠花嵌合体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