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人类在改造自然与城市建设的过程中,破坏了植被生长的自然环境,重建已退化的生境成为植被生态修复需迫切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生态修复是重建受损生态系统的功能及相关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其本质是恢复系统的功能并使系统达到自我维持的状态。在一定意义上讲,就是使受损的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最大限度地接近受损前的水平。针对具体受损的生态系统,找出目前环境条件的限制性因素,根据生态工程学原理,实施种群组建或重建,恢复其原有的生物多样性,使其达到具备自我维持和自我调节的能力。陆生植被生态修复不仅仅是地上植被的重建,更是影响其生存繁衍的多种生态因子的生态恢复及协同发展。本研究结合东湖通道工程重度人工干扰特征、东湖陆生植被现状,以“生境重建”的策略确定适宜的植被修复技术,包含地带性植被群落营建、土壤种子库建立以及种植土壤基质修复三方面,强调地上植被、土壤种子库及土壤基质修复措施的耦合关联,为受损植被的生长构筑适宜的立地条件和生态环境,促进植被群落的优化和演替,提高植被景观修复的效果。水生植物是指生理上依附于水体环境,且至少有一部分生殖周期发生在水体中或水体表面的植物类群。水生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具有良好的修复效果,它通过自身的生长代谢可以大量吸收水体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吸附悬浮颗粒物,抑制低等藻类生长,净化水体,改善水体生态环境,促进退化水体生态系统恢复。恢复大型水生植被及其相关技术是富营养化湖泊生态修复的关键技术。目前有:(1)底质修复技术;(2)生物操纵技术;(3)水生植被生态恢复技术;(4)生态浮岛技术;通过适宜的植被生态修复技术,以全面修复东湖通道施工区域内的陆生、湖岸带植被以及水生植物生态环境,同时兼顾景观协调的空间配置和物种配置,实现植被的优化和演替,将工程施工对东湖风景区自然景观的影响降低到最低,为重度人工干扰区的植被修复与改造提供技术支持与决策参考。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工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相关知识
大型城市富营养化湖泊沉水植物修复工程实践——以武汉东湖为例
生态修复工程.docx
口头水库周边生态修复技术研究与应用
森林生态修复工程
墨水湖生态修复工程启动 将恢复154.2公顷水生植
河口区生态环境问题及生态修复对策探讨
植被自维持生态修复技术与应用效果
植被修复
提升大熊猫栖息地质量 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 成都今年完成大熊猫栖息地人工修复1420亩
生态修复工程的意义范文
网址: 东湖通道工程重度人工干扰区植被生态修复技术研究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490203.html
上一篇: 黄土区露天煤矿排土场植被恢复的土 |
下一篇: 湖北孝感修复边坡环境 治理边坡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