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研究目的】全球气候变暖对玉米的生产带来巨大的挑战,气候变暖其本身实为多个气候因子相互作用的结果。明确不同气候因子对玉米产量及产量形成过程中的粒数和粒重的影响,有助于为气候变化下稳定玉米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在中国农业大学吴桥实验站,选用同一品种金海五号,于2012年和2013年设置6个播期:4-5、4-15、4-25、5-5、5-15和5-25;2014年和2015年设置3个播期:4-5、5-5和5-25;2016年设置4个播期:4-5、5-5、5-18和6-10;2017年设置6个播期4-5、4-21、5-5、5-21、6-5和6-21。分析了该区6 a的气象数据与玉米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关系,同时分析了2017年的气候因子对玉米籽粒灌浆和雌穗发育状况的影响。【结果】(1)随着播期每推后1 d,生殖生长期的持续时间显著增加0.16 d,累计日照时数显著增加1.04 h,而日均温在逐日序DOY=104 d后逐渐降低。(2)相关分析表明,生殖生长期的日最低温的升高对最终产量、穗粒数和粒重影响大于日最高温的影响。(3)籽粒损失途径中,籽粒败育率>未受精率>小花败育率。(4)4-21和5-5相比其他处理,籽粒灌浆前期日较差较大,导致进入旺盛灌浆的时间提前1.0~4.6 d;灌浆中后期较高的温度导致最大灌浆速率出现的时间提早3.7~5.8 d,旺盛灌浆时间缩短2.7~6.1 d、灌浆总时间也缩短10.0~14.2 d,同时日较差比其他处理低0.5~2.2℃;由此造成其籽粒败育率高达28.5%~38.7%,最终收获的穗粒数降低18~55粒,最终收获的千粒重降低达27.3~80.9 g;灌浆中后期的日较差变幅主要是受日最低温变幅的影响。【结论】气候变暖下,日最低温的升高幅度大于日最高温,由此造成日较差的减小是限制玉米产量的主要因子。
相关知识
氮磷钾复合肥不同施用量对玉米生育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气候变化对中国南方水稻产量的经济影响及其适应策略
氮磷钾配施对制种玉米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不同轮作模式对青贮玉米产量、品质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湖北省地区植被覆盖变化及其对气候因子的响应
不同轮作模式对花生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不同浇灌次数对花生光合、品质和产量的影响
华北平原不同生长发育期作物长势对气候因子的响应研究
不同追肥时期对花生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气候变化对农作物影响几何?
网址: 不同气候因子对玉米产量及其形成的影响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487082.html
上一篇: 温度对花卉生长的影响.pptx |
下一篇: 夏天淋雨对花好还是不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