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腾南阳讯 “没有改革开放,就不可能有集邮的春天。邮票虽只方寸大小,却包容万千,是时代事件的忠实印刻。”仝宣州说。
中原著名集邮家仝宣州痴迷集邮70年,收藏邮票1370多套、5000多枚,还出版邮书、收藏报刊,见证历史奔涌向前。
痴迷集邮,两度基本集齐新中国邮票
“新中国成立至今,共发行各类邮票1370多套,总计约5074枚,我基本上收集齐了。”仝宣州今年已85岁,但一说起集邮,浑身都会散发出别样的魅力。
1934年,仝宣州出生在南阳市石桥镇,他在读初中时,就被五彩斑斓的邮票所陶醉,开始了集邮生涯。高中时,又利用课外时间,阅读了大量与集邮有关的书籍和杂志,使自身的集邮知识快速提升。到了高校,每到周末就去邮电局集邮专柜购买邮票。开始工作后,仝宣州经过不断努力,成为新中国首批高级中学数学教师,有了工资,集邮更是如鱼得水,经过几年的努力,仝宣州将手中原来的信销邮票换成了新邮票,基本上集齐了新中国的邮票。而正当仝宣州欣喜之时,文革却将集邮“判了死刑”,仝宣州的邮票被付之一炬。
“如果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集邮的春天。”当回忆起第二次集邮时,仝宣州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春风,使长眠了十多年的集邮得以复苏,改革开放不仅为集邮正了名,还为教师正了名。有了更好的社会待遇,再次集邮成为必然。于是,仝宣州除了平时积累各类邮票,还利用寒暑假上北京、下武汉、赴西安、到上海,走遍大江南北,购得所缺的邮票,经过几十年努力,再次基本集齐了新中国的邮票,又一次圆了自己的集邮梦。
编组邮集,用邮票“写出”美丽故事
“邮票内容包罗万象,上下几千年,纵横数万里,宇宙之大、粒子之微,无所不包。”仝宣州虽已进入耄耋之年,但他眼不花耳不聋,每日仍畅游邮品之间,乐此不疲。
在仝宣州收藏的邮品中,一组组极限明信片是他珍爱的宝贝。“从上世纪80年代初,我就开始自制极限明信片,简直‘入了魔’。”仝宣州说。极限明信片要求邮票图案、明信片图案、邮戳之间达到极限统一。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仝宣州收藏千余枚极限片,其中加盖猴头沟日戳的《猴》极限片、山海关小型张极限片、殷墟早期极限片等,都可称为南阳独一无二的珍品。
“编组邮集是集邮者最高追求之一,也是难度最大的集邮制作活动。”仝宣州说,收集邮票和邮品好比“认字”,而编组邮集就是用邮票和邮品“做文章”,一部好的邮集,就是一篇佳文。编组邮集,从选择题目到安排好章节,都要用邮票和邮品说话,特别是珍贵邮品的选用尤为重要,既突出主题又制作精美,才是一部好的邮集。
仝宣州在退休后的25年里,编组了20多部邮集。其中,他编组的《中国的世界遗产》(5框极限邮集)全部用160枚极限明信片组成,在河南省2014年邮展中荣获大镀金奖。在今年仝宣州85岁寿辰时,他还应河南省集邮协会和河南省老干部集邮协会邀请,在郑州举行了邮展。
笔耕不辍,15年时间出版11本邮书
仝宣州集邮的同时,更愿意分享自己在集邮中获得的知识。数十年中,仝宣州共在各级报纸、杂志上发表邮文1800多篇,这为仝宣州出版邮书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集邮宽阔了我的视野,增长了我的知识,我也想将自己对邮票的理解进行分享,就有了出书的念头。”于是,2000年2月,仝宣州又开始圆自己的出书梦。对此,仝宣州的孩子们曾劝他:“退休了也该享享福,现在你起早贪黑写书,何必受这个苦。”但仝宣州追逐梦想,笔耕不辍,伏案数月,终于在2000年9月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书《仝宣州集邮文选》,正文20万字,印量3000册。这本书,在南阳市集邮协会和各县集邮协会的支持下迅速卖完。
从此,仝宣州厚积薄发,一发不可收拾,至2015年,陆续出版了《仝宣州集邮文选》(二)、《邮资票品上的河南》、《体坛邮花香》、《邮说中国世界遗产》、《邮说名花·名人·邮集(三部)》等11本邮书,其中,第十本书《世界遗产在中国 方寸邮票展新姿》荣获2013年南阳市图书出版评选活动的“十佳图书”。
“感恩集邮,使我心情舒畅,乐观健康。更感谢改革开放,使我生活富足,能够圆集邮梦、出书梦。”仝宣州说。
办刊集报,记录改革开放精彩瞬间
除了集邮,收藏报纸是仝宣州的另一项爱好。如今,仝宣州还担任市集报联谊会副会长的职务。“我与报纸有说不清的缘分。”仝宣州回忆道,自己退休后,在1996年创办了民刊《南阳金卡集邮》报,出版7期后停刊。在2001年,又创办民刊《邮·报·刊·书》,自任主编,向全国征订的邮友寄发,一直到2008年年底,共出版77期,结交了全国各地的邮友、报友近千人。
“年轻时,我就喜欢看报,有好的、有价值的新闻就抄到本子上,后来又做剪报,最后索性把有纪念意义的报纸整张保存下来。”数十年来,仝宣州主要收藏报纸的试刊号、创刊号、终刊号、纪念号、号外等报纸。如,《南阳晚报》1991年1月1日的创刊号;1999年6月1日发行的《河南日报》创刊五十周年纪念的金箔报;2003年10月16日,为纪念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成功,《人民日报》发行的铜版彩印号外;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开幕当天,《长江日报》出版的号外;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当日,南阳日报社制作出版的特大号外报纸,长160厘米,高55厘米,“是南阳号外报纸的老大”。
如今,仝宣州还会每天坐在自己的书桌前,剪贴和分类整理报纸,这几乎成了他的“必修课”。对于读报集报的收获,仝宣州说,读报看报,不仅能了解国家时事、身边故事,更能获得一些新的知识。把这些见证历史瞬间的报纸收藏起来,更能组成一部改革开放的发展史,因为它忠实记录了国家一步步强盛,经济社会稳定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跨越式提升。
南阳报业传媒集团全媒体记者 赵洋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他山之石】“盆栽”一词,是日本崇尚技艺的历史见证
见证百年历史,荟萃中西文化,礼迎八方宾客
《花园词典》:每一间著名花园的历史背后,都有好多好多故事
牡丹的历史起源
宣石博物馆新开:一座博物馆,半部宁国史
中原花木博览园
中原文化在中国文明形成进程中的地位与作用
北京牡丹的栽培应用历史
圆明园:清朝皇帝的“皇家园林”,见证了八国联军侵华的历史
苏州园林的历史
网址: 中原著名集邮家仝宣州 以收藏见证历史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495070.html
上一篇: 中国兰花的历史 |
下一篇: 收藏!害螨高清图片都在这里,带你 |